APP下载

“研学后教”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1-02-20陈敏健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数学课堂高效课堂

陈敏健

摘 要:课堂是学生探索、展示、体验与创新的平台。要改变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思想,改变学生顺从式、接受式的角色,把教师讲堂转变成学生讲坛,必须要在数学课堂中奏好激趣、研学、后教、优练四部曲。只有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探索新知,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高效课堂;“研学后教”

课堂是学生探索、展示、体验与创新的平台。自广州市番禺区推行“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研学后教”理念下,很多学校都创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改革新气象。

然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因为简单套用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混乱、低效。那么,怎样的数学课堂才具有实效性,才是高效的课堂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必须要奏好激趣、研学、后教、优练四部曲。

一、激趣:高效数学課堂的前提

兴趣就像一把钥匙,帮助学生开启知识宝库、智慧之门。因此,课始的导入起到激趣的效果,是课堂高效的前提。它不仅能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思路,进而促使学生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改编教材,重组教材。采用设疑、猜谜语、讲故事、玩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力求做到课堂一开始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新课学习充满期待,从而为学习新知架桥铺路。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激趣的:教师预先画好一个圆,问:“同学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学生:“是圆形。”教师接着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硬币、光盘、圆桌……”老师:“的确,圆无处不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圆。”接着,张老师在优美的音乐中,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地,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美妙的圆形:小石子扔进平静的水面,美丽的湖面泛起阵阵波纹;花丛中五颜六色的圆形鲜花;十五的月亮;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等画面。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不禁发出阵阵的惊呼声。张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的精彩在于新课的开始,巧妙地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不是单调枯燥的,数学是很美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很快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又如:笔者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一课时,采用“找规律”游戏导入:

第一关: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根据例子的规律,说一说:

笑哈哈、白茫茫、   、   、   ;

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    、

;

第二关:感受数学王国之奇妙。

根据例子的规律,想一想,填一填:

0,2,4,6,8,  ,  ,  ;

9.18,9.1818,9.181818,    ,    ;

16×18=288,160×18=  ,1600×18=

第三关: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研学任务一:算一算,画一画;再观察比较,然后写出商的变化规律。

像上述找规律,通关卡方式的激趣导入,牢牢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课堂一开始,学生就兴奋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大大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研学:高效数学课堂的基础

“研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教学新知前,在教师提供的“研学问题”指引下,进行独立学习或生生合作学习。“研学”环节是“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一节数学课能否实现高效的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的乐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最终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研学”环节要注意两方面。

(一)“研学”的方式

“研学”的方式通常有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

在“研学”中,因为学生的层次不同,往往出现“优生主导课堂,后进生被动接受”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独立的学习时间。如果学生只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学”,学习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极少数优生的手中,造成部分学生进步不明显。所以适当地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更有利于各层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独立学习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主持,各组员合理分工,组长负责管理和调控小组成员。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每隔一段时间,可以让小组成员交换角色。这样,他们既锻炼了能力,又增加了自信,同时又防止成绩好的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真正达到小组内各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研学问题”的编写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新知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前要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编写“研学问题”,让学生在“研学问题”的指引下学习新知。在编写“研学问题”前,教师还应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对于新知,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哪些知识点是学生能独立学习的?哪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进行“研学”的?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可以这样编写研学问题:

【研学任务1】“想一想”:回忆2和5的倍数特征,再用0,4,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a)这个三位数是2的倍数:(       )

(b)这个三位数是5的倍数:(       )

【研学任务2】“猜一猜”:

(a)猜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b)举例验证你的猜测:         、

【研学任务3】“探一探”:小组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圈一圈、算一算、比一比、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分享。

(a)翻开书本第18页,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画上圈圈。

(b)观察圈出的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横着看,再竖着看,最后斜着看)

(c)想一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笔者通过让学生经历回忆——猜想——观察——交流——验证等一系列探索活动,既勾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又探索出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后教: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后教”不仅指教师教,也包含学生“研学”后的“兵教兵”。“后教”通常体现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师生质疑之中。小组交流与展示中,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中,教师给予补充、更正、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放任学生自己学习,教学必然低效;但如果教师一言堂地“讲”,教学效果肯定也不好。教师只有在学生“研学”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给予点拨、引导,才能生成更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才能让课堂更灵动、有实效。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参与学生的互动学习,给予指导,解决难点,又要引导他们分析问题,使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既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渗透提升,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四、优练:高效数学课堂的保证

应用所学新知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接收信息,反馈调整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节数学课高效的保证。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优化练习题的设计,使巩固练习难易适度,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练习题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包括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基础练习中明确方法,在综合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拓展练习中应用新知、深化所學。练习题设计的多样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题设计的层次性,让优等生能“吃得饱”,拓展思维,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这种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题组练习,能使学生养成爱动脑、勤动脑的良好习惯,并逐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课堂?简而言之,要给学生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课堂。这样的课堂以激趣为前提;以研学为基础;以后教为关键;以优练为保证。这样的数学课堂,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这样才是真正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数学课堂高效课堂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