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2021-02-12张平梁燕嫦
张平,梁燕嫦
(中山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广东中山528403)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现象逐渐加重,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群体晚年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主要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可改善髋关节疼痛,促进其功能恢复,其效果已被临床众多病例证实。但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内固定术只是恢复健康首要条件,为延长髋关节活动寿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还需要进行康复锻炼[2-3]。临床研究报道,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系统地认识疾病,术后康复锻炼更是似懂非懂,依从性显著下降,延缓了髋关节功能恢复,导致术后疗效降低[4-5]。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源自艾滋病高危患者行为变化研究,提出信息、动机及行为贯穿人行为变化过程。多数学者将这一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高危疾病患者健康行为研究,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银屑病及糖尿病等,并取得一定临床效果。鉴于此,为股骨颈骨折康复提供可靠资料,本研究重点分析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行内固定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2 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 例,男29 例,女18 例,年龄61~75 岁,平均年龄(66.23±5.14)岁,骨折原因:跌倒26 例、交通事故14 例、坠落7 例,骨折类型:经颈型24 例、头下型17 例、基底型6 例,骨折位置:左侧25 例、右侧22 例。对照组45 例,男28例,女17 例,年龄61~75 岁,平均年龄(66.47±5.22)岁,骨折原因:跌倒23 例、交通事故13 例、坠落9 例,骨折类型:经颈型25 例、头下型16 例、基底型4 例,骨折位置:左侧26 例、右侧19 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确诊为单侧股骨颈骨折;(2)年龄在60 岁及以上;(3)成功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2)合并病理性、多部位骨折;(3)合并恶性肿瘤;(4)近1 年接受髋关节置换或或翻修手术者;(5)合并感染或风湿性关节炎。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干预,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围术期相关注意事项;手术结束当天患者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给予适当的的镇痛和感染预防护理干预及患肢保暖;术后第2 天及之后责任护士定期询问患者情况并密切监控手术切口位置情况,保持患者切口周围组织卫生及干燥,避免感染发生,并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训练、三点支撑引体抬臀锻炼、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卧床期间还需进行扩胸和有效咳嗽;出院时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及锻炼相关注意事项,预定好下次复查时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干预。①小组成立:建立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小组,包括医师1 名、护师及主管护师各2 名。②信息护理:根据股骨颈骨折原因、治疗方案、围术期相关注意事项、疼痛管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制定《股骨颈骨折患者需求调查表》,便于医护人员更全面地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术前将上述调查表获取患者需求情况,并解答患者或家属疑问,给予一定信息支持,围术期进行5 次交流评估,时间控制在20 min 内。③动机护理:术后受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宿命论影响,焦虑、悲观等负面心理产生,容易影响术后康复锻炼,因此进行动机性访谈进行干预。依次从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改变期-维持期干预,首先无意图期,小组多与患者沟通,给予一定的安慰和鼓励,建立良好呼唤关系,引导患者表达内心并耐心倾听,给予理解和尊重;意图期,小组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康复锻炼的优势,与手术预后关系,帮助其建立健康意识和康复信心,从思想和心态上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的认知;准备期,小组根据患者需求,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和目标;改变期,指导患者熟悉康复锻炼计划,并根据患者意愿进行更改,在康复锻炼计划制定完毕后开始实施,定期评估,并不断改进计划,确保其有效性及可行性;维持期,合理利用家庭及社会资源,调动患者家属、朋友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并监督患者康复锻炼,为患者营造长期坚持康复锻炼外在环境,确保其认真完成锻炼。④行为护理:围绕疾病教育展开,包括术前相关注意事项、术后患肢摆放等,小组帮助患者掌握踝关节跖屈背伸训练、三点支撑引体抬臀锻炼、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正确方法,及时记录并评估锻炼效果。出院时指导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干预3 个月,观察两组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心理状态及依从性。
(1)疼痛评估:采用视觉量表[6](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总分10 分,得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干预前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评估。
(2)髋关节功能评估:采用Harris 评分[7],包括疼痛程度、畸形、关节活动度、日常活动能力、行走距离、步态等项目,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恢复越好。干预前后由2 名专业医师评估。
(3)心理状态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8](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焦虑,正常<7分、焦虑7 分~14 分,显著焦虑>14 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Hamilton Depression,HAMD)评估抑郁,正常<7 分、抑郁7 分~14 分,显著抑郁>14 分,得分越低表示焦虑、抑郁情况减轻。干预前后由2名专业医师评估。
(4)依从性评估:采用我院自制康复锻炼依从性调查表(经信效度检验Cronbachα 系数0.894)评估,完全依从:可按照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小组制定康复锻炼计划保质保量完成;部分依从:需要医护人员监督下完成;不依从:完全抗拒锻炼。依从性率=(完全依从/n+部分依从/n)×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表示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注:表示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干预后HAMA 和HAMD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表示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2.4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依从性率(82.22%)(P<0.05),见表4。
表4 两组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发生多以60 岁以上老年人为主,随着老龄化加剧,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提高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及生存治疗是临床当前关注焦点[10-12]。临床研究报道,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可恢复髋关节功能[13-14]。但由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属于有创手术,术后不良反应无法避免。故对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实施及时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术后疗效及促进相关肢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用于C 内固定术后可减轻疼痛。分析认为,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注重患者因疼痛抵触康复锻炼,通过制定股骨颈骨折患者信息需求调查表管理疼痛,以抬高患肢、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较轻者疼痛,以药物镇痛减轻疼痛严重者,消除了患者顾虑,从而提高了患者锻炼依从性吗,与Sogi[15]等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髋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说明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能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分析认为,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具有程序化、标准化特点,具有可执行性,但往往忽略了患者个体需求,降低了术后效果,而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计划性、目的性及阶段性康复性指导,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康复锻炼计划,使得康复锻炼更加个性化,患者需求得到满足,提高了锻炼积极性,从而促进了髋关节功能恢复,与Merloz[16]等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还得出,观察组HAMA 和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依从性率。说明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可改善负面心理,提高依从性。分析认为,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通过信息、动机、行为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干预及评估,以患者为中心,给予个性化信息支持,找到患者最需要信息点,不仅满足了患者需求,也潜移默化地改变患者思想、认知及行为,改善不良心理,调动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提高了锻炼依从性。与王海芬[17]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降低膝关节肿胀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可显著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负面心理,还能提高依从性率。本研究不足之处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后续会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期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