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2021-02-18杜祥婷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杜祥婷

【摘要】本文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探究过程,精准实验教学评价,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科素养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核心素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46-02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对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从硬件上看,实验条件较城市薄弱,设备与仪器明显不足,存在仪器不配套的现象;从思想上来看,存在重应试、轻实验的问题,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从实验方法上看,比较陈旧、单一,少创新,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实验能力明显不足,实验操作技能和水平较低。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笔者在此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整体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有科学的教学观念。就目前农村学校的情况来看,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想比较守旧,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机会。在实验课堂上,教师直接讲解实验步骤,然后演示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把实验教学过程变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新课标强调要把实验操作技能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实验开展情况列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做化学实验的引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对老师来说,普遍存在患得患失的心理,生怕放手给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会出问题,甚至会出实验事故。开始时,笔者也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后来慢慢发现只要事先做好准备,让学生逐步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做好安排、指定分工,并搞好安全防范措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是没问题的。当然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让学生做没有风险或者风险性小的实验,然后再逐步涉及风险性比较高的实验。相对而言,在实验课堂上,面对那么多的学生,老师无法顾及,因此可以采用互助的方式进行分组实验,让学习好和好动手的学生与其他同学组合进行实验,让学生带学生,让学生指导学生、督促学生,减轻老师的负担,并让学生学得更加深入。当然学生动手操作都难免会有操作偏差或错误,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进行指导和指正,也鼓励其他同学帮助纠正。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比如,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吸附时,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增设了学生课堂实验,创设实验情境,用“活性炭粉末”吸附。

实验情境:过滤后水澄清但仍有颜色和气味。

思考:怎样才能去除其中的颜色和气味呢?活性炭能否吸附其中的颜色和气味?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结果水变黑了。好多同学都认为失败了,只有少数同学认为不是失败。笔者假装赞同失败的说法,认为不是失败的学生反驳:“不是失败。是因为活性炭粉末比较轻悬浮于水中而导致水变黑,要等它沉淀下来水就会变无色了。”“是不是这样?”“是的,不信再等等看。”“不信。”笔者赶紧追问:“那你能否在短时间内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只要让活性炭和水分开即可见。”“有没有办法能让活性炭和水分开的方法?”“过滤。”这时掌声响起。“好!同学们想不想见证?”学生迫不及待地带着疑问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是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颜色和气味。这样对难理解的内容增设实验帮助理解,对实验现象进行研究,把实验现象中的隐性揭示出来,“化不见为可见”,从而解开实验的秘密。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以往的讲解和示范方式,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师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对刚接触化学的学生,也还不能完全放手给他们自己摸索做实验,而是要有计划地引导他们,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采取多种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机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实验教学内容,制作并播放实验微课,讓学生从微课中获得感性认识,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思考并模仿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实验效率。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验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实验情境,如生活情境,将知识融入生活、生产环境中,变抽象为形象,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实验动机。课本上不做深层次解释或说明的难理解的知识,或者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理解或接受的知识,可以创设简单的小实验、小制作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刺激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设置开放性的实验或者问题,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对实验现象、结论提出质疑,敢于对实验方案进行“挑剔”,从而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新的分析、思考。设置一些暗藏缺陷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分析,寻找出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并重新设计或完善实验方案,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

比如,上《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进行的火灾自救演练,问学生逃生自救时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火灾现场。一般来说,大部分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对此产生疑惑,想要知道原因。教师可由此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做第六单元的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即倾倒二氧化碳熄灭高低蜡烛的实验。笔者设置这样的实验:不是向燃烧的高低蜡烛倾倒二氧化碳,而是向燃烧的高低蜡烛罩上一个大烧杯。讨论:将一只大烧杯罩在燃烧的高低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熄灭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同学们都说会熄灭,因为氧气会被消耗完。对熄灭的情况同学们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较短那支蜡烛先熄灭,有人认为较长那支蜡烛先熄灭,还有人认为同时熄灭,众说纷纭,谁都不服输。最后笔者提议用事实说话,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看法。实验结果显示:较长那支蜡烛先熄灭。当然学生很想知道为什么,教师在此时解释原因就再恰当不过了。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热气体,因为气体膨胀上升,所以较长的蜡烛先熄灭,因此学生对自救的逃生方法也就理解了。像这样对课本中没有做深层次解释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拓展升华,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注重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科素养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实验探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实验探究过程不仅是一个学生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学生情感的过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探究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再由学生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猜想、进行分析,设计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实验,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说明、得出结论。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以学生熟知的蜡烛燃烧,蜡烛由长变短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提出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作出猜想:变大、相等、变小。对学习研究性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检验;对基础知识落实不是很到位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认真研读课本,探究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记录好实验现象、数据,并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评价,交流看法。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全程参与、主动探究、亲身经历,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的苦与乐,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能力单纯靠教师的讲解是培养不了的。只有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才能使这些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实验探究活动还能为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精准评价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是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而兴起的一项教学及其研究活动内容,也是根据教学的价值观、目标、原则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价值判断。准确、科学、全面地实施实验教学评价能较好地促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要精准地评价实验教学。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明确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把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片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同学间的互相评价、不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相交流。其次,评价内容要全面化。要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合作能力等,这样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创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实验教学不仅要得到结论,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运用化学学科个性化结合量化评价、等级评价及质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以便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地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做到科學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仪器装置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各自说说选择药品和仪器装置的理由,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他的选择。之后,教师再给予适当的补充。具体来说,在课堂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做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表现等,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器具的使用、语言表达等,并及时记录下来,给予适时的过程性评价,听取学生的评价,最后再进行综合评价。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并改进,增进情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推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思想、创新教法、注重实验探究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玉秋.教育生态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责编 李 唐)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