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列克注射液应用于产后出血预防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2-13陈秋红

中外医疗 2021年35期
关键词:列克宫素出血量

陈秋红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福建福清 350300

产后出血是分娩中常见并发症,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超过0.5 L,剖宫产产妇出血量超过1 L即视为产后出血[1]。临床调查显示,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高风险因素[2]。相关研究表明,有5%~10%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产后出血,在分娩死亡产妇中因产后出血而死的产妇高达25%。产后出血诱因较多,例如产妇凝血功能障碍、分娩过程中产道裂伤、胎盘因素以及产后宫缩乏力等[3]。在上述产妇中,约90%产妇是因为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子痫前期或者多胎妊娠等可能引起宫缩乏力[4]。对于宫缩乏力诱发产后出血的产妇,通常进行缩宫素用药和子宫按摩等治疗[5],但此种治疗手段有时难以达到止血预期[6]。经过治疗未有效止血的产妇可使用安列克促进宫缩和止血[7],而预防胜于治疗,在胎儿娩出后预防性注射安列克更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关于安列克的实际用药效果目前存在争议[8],为客观评价其用药可行性,该文从2020年8—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方便选取600名产妇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说明安列克注射液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用药方法,评价疗效的治疗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住院分娩60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法分为,A组300名(安列克注射液+缩宫素),年龄25~38岁,平均(30.32±4.57)岁;初产妇184名,经产妇116名;剖宫产82名,经阴道分娩218名。B组300名(缩宫素),年龄24~39岁,平均(30.31±4.59)岁;初产妇166名,经产妇134名;剖宫产219名,经阴道分娩81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②足月分娩;③脏器功能正常;④产妇知情同意;⑤年龄<40岁;⑥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传染病者;③合并重症妊娠期并发症者;④凝血功能异常者;⑤免疫系统疾病者;⑥药物过敏者;⑦常规沟通受限者;⑧贫血者;⑨前列腺素禁忌证者。

1.2 方法

B组行宫缩素用药:缩宫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34020473;规格:1 mL:10 U)产妇于胎儿娩出后肌内注射宫缩素,10 U/次。

A组行安列克注射液+缩宫素用药:安列克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4183;规格:1 mL:250μg)分娩时预防用药,在产妇宫颈部位注射安列克,250μg/次,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次。

两组胎儿娩出后,羊水排净,使用专业灭菌产褥垫垫护于产妇臀部下方,并放置聚血盆,间歇按压宫底部位,两次按压间隔15~30 min,有效排出宫腔内积血,促进宫缩,使用玻璃量具测定聚血盆内血量。

1.3 观察指标

止血效果:统计宫缩持续时间、产后出血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产妇住院时间。

血液检测:治疗后血清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

生理功能:统计排净恶露用时、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初次月经量。

不良反应:记录用药后血压和体温异常、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止血效果比较

A组宫缩时间为(9.85±1.24)h,B组为(7.63±1.41)h,A组长于B组;A组出血时间(10.33±1.72)min,产后24 h出血量约为(251.42±32.79)mL;B组出血时间为(14.30±3.49)min,产后24 h出血量为(317.31±29.83)mL,A组出血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小于B组;A组住院时间(4.97±1.35)d,B组为(6.79±1.52)d,A组出院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止血和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止血和治疗效果比较(±s)

?

2.2 两组产妇血液检测比较

A组Hb、Hct、PLT、RBC指标高于B组,A组PT、TT指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后机体状态较稳定,大出血造成的血液指标异常得到纠正。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血常规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血常规指标比较(±s)

?

2.3 两组产妇生理功能比较

A组恶露经过32.15 d左右排净,治疗后月经周期为29.52 d;B组约34.31 d恶露排净,经期约为31.14 d;A组恶露持续时间短于B组,A组月经周期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生理功能恢复进度比较[(±s),d]

表3 两组产妇生理功能恢复进度比较[(±s),d]

?

2.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比较

B组用药后恶心、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多,大部分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未见重症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后患者多可自行缓解。A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治疗思路

分娩为高风险活动。分娩过程中,胎盘脱离子宫蜕膜层,胎盘剥离面血窦持续开放出血。当胎盘从子宫中完全脱离和娩出后,子宫通常会自主收缩,压迫血窦实现止血,保证出血量有限。巨大儿、产前麻醉剂过量、产妇精神紧张等会影响宫缩,引起大出血。在产妇分娩后,应严密监控出血量,观察出血指征,必要时及时用药促宫缩,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出血量,促进患者预后。产妇凝血功能较强,损耗大量凝血因子,影响血块凝结,发生大出血。凝血酶、凝血酶原时间可客观反映血凝速度,显示凝血功能。该指标值增高表明凝血效率提升,血液凝固更迅速,止血效果较好。

3.2 药物药效分析

安列克属于氨丁三醇盐溶液,在药物成分中含有的前列腺素甲基衍生物可刺激子宫平滑肌,短期内实现宫缩,在临床治疗中,可促进产妇持续宫缩3 h。常规缩宫素虽然具有促宫缩功效,但半衰期较短,生物活性相对较弱,与之相比,安列克可刺激收缩宫体、宫体下段组织,药物半衰期较短,同时提高了生物活性。安列克可刺激子宫肌层收缩,为常用宫缩剂类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其核心药物成分,通过注射用药,药物成分通过血液循环在数秒内实现血药浓度峰值,药效持续时间较久,促进平滑肌收缩进而提升宫腔压力,闭合开放血管和血窦,以此实现止血。药物成分可促进血管损伤部位血小板凝结,加速凝血因子释放,促进自然止血。在该药用药后,少见重症不良反应,产妇耐受度通常较高。

3.3 该次研究结果分析

诱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是宫缩乏力[9]。在现代临床中,可通过手术治疗实现止血[10],但手术会对产妇机体造成创伤[11],延长产后恢复时间[12],与现代医疗快速康复理念相违背[13]。基于上述背景,选择安全并且具有实效性的用药方案和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14]。

该次研究中,安列克联合缩宫素用药后,A组产妇宫缩约持续时间较短,产后出血时间停止较早,产后24 h出血量为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可较早出院。B组与A组相比,止血效果和恢复速度相对较差。上述数据显示,A组用药方案可有效改善宫缩乏力,实现快速止血[15],减少产妇产后出血[16],缩短住院时间,使产妇早日康复回归家庭[17]。相关研究显示,产妇用药后安列克止血用时约10 min,出血量约为250 mL,与该研究结论一致[18]。

血液检测显示,A组血清检查指标较好。该组Hb指标、PLT指标、RBC指标、PT指标、TT指标与B组相比指标表现较好。上述指标表明,A组经过治疗孕产妇凝血功能显著增强,血清指标较稳定。该指标与相关文献研究结论相近[19]。

生理功能变化显示,A组恶露可较快排净,B组排出恶露较慢;A组月经周期较短,B组相对较长。该维度数据显示,A组预后较好,产妇生理功能可得到迅速恢复。相关文献表明,安列克在产后宫缩乏力治疗中用药后,患者30 d排净恶露,与研究数据比较一致[20]。

不良反应显示,A组不良反应(5.33%)相对较少。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说明A组用药安全性较好,未见重症不良反应,症状持续较短,不必予以干预,症状可较快缓解。该次研究中全部产妇未见重症不良反应,皆为轻度不耐受,无需特殊处理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21]。相关研究显示,安列克在宫缩乏力治疗中2/3患者可见腹泻、呕吐等症状,1/3可见恶心症状,与该研究结论相近[22]。

综上所述,在预防产后因宫缩乏力诱发产后出血时,在使用缩宫素基础上可联合使用安列克注射液,通过注射给药可在短期内提升产妇宫缩力度,延长宫缩时间,通过有效宫缩实现快速止血,降低临床失血量,促进产妇安全,同时可加速机体血液指标稳定和生理功能恢复,在用药安全性方面也有较好表现。

猜你喜欢

列克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向往北方的森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按摩子宫联合安列克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