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刍议

2021-02-13赵玉杭谢文芳李佳黄玲羊晶晶

中外医疗 2021年35期
关键词:活动性抗结核结核病

赵玉杭,谢文芳,李佳,黄玲,羊晶晶

1.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福建福州 350001;2.福州结核病防治院,福建福州 350001

结核病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发病之后,可累及患者多个重要脏器,且以肺部结核感染发病率最高[1]。肺部结核感染的发病史非常久远,且迄今为止,该病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一个健康难题。相关统计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30%以上,特别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等发病率更高[2-3]。目前,临床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抗结核为主,但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方案治疗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用法复杂,患者依从性较低,整体疗效并不理想[4]。而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则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肺结核治疗的一种新型药物,该药由2种或2种以上不同的药物依据一定剂量配方制成,属于复合制剂,不仅使药物处方简化,让患者服用更加方便,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而且可预防结核病耐药性的产生,明显提升疾病治疗效果[5-6]。基于此,该文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就诊福州市各结核病定点医院的300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研究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就诊于福州市各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的300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现以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对等分组,A组(n=150):男79例,女71例;年龄22~74岁,平均(42.34±2.1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17±0.73)个月;体质量45~62 kg,平均(54.47±1.57)kg。B组(n=150):男81例,女69例;年龄21~75岁,平均(42.29±2.17)岁;病程4~12个月,平均(6.20±0.75)个月;体质量44~61 kg,平均(54.44±1.62)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诊断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均为首次检出疾病;均为初次接受治疗;均存在明显的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发热、食欲不振等呼吸系统表现或是全身症状;所有患者及(或)家属均表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书面协议。

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有明显的嗜酒或吸毒史者;并发尘肺或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精神或认知有明显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者。

1.2 方法

A组以常规抗结核药物方案开展治疗,方案选择2HRZE/4HR,整个疗程共180 d用药,强化期时,让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INH(剂量:0.30 g),PZA(剂量:1.50 g),RFP(剂量:<50 kg服用0.45 g,≥50 kg服用0.60 g),EMB(剂量:<50 kg服用0.75 g,≥50 kg服用1.0 g),每天服用,坚持用药两个月,用药60 d后,若患者痰菌检查仍为阳性,则将强化期时间增加1个月,于继续期让患者坚持服用抗结核药:INH(剂量:0.30 g),RFP(剂量:<50 kg服用0.45 g,≥50 kg服用0.60 g),每天服用,坚持服用4个月,总用药次数为120 d。

B组以抗结核FDC开展治疗,方案选择2HRZE/4HR,整个疗程总用药次数为180次。强化期,让患者口服固定剂量复合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HRZE,规格(H75 mg+R150 mg+Z400 mg+E275 mg)/片],1次/d,<55 kg 3片/次,≥55 kg 4片/次,坚持用药两个月,共60次,若两个月后,患者痰菌检查仍显示为阳性,则增强强化期1个月,用药量不变。继续期,若患者体质量<50 kg,服用固定剂量复合剂HR[规格:(H100 mg+R150 mg)/粒],1次/d,3粒/次;若体质量≥50 kg,则口服固定剂量复合剂HR[规格:(H75 mg、R150 mg)/粒],1次/d,4粒/次,坚持服药4个月,总用药次数为120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病灶吸收与缩小情况进行评价。评定标准[7]:相较于治疗前,经胸片检查,患者在用药后的第2个月、第6个月,其胸片病变部位显示的病灶、空洞等,经病灶描述呈现为显著吸收、吸收、不变以及恶化,病变范围内的所有病灶之和占有进行肺视野数计算,空洞描述为闭合、缩小、不变以及增大。

以中华医学会结核病科学会给出的相关标准[8],对两组不同治疗阶段的胸片肺病变情况进行评价。标准:患者的病灶吸收高于原病灶的1/2为显著吸收;患者病灶吸收小于原病灶的1/2为吸收;患者的病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为不变;患者的病灶扩大或者是播散为恶化。总有效率=(显著吸收例数+吸收例数)/总例数×100.00%。

治疗后的第2、5、6个月分别进行实验室检查,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痰菌阴转率。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部病灶的吸收与缩小情况对比

治疗2个月、6个月时,B组病的肺部病灶吸收率、病灶缩小率相较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部病灶的吸收与缩小情况对比[n(%)]

2.2 两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B组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相较于A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总有效率对比[n(%)]

2.3 两组治疗第2、5、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对比

治疗后第2、5、6个月,B组的痰菌阴转率相较于A组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第2、5、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对比[n(%)]

2.4 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活动性肺结核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具有明显的传染病特征,可经由患者的唾液传染他人,人类在感染之后并不一定会直接发病,绝大部分患者是在受其他因素影响后,引发肺结核症状[9]。肺结核患者在发病之后可以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与结核病患者接触比较密切也可能发病,发病既可能是急性,也可能是慢性。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低热、盗汗、全身乏力以及消瘦等多种临床表现,如果是女性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月经失调等临床现象;而呼吸道相关表现,多数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以及胸痛等症状[10-11]。肺结核是一种因结合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传染病,排菌患者是该病菌最主要的传染源,人类可经由吸入带菌飞沫而感染,入侵呼吸道内部的结核菌会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从而形成感染病灶。肺结核患者如果及时确诊并得到有效治疗,多数可以治愈,因此,临床认为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有效提升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12-13]。

据最近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的感染率与患病率极高,而且近年来该病的耐药率高也呈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防痨肺部疾病联合会均推荐对于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以采用FDC治疗,并将该药纳入为结核病卫生干预至关重要的手段之一[14-15]。FDC是一种新型的抗结核药物,其在多个方面均有优势,例如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简化,使患者的服药数量明显减少,更有利于督导患者服药,且该药同时对各种成分药物的化学活性进行保留,保证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6]。而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方案,由于药片数量较多,大大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此外,因为地区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肺结核患者在体质量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而采用此标准剂量化疗方案无法有效适应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导致疗效不够理想[17]。相关研究显示,FDC用于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其肺部阴影的显著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相较于常规的抗结核药物相并无明显差异[17]。该研究也显示,治疗后第2、6个月,B组的病灶吸收率40.00%、54.46%与病灶缩小率52.67%、54.46%相较于A组的38.00%、48.00%、47.33%及5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林晶等[18]人研究结果“观察第2、6个月,B组的病灶吸收率41.11%、53.33%与病灶缩小率51.11%、54.44%与A组的38.89%、46.67%、52.22%及5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一致。而该研究得出B组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91.33%相较于A组的74.67%明显更高(P<0.05),且B组治疗后第2、5、6个月,B组的痰菌阴转率55.33%、83.33%及96.00%相较于A组的38.00%、72.67%及80.67%均明显更高(P<0.05),这一结果与姜晓颖等[19]的研究结果“B组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91.11%高于A组的77.77%,B组第2、5、6个月,B组的痰菌阴转率57.77%、84.44%及95.55%高于A组的42.22%、66.67%及80.00%”基本一致。表明FDC用于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整疗效更优于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方案,可有效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和痰菌阴转率,该研究中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较A组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万文利等[20]人的研究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7%较A组的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一致,表明FDC用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的安全性与常规抗结核药物方案相当。对比两种药物的整体疗效可知,FDC不仅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而且还提升了痰菌阴转率与肺部病灶的总吸收率,整体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不仅疗效理想,而且安全性非常高,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活动性抗结核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