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对分课堂中的隔堂对分教学方法

2021-02-18

现代交际 2021年23期
关键词:讲授就业指导环节

张 茜

(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2021年首次突破900万人,预计2022年将超过100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近年来,就业满意度未有明显提升,离职率依然较高,薪酬满意度仍较低等,反映了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在新形势下,要深入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传统讲授方法,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深刻改变实现就业指导育人“变轨超车”。本文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打造就业指导PAD课堂,旨在提升就业指导课程学生学习主动性、内容实践性、教学针对性、知识专业性、过程趣味性与评价全面性,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1.学习主动性不够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属于通识教育课里的必修课程,授课教师大部分为辅导员或者行政管理人员,备课时间有限,上课质量不高,理论知识讲解不透、上课形式枯燥单一,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到课率、抬头率都有所下降,学习主动性不够。

2.内容实践性不多

就业指导课的很多内容需要学生积极了解、参与及思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比如简历制作、职业形象礼仪、面试技巧等,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练习。如果学生仅听教师讲解PPT,课前、课中、课后很少进行实践,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3.教学针对性不强

就业指导课多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师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特殊学生群体,如贫困生、单亲、孤儿等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在择业观、就业观等方面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不能很好地照顾他们的心理需求。

4.知识专业性不强

教师在讲授就业指导知识时,缺乏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相关知识指导的意识,降低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欠缺就业指导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影响课程讲授的效果。授课的专业性不强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学生会更不愿意听课。

5.过程趣味性不浓

就业指导课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逃课、上课看手机、上课睡觉等现象时常发生。课堂上缺少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不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6.评价全面性不足

学生总评成绩一般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主要看考勤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期末成绩主要看期末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全面,评价主体单一、过程性评价不足。

二、对分课堂应用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优势

几年前,在复旦大学本科课程上,张学新教授首创的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初试成功。此后对分课堂传播到全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获得大家高度认可。对分课堂共分为三个环节:讲授环节(Presentation)、内化吸收环节(Assimilation)及讨论环节(Discussion),分别简称为P、A、D[1];因此,对分课堂又称为PAD课堂。讲授环节,教师不穷尽教学内容,要适当留白,只讲授基本框架和重难点;内化吸收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课下灵活安排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独立完成作业;讨论环节,学生自学后回到课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与教师及同学深入交流。对分课堂应用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为本,强调自主意识

在讲授环节,教师留白,更多的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去自学,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在内化吸收环节,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时间和方式,并且能够自主分配每门课所花的精力,可以选择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自己认为更重要的课程上。在讨论环节,大家的参与感很强,优秀的作业将被展示,这会激励学生更积极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作业。

2.形式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对分课堂教学形式有别于讲授式、讨论式教学形式的一大不同,就是将教师讲授的时间与学生讨论的时间隔开。学生有一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个性化作业,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教师则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此外,讨论环节,形式可以扩展为情景模拟、朋辈互动、校企座谈等,不仅让学生主动爱上学习,课堂不玩手机、不睡觉,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增强,还充实了学习内容,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多方考评,注重学习过程

传统课堂考评多以期中、期末考试或以学期末作品为主要依据,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考查不够。此外,传统课堂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不够,不同学生的学业规划、兴趣、时间、能力不一样,他们对不同课程的投入精力也不一样。对分课堂更多地考虑过程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考评,比如每次课后的小作业成绩、讨论环节表现、期末作品成绩等。对该课程低要求的学生,能从每次课后小作业、平时成绩方面比较容易拿到基础及格分,对该课程有高要求的学生能够从每次课后的小作业、课堂互动、期末作品等方面拿到更好的分数。多方面的考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对分课堂形式包括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当堂对分主要适合低年级及内容较简单的内容,隔堂对分主要适合内容比较复杂的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思考、学习的内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更适合用对分课堂中的隔堂对分形式展开,即上周课进行讲授环节(P环节),课后进行内化吸收环节(A环节),本周课完成讨论环节(D环节),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授课安排具体如图1。

图1 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安排

1.上周课教师讲授课程,课后学生自主学习

上周课完成P环节。就业指导课主要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应聘技巧、职业适应与发展等内容。教师在讲授环节主要讲解相关概念及现状等基础知识与该章节重、难点,将框架讲清楚,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对分课堂的精讲形式大大减少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此外,由于讲授环节时间不超过一节课,还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

课后完成A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课下灵活安排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独立完成小作业,作业形式通常采用“亮考帮”的形式。作业要求如下:“请学生们课下认真学习,并根据‘亮考帮’形式的作业要求,每个部分写出2条回答,‘亮闪闪’部分,需说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感觉最重要的内容;‘考考你’部分,需讲出别人可能不懂的知识点,而自己又比较熟知的知识点,来考考对方;‘帮帮我’部分,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求助其他学生。”小作业打分一般采用5分制,在总成绩中占50%,对于学习要求低的学生,经过教师粗略分级,完成基本作业可以得3—4分,再加上20%的平时成绩,一般能达到及格分;对于学习要求高的学生,可以学深学细并进行相应的扩展阅读,每次小作业可以得到5分。

2.本周课学生互相讨论、课上教师答疑解惑

本周课完成D环节。讨论环节包括两部分,即“亮考帮”作业展示和互动环节,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生生、师生交流与互动,输出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2]每次讨论环节,都会挑选有代表性的几个小作业展示给大家,教师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并回答学生的疑问。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听讲,到课率、抬头率及互动率非常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寓教于乐,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接下来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体验教学等形式,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深入交流、体验,教师也能从互动中观察班上学生情况,对于不乐于参与互动的学生要积极引导、鼓励。就业指导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如以“面试小白的烦恼”为主题开展的情景模拟剧,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没有充分准备面试的学生的懊恼与后悔,也用引导式口吻让学生们了解到面试的一些注意事项,使在场的学生感同身受、领悟颇深。如以“在职场要不要当邀功精”为题开展小型辩论赛,将职业适应与发展的内容融入辩论赛中,让学生们体会职场的处世之道,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还可以邀请同专业正在实习的师兄师姐担任面试官,进行一次现场专业相关模拟招聘等;甚至可以邀请校友、企业HR到校开展交流学习,增加教学的实践性与专业性。

3.下课后学生回顾内容、反馈意见

下课后,学生再次回顾内容,并一周内经过课上教师讲授、课下内化吸收、课上讨论互动三次学习同一内容,符合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有效加强对知识的记忆。[3]此外,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并进行整理、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在下次课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1.授课师资培训精准化

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经验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大要素。高校应该建立就业指导工作室,力求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就业指导高质量系列课程,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4]每个学院也应培养几名固定的就业指导教学团队成员,他们既要熟悉专业内容,又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还有多年的授课经验,更能够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对工作室成员和学院就业指导教学团队成员,学校应加强精准化培训,尤其应培训一些最新的教学模式,以便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与质量。同时,较为固定的教学团队也能给新任教师有效指导,以改善因部分授课教师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授课经验缺乏问题。

2.校企育人模式合作化

在就业招聘中,经常出现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岗位及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的现象,人职匹配度不高。学院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进兼职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了解有关就业方面的诸多信息、知识,为找工作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授课教师也要走出校园,深入企业,了解就业大环境与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空间也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地点可以从学校扩大企业,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丰富对分课堂讨论环节的形式。

3.网络媒体资源共享化

新时代,新发展,就业指导课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强化师生交互性,让教师和学生在线上、线下都能交流,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建立就业指导课的网站或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些网站或平台上自学、做习题及在线咨询,对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回到教室巩固知识。活动结束时,学生又回到网站或平台,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果效果不达标,还可以在线请教教师或在论坛里向同学求助。通过交互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方便地利用零散时间将应掌握的知识熟记于心。

比如易班平台,它是一个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及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网络平台,能很好地实现学习教育活动新模式的转变,由单一线下转变为线上线下交互的形式。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我们可以打造就业指导课易班新模式,课前实现掌上学、课中实现互动学、课后实现检验学,真正在学生感兴趣、有动力的基础上将就业指导知识学到心里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此更好地规划未来、成就自我。

猜你喜欢

讲授就业指导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谚语趣画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