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真融合,育人方有效
2021-02-11王芬
王芬
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小学,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知识渊博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摆地摊、打零工的务工人员。怎样让他们形成合力、互补所缺是我们面临的一大困惑。
近年来,学校举办了家长进课堂、家长集中培训等活动,成立了校级、班级家委会,有4名教师参与了“亲师和合育人研修班”的学习,并且已有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家长同学习共交流。正是看到了一系列活动的成效,家长对学校的做法普遍认可。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也提早为孩子做好了规划,他们已经从被动局面转变为期望能与学校的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明道理、辨是非,为行动奠基 只有明白道理,才能利于行动,所以我们推动《弟子规》课程,就是把其中的道理引用到生活中去。我们将“学到+做到=得到”的思想贯穿整个学习中。在实践中我们按步骤进行:在学校做到“熟读”“明理”和“立志”:熟讀《弟子规》,明白其中的道理,立下自己的志向;在家里做到“力行”,就是家长监督孩子在生活中的实践做到力行。所以在整个环节中,就是教师、家长、学生共学习,同成长。
明道理、见行动,践行成长 一,学习就是收获。每天完成《成长日记》成了孩子家长的“作业”,也成了教师每天的“作业”。每天早上,我会一本一本地打开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慢慢地“欣赏”每个孩子和家长的“大作”,回想这一个学期与成长日记相伴的日子,在潜移默化当中,孩子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就连家长也因为成长日记找到了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二,践行就是成长。学校开展了多种“践行”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懂得并学会了“尊老敬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担当”等。
做对比、找不同,建立共同语言 一是同学习、同成长,跟上时代脚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新时代下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同学习、同成长,跟上时代的脚步,帮助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成己达人。二是多沟通、多交流,打开心灵之门。沟通不单单指教师与学生,还可以是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通过沟通,互诉心声,让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也让班级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家委会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 作为班级建设的一分子,家委会主动承担了许多的班级工作。如:流感高发期间主动给班级做消毒工作;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家委会主动帮助班级完善读书角的借阅制度、设计书目表等。可以说家委会就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
知识分享,提供不同的成长体验 一是打造精彩课堂。我们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进行讲课,这些家长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特长,精心备课,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料。让家长走进课堂,融入学校生活,零距离、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了解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当然,学校引进家长课堂,不单是为了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着眼于时代的要求和孩子的发展,让孩子们在丰富的课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拓宽视野,增长能力,提升素养,促使孩子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开展有趣的课间活动。课间是放松的时刻,也是安全隐患的节点。孩子年龄小,规则意识薄弱,为了课间安全而有趣,我们每周都会安排有趣的课间小游戏。对于游戏的选择,家委会的家长们也是各显其能。还有很多家长参与到其中来。我们的课间小游戏呈多样化,有培养动手能力的折纸游戏,有锻炼智商的科学小实验,有特殊思维脑筋急转弯等等。家长的积极参与,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特别是当自己的妈妈、爸爸能够在班级中带着大家一起游戏的时候,孩子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游戏课间更是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期待。
在整个班级建设中,家长的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大。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其中,精彩课间的设计深深吸引着教师和孩子们,成为班级活动的一大亮点和师生每天的共同期待。这样的活动首先在一个班进行实验,实验成功后再在年级试行,然后学段试行。这种逐层拓展的思路成为我们现阶段进行研究的学习阶梯。
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对于不同时期的学生、不同时期的家长、不同时期的教师,我们不能总用条条框框束缚着自己、束缚着孩子。给大家一个彼此不失自由、不失控制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