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

2021-02-18梁品香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语文教学小学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提出精心预设时间留白、抓住关键时机留白、巧用问题内容留白等教学策略,目的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留白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99-02

留白原是我国书画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创作时为使整个作品画面及章法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空白。从艺术角度而言,“空白”能给作品渲染出“虚实相映、神形兼备”的意境;从观者角度而言,“空白”能够留出自主想象的空间,使作品获得更加个性化和更加丰富的解读。留白艺术运用于学科教学虽是老生常谈,但是如果能与时俱进地改变应用方式,也能做到常用常新。在小学语文教学引入留白艺术,主要体现在时间、时机及内容方面的留白。时间上的留白表现在调整教学时序,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发挥其学习主体性地位;时机上的留白注重在影响学生理解的关键点留下思考和选择的时间,以配合学生最迫切的需求,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空间上的留白则表现在教师有意留出教学内容和学习问题,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由此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留白设计意在对课堂活动和教学内容进行空间布局和时序调整,为学生留出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打造更新颖科学的课堂关系。

一、精心预设时间留白

当前所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在选择和与编排上较旧版教材更具启发性,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留足思考、表达及练习的时间,帮助学生从机械记忆和表面理解走向深度阅读。留白的时间长短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当综合教学内容、具体情境、学生现场反应及知识难易程度等因素灵活设定,学习内容简单少留白,以免影响教学进度,同时避免学生因缺乏挑战性而失去学习热情;相对复杂或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则应预设更长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以达到启发思维、探清问题本质的目的。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由于第1课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课文生字的掌握,第2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难点设置为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以一定的顺序描写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手法,掌握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技巧。对三年级学生而言,一篇汇集了小兴安岭总体特色和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文章,信息量是相当大的,需要把握的要点也多。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很容易造成他们阅读时走马观花、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投入感情,更无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笔者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在通读全文后为学生预设一个稍长的时间留白,供学生分组讨论本文每个自然段的段意、交流描写顺序,或讨论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对文章的划分做出了初步的判断: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其大意为“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第二部分为第2~5自然段,其大意為“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第三部分为第6自然段,其大意为“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可见,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定时间留白,有利于学生深入讨论与思考,自主获得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为之后的学习打牢基础。

在接下来的精读环节中,笔者再次预设了几次时间留白,改变由教师主讲的方式,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每一部分的主题内容播放小兴安岭相关视频或图片,供学生欣赏,将文字表述图像化,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感官感受,让他们仿佛沉浸在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中。笔者仅在个别地方做简单介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找到重要的信息点,其余时间均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如在春季一段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描写了具有鲜明春季特色的景色,需要学生加以体会,笔者便在此处提醒学生注意体会,并仔细观看视频中以加速镜头拍摄的树木生长发芽的景象,感受“抽出”一词所表现的枝条快速有力生长的状态。这样的精读引导,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文中对小兴安岭春季的描写手法,体会文章反映的优美意境,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可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做出适当的停顿,进行科学的时间留白设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寻求答案,深入感知体验课文内容,这不仅不会耽误教学活动,反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二、抓住关键时机留白

科学设计留白,不仅要在时间上留白,让学生获得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时还要注重把握留白的时机,让教学切中要害。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到每一个教学问题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探讨,而应在学生出现认知冲突、最需要提示时,或者对重难点问题理解不深入时,教师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给予恰到好处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所论问题形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教学难点之一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以及体悟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人生感悟。文中作者从对丁香的描写,从实物升华至人生思考——“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对作者这样的感悟难以体会,因此理解这样的情感转折显然存在较大的难度。但这一问题又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学时缺少过渡与铺垫,教师直接提出问题“丁香结带给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短路,无从答起。于是,笔者将这里视为一个适合留白的时机,通过启发思维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清丁香结的意义,进而深入文章内核。首先,笔者让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丁香结具有什么含义?或者说其象征了什么”;然后拓展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诗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古人情感体验,阅读分析“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等诗句,了解丁香结在古人眼中代表了愁思、惆怅等情绪;再结合课文第4~5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确认:在传统意义上,丁香结始终是和“愁”这种情绪分不开的。

带着这样的理解启发学生再仔细品味作者后文中写到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一句,使其发现作者与古人面对丁香结的情绪不甚相同,作者的情感更豁达,胸襟更开阔。进行了充分的铺垫后,笔者继续提问:“丁香结让你想起你的什么生活经历?回想这些经历时你感想如何?”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纷纷表示自己的生活里也有各种烦恼,比如作业题不会做、打球不如同学好、家人不能时时陪伴自己等,这些问题大多不能立刻获得解决,或者即使解决了一件,其他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但如果没有这些困难,就很難体会到解决一道难题的开心和自豪,就不会有提高球技的期待和激励,就不会享受家人难得相聚的幸福时光,所以困难和烦恼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是生活的调剂品,可以让人的一生不至于一成不变、索然无味。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需要放平心态,积极地解决问题,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性。领悟到这样的思想内涵之后,学生便能进一步理解、体味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至此,笔者才抛出重点问题:“丁香结带给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学生迅速给出了答案,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本篇课文的思想主题,完成本节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难点,因势利导的留白时机设计,能够及时提示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重难点,避免出现知识上的疏漏。此外,设计科学合理的留白时机,能够帮助学生调整思考节奏,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问题;同时,留有想象、思考余地的教学方式,比平铺直叙更吸引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巧用问题内容留白

利用提问来引导思路、活跃思维,是教学留白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内容留白,以阶梯式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其逐步接近结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时,为便于学生理解体现文章深刻内涵的关键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梯度问题:珍珠鸟怕作者吗?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很快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珍珠鸟完全不怕作者。接着学生通过文中的介绍——“一点点熟悉了”“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它完全放心了”,总结出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关系:作者和珍珠鸟之间是相互信赖、彼此亲近的。获得了这一结论之后,学生再接再厉,积极地寻找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者说为之前的结论寻找更多的证据。学生先是标注出“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这一句展示了作者为怕人的鸟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而且安全的环境,体现作者对鸟儿的爱和关心;然后又找到“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证明亲近和信赖来自作者理解它们胆小怕人的天性,尊重它们的习惯,努力不打搅它们,爱护它们;接下来画出“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说明小珍珠鸟敢于在作者房间里自由地飞,是因为作者对它们不约束和包容。这些句子一步步揭示了人与珍珠鸟和谐共处的真相与原因,也揭示了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

内容留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规律之上,高质量的留白问题使教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能避免学生机械生硬地阅读课文、被动接受教师强加来的观点,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更深层次,使课堂教学有深度,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教师应从时间、时机和内容等方面科学设计适当的“空白”,以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实现更高效率、高品质的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梁品香(1980—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语文教学小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