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三创”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

2021-02-13余丰梅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创应用型专业

余丰梅

(三明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是新组建或合并的学校,综合实力相对老牌大学也更薄弱,因此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些特性与国家政策层面倡导的“三创”理念不谋而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三创”的重要论述,肩负起使命和重任,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围绕国家战略靶心发力、外借强力带动理念升级、内接地气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思想认识,使创新创业教育优势资源不断集聚、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课程体系不断健全、实践平台建设更加实用,让“三创”教育有抓手、有保障、有成效。

一、引导树立较为全面的“三创”教育理念

(一)从短期追求向长远发展转变。“三创”教育不仅是培养服务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更应该是培养一批具有创造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将眼光放远,不能局限在当下。要全面正确认识“创新”“创业”和“创造”之间的关系,不能孤立片面来看待,而应做好平衡。要将“三创”教育置于整个教学规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和能力。

(二)从就业需求向提升素质转变。高校在开展“三创”教育时应跳出就业导向的功利性牢笼。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发展。既要抓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抓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营造自由宽容、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执行的毅力和良好的抗压能力。

二、建立高效运转的“三创”教育管理体制机制

(一)加强“三创”教育的顶层设计。一套合理、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是“三创”教育实施落地的重要条件。学校应高度重视,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把握“三创”教育的方向,才能确保实效。将“三创”教育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工程项目。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两位校领导任副组长的“三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协调利用全校资源组织实施,使“三创”教育覆盖全校,每学期召开1-2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校“三创”教育全面工作。

(二)构建“一心双环”的工作机制。坚持育人为本理念,把具备创新精神、创业素养和创造能力作为提升应用型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建立教务、学工等多机构联动合作的体制机制,建立更加集约高效的人员、项目、经费管理方式,打造成为内部治理改革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实践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聚集地。以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中心,“内环”由教务处为主带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有序推进,“外环”由学工部、校团委、科研处、创业学院、创业园合力推动,第二课堂、创业文化、创新训练、项目培育、竞赛孵化、创业实践有机融合,“内环”与“外环”职责定位明晰与协调配合紧密,形成工作合力。创新创业核心驱动、“内环”聚能、“外环”发力,“一心双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高速运转,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养成、项目培育、竞赛孵化、实习实践贯穿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始终。

(三)营造有利于“三创”人才培养与项目孵化的软环境。坚持优先发展原则,把“三创”教育纳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园区建设、“三创”项目资助、“三创”教育教学专项投入以及奖励突出贡献的单位、指导教师、课程教师。重点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吸引社会机构、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服务和经费资助。从“三创”教育的教学管理、学分认证、学业考核评价、教师与创业者的奖励激励等方面逐步完善制度和实施细则,更好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修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创业导师工作条例》《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考评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创新创业园管理制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项目评审办法与标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鼓励师生发明创造,不断完善与规范“三创”教育的管理与服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创”人才培养体系

(一)探索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创”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应将其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科技竞赛、产业需求等融合起来,建立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训练、竞赛孵化和创业实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将“三创”实践课程纳入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课程化”“项目化”管理,开设“三创”实训实践课程,将集中实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系统轮训等实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立“三创”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群,将三创元素“基因式”融入所有的专业课程教育。

(二)调整优化相关课程设置。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不断调整优化,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建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不再只是简单将《创业基础》《创新基础》来堆砌,而应考虑从政策层面、理论层面及实操层面等多层次的课程。课程设置还应结合专业性,不同专业之间的创新创业精神引导不能千篇一律。

(三)开设“三创”教育试点专业。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按照“强化能力、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思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形式。打破学院、专业壁垒,打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合理优化闲置资源,有效激发师生内在动力。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需求,设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开设“三创”教育试点专业或项目创新驱动班,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个性化培养一批就业有实力、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创新驱动班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融合创新类,遴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要求学生在本专业所学的课程之外增选其他多种学科专业课程,注重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打造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二是素质提升类,为提高学生对某些重要课程的应用,学校鼓励为学生后续学习、考证、升学、出国留学及就业开设高等数学、外语、职业技能等强化班,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提高相应水平和应用能力。三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类,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实践锻炼、增长素质能力,服务经济社会。

四、建立专兼结合的“三创”教育师资队伍

(一)加大“三创”教育师资培养。一是通过《高水平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办法》《校外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实施,内聚强师,吸引校内优秀师资向“三创”队伍转移;外借强援,持续全职引进台湾三创专业领域博士,择优专兼职引进校外优秀的三创人才,组建教学实践核心团队。二是立足专业化,出台《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等文件,有计划地将中青年教师选派到生产科研单位或企业进行挂岗锻炼,举办“三创”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三是着眼职业化,将三创师资建设纳入学校顶层设计规划,配套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和“双师能力提升计划”等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建设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二)激发“三创”师资队伍动力。在岗位设置与聘用上给予倾斜。将“三创”教育业绩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持续推进分类、分层次管理,提高三创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比例,适当增加专业技术职务职数。在考核评价上给予突显。将三创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级和奖励绩效的指标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建立考核淘汰制度,优化队伍。在激励政策给予特殊。允许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约定工资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形式,实行特殊人才薪酬机制,为三创人才引进提供政策保障。优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教师培养计划和科技类竞赛奖励办法等制度,为推行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企业挂职锻炼提供制度保障。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副教授分类评审细则》等文件,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设立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型副教授评定,突出管理成效。将教师个人获奖,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奖列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技术创新获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

五、建立内外协同的“三创”教育实践基地平台

(一)搭建“三创”教育信息化平台。积极尝试引入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依托的线上协同创新发展平台,推动“政、校、企、研、金”在更大的范围上实现协同共赢。进一步打破学院、学科、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充分盘活各类“三创平台”、“三创实验示范中心”、“三创专业实验室”、“实习管理”中的三创教育资源,推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和变革。整合现有科研基地、创新科研平台、教学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以第二课堂为纽带,将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引入一些线上资源,与资源丰富的企业共建“实践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深度挖掘系统大数据,建立师生“三创”教育档案,打通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教学过程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促进教师“教”、学生“学”和管理者“管”都不断改进,实现学生三创能力发展的目标达成。

(二)配备实用的模拟经营创业系统。进一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度,配齐实训基地指导教师。面向各专业学生开放的模拟经营创业系统——VBSE商科综合实践平台,深化产创融合,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将创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帮助学生成为“知岗位、懂业务、熟工具、擅沟通、强实战”的复合型人才。

(三)打造产创融合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推动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创融合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校内孵化、校外培育、基地加速,助力大学生创业项目顺利落地;与本地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创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县市区结对共建“村镇绿色发展学院”,开展乡村振兴项目,把合作村镇建设建成学校“三创”教育的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来源地和孵化器。

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三创”教育方面相继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应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努力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协同校内各方力量,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量及学分认定、建立“三创”教育实践基地,从理念上将“三创”教育从几门课程转变为各课程改革的方向,多形式、全方位地融入各项教学工作当中。联合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其他高校等多方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创造的“三协同”的生态系统,推动“三创”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实现教育和实践资源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共享,让“三创”教育成为可实施、可操作的新型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三创应用型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