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社协同共育 促园所和谐发展

2021-02-11任宝丽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园协同民族

任宝丽

为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条件”的精神,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幼儿园从树立大教育观入手,积极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将幼儿园打造成为没有“围墙”的幼儿园,将教育置身于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中,以幼儿园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促进幼儿园高质量和谐发展。

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家长充分认可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有效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才能真正使幼儿获得健康成长、幼儿园实现和谐发展。

重视新生家长会,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新生家长会是我园实现家园合力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坚持“父母参会、园长讲座”的核心要求。会前我们会通过家长问卷的形式,科学掌握家长的育儿观、教育策略、幼儿发展现状、家长焦虑、家长期待等问题,并进行专业分析。

首先,园长宣讲幼儿园文化理念,解读文化理念价值,传递科学教育观、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使新生家长在了解本园办园理念、家园共育理念与行为的基础上,从思想意识上做到与幼儿园达成基本统一或初步共识。

其次,依据问卷,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实施整体教育,关注个别幼儿及家长需求,特别要针对家长关注的园所课程、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等进行细致讲解,为幼儿入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最后,结合幼儿园“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的办园宗旨,与家长一起交流如何看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园间也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问卷中“若您对班级工作有了意见,您将采取什么方法解决?”“当幼儿发生抓伤、磕碰等意外后,幼儿园会及时就医处理,同时与家长沟通说明情况,您的态度是什么?”等等。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家长理解并认识到:高质量和谐幼儿园是需要家园双方本着尊重平等、信任包容的态度合力创办的。

实践证明,新生家长会上园长与家长的深度交流,能够为幼儿入园三年中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和睦相处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家园协同管理 秉持着“开放办园”的理念,我们充分调动家长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园所管理,发挥沟通桥梁作用,促进家园有效合作。

首先,重视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坚持“自荐为主,推荐为辅”的原则。园领导要充分尊重教师与家长的意见,并与每一位预选家长委员会成员交流,掌握他们的信息、个人素养、教育观念、教育期待等。通过交谈,使家长在明确家长委员会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双方达成教育的共识,助力幼儿园发展。

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管理和沟通桥梁的作用。一是有针对性地在园级家委会上进行规划、计划、幼儿伙食费调整、大型活动方案等讨论商定,帮助园所拓展办园思路,并将决策的目的向全体家长传递,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二是重视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家委会成员需要协同班级教师组织家长通过视频、图像、家长会等形式,分享幼儿家园良好行为和家庭教育经验,制定班风、家风,将幼儿园教育理念很好地落实到家庭教育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交往能力、个性品质的养成,助力家园之间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

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促进优质教育的保障,这样家园才会在协同教育、相互支撑中实现同学习、共成长。为此,我园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需求和幼儿园课程建设为线索,整合挖掘利用家长优势资源,开展相应的教育实践。

了解家长需求,实施协同育人 了解并解决家长的困惑,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家园协同教育的主动性。我园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展开调查统计,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出两方面问题。问题一:幼儿在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在家庭中继续保持;问题二:针对班级开展的教育活动,如何在家庭中巩固学习经验。针对家长的需求,我们分析讨论,制定具体方案。

首先,针对幼儿在家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问题,我们从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入手,教师将幼儿在园形成的良好行为表现,以美篇的形式进行云分享;家长按照 “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监测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家长录制幼儿家庭行为习惯小视频,分享到班级微信群中,给予激励与肯定。有效的家园协同配合,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在家庭中帮助幼儿巩固学习经验,采取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实现协同育人。一是各班班长召开班级家长会,重点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表现及发展目标,帮助家长理解适宜年龄特点的教育,有效落实教育目标;二是将每周的教育重点在园外橱窗和家长微信群中分享,让家长同步了解幼儿在园接受教育情况;三是开展观摩开放活动,结合发展目标,引导家长在有目的的观察和参与中,理解如何适时地给予幼儿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四是通过每月的家园联系册,家园共同开展教育评价,逐步与家长统一教育观念、调整行为,达到家园协同教育的良好成效。

挖掘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实践 首先,利用家长的独特资源,发挥专业的教育作用。针对班级个别幼儿的行为问题,给予关注指导,邀请儿童专家门诊大夫家长,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开展相应的讲座,缓解家长焦虑、提供科学育儿经验,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同步教育;邀請口腔科大夫家长,为幼儿讲解口腔知识和爱护牙齿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等。个别家长资源的利用,丰富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且更具专业性。

其次,调动家长积极性,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我们组织家长走进班级,组织教学活动、参与区域游戏等,感受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的内涵。同时,作为家长志愿者,他们积极主动,协助教师丰富过渡环节游戏内容,与孩子一起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探索。特别是开展民族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中,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家长,毛遂自荐与我园教师一起为幼儿编排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游戏等,形成了我园《民族艺术活动案例集锦》内部教参书;我园还主动邀请全园家长与教职工一同开展“十三五”课题“幼儿园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仅家长收集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活动”就有几十个,这为我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最后出版《自制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器材》内部教参书和全国发行的《玩的艺术与启迪—幼儿园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实践》一书,起到了协力助推作用。孩子们则通过参加民族主题、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游戏等多种教育活动,在“玩中乐、玩中学、玩中思”中,锻炼身心,提升素养,在充分感受民族文化、理解民族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一家亲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区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充分有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学习空间。”和社区开展合作,既能够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为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与社区的合作共育。

请进来—依托社区资源,拓展实践空间 为拓展幼儿的实践空间,将社区资源引进来。与民族小学结为“手拉手”校,邀请有经验的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进行幼小衔接讲座,使家长明确,幼小衔接是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衔接;邀请毕业生走进幼儿园,介绍小学环境、活动及入学经验;与西城青少年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为园所更换绘本图书,丰富师生阅读资源;在园设立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支部志愿者服务基地,与保健医共同制定四季营养汤、为师生和家长开展保健护理知识培训等。这些社会资源的利用,为师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专业支持,实现了教育合力,拓展了教育空间。

走出去—发挥专业引领,促进园社共育 为了发挥专业引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走进社区。与周边社区建立“园社早教联盟”,利用园所优势,送教进社,通过热线接听、微信群、健康讲座等沟通形式,解答家长问题、宣传教育理念、分享育儿知识、交流育儿经验。采取录制视频、制作课件与美篇、组织社区早教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做到专业引领,提升社区看护者的教育观念及育儿水平。党团员积极参加社区桶前值守,并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公益宣传。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庭、社区、幼儿园协同教育,一定是以幼儿园为核心和立足点,联动家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教育资源的同时,幼儿园在教育工作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彼此的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形成协同共育的氛围,在促进幼儿园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幼儿享受更广阔的教育资源。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幼儿园)

猜你喜欢

家园协同民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梦中家园
MINORITY REPORT
京津冀协同发展
温馨家园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