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储备,巧运用

2021-02-11高敏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储备

高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太多的文字、图像和视频争先恐后地争夺着人们的眼球。人们用来阅读的时间已经十分宝贵,很多人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经典上面,比如古代名著、世界史、中国古诗词赋等。而教师的阅读又显得极为重要,教师没有阅读储备,在教学中就会感觉到能量的匮乏,无法将其储备转化为能量,教师没有阅读储备和阅读转化的隐性知识,就不可能拥有充足的教学能量,在教学需要的时候,就会显示出动力的不足和运作的无力,教学就是苍白的、无趣的,无法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教师想要成为开辟道路的领航人,成为确立学生人生目标的引路人,成为指导人生方向的伴行者,成为灵魂碰撞产生和谐火花的知音,就必须有一定的阅读储备。阅读储备就像是一辆不断加油、不断产生能源增加动力的奔驰汽车。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储备将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学习者、教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认识到阅读储备的重要性和具有一定的阅读储备后,接下来就是教师如何能够将阅读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转化为能量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我们认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课堂观察,下面让我们走进课堂,来看一看我们的教师是怎樣教学的。

课堂观察1:关注教师预设中的知识迁移

在六年级作文课《我的拿手好戏》中,我们重点观察教师教学的迁移点和转化点。教师的隐性知识在于教师能够将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特点来展示学生的好戏,教师使用二次修改作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一稿作文,教师还可以在修改过程中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看到作文通过修改所达到的效果。但是针对好戏的知识还是没有太多的呈现。首先戏是有戏台的,戏是有角色的,戏是分开场和闭场的。好戏一定要突出精彩和绝技,博得掌声和赞叹声的。这部分阅读还是应该从相关书籍中阅读,也可以让学生阅读。

有资料显示:显性知识是可以言说、清晰表述的知识,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数字等信息符号表达;而隐性知识是无法言说、只可心领神会的知识,不能以语言、文字、图表、数字等信息符号表达。有研究表明隐性知识的存在量大于显性知识的存在量。在教师阅读中,从显性知识走向隐性知识,是提高教师阅读实践转化率的一个关键环节。正因为有了数倍于显性知识的隐性知识的支撑,教师才能真正将显性知识学以致用,真正打通理论与实践,让存量巨大而又千变万化的个体知识合乎规律性,可以清晰地用显性知识作以描述。

我们要研究的就是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教师隐性知识的转化,将其变为教师的不可预知的最有效的教学能量,变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也就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显性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听课的时候是否能够通过观测,看到这一隐性知识的呈现与学科教学文本内容融为一体,并且助力于文本教学。我们在走进课堂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便很快发现了这一点。

课堂观察2 :关注教师阅读储备的能量转化应用

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教材。一般人看教师似乎在教教材中的知识,空中课堂就因为受到时间和环境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翻阅教师这本百科全书,这不是教师本身的原因,是因为教学大纲的目标和任务规定了教学的要求,但是在40分钟内,学生完全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课本以外更多的知识和见识,但是太缺乏了,其实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节奏和学习时间上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小孩子可以喝牛奶吃流食成长,可是大孩子完全可以有更多的食品来摄取营养和满足他的味觉,其实只要学生学会和掌握了教材中目标要求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优质的。

但究其实质,教师所教并非教授教材中知识,而真正的教学,教到最后往往是教师自己,所谓“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教材”,这是一本独特的、动态伴着教师个性阅读和成长的仅有的教材。这本教材蕴含着教师全部阅读知识储备,加上生活的积累体验与感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探索决定了这本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因而教师的储备在课堂教学中也决定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学习兴趣和收获水平。

海淀区阅读工程始于2007年,已经开展十多年,收获了研究成果。目前我们再次研究,应该有一个很稳固的基础,那就是我们的落脚点和创新点在教学观察中所产生的阅读知识能量转化和运用。本研究有哪些不同?

教师阅读要完成教师对自身阅读的一个整体了解和认识,也可以找出一些薄弱环节进行补充。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走进课堂。

教师自身即为教材 (每本教材的厚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位好的教师,能够十分透彻地了解自己,源于他阅读中对很多著述者的了解和欣赏,只有这样才能够看到自己的缺欠。于是阅读和储备就是他对自身的了解。

因此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教材。每一堂课里面的隐性知识就是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师要了解戏剧所具备的特点:舞台、演员和观众还有道具,也要阅读一些书籍。于是教师也就成了一本教材,而且是更生动的教材。教学的真正质量在于借助教材来完成教师阅读、知识储备的能量转化。

课堂观察3:关注教师的阅读储备与教材的知识自然融合

教师就是作者或者就是那本书。这一点很重要,教师就像一个进入的角色,不要把自己当作教师,其实就是书和学生,让学生读你,读你给予课本中没有或者缺乏的内容和景象,这样的教师一定是自然的融入,是一个角色的转变。

例如:在讲授《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描写鸟的天堂的语句,在朗读中,那些文字已经变得十分生动,这也许是阅读者触摸不到的,而教师能够做到的。也许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取了对课文中文字理解不了的内涵,也就是说,教师成了《鸟的天堂》的作者,或者自己也就是把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又重新进行了描写,因此课文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篇课文,而是成为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推动了文章进一步的深化。

课堂观察4:关注教师的知识储备,随机生成助推学生认识提升

小学科学课,对于学生的兴趣来自于动手实践,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完成一个个验证,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助推学生对于科学的不断认识和提升。

例如:《神奇的纸》一课,瓦楞纸受力的原理是什么?一个物品如何变化成为另一个物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至少也是相关科学知识,将变化的过程讲出来,若使学生悟出来,也许还需要提供一些有效资源来完成学生的认知。

教师听课、阅读教学实录、研读名师手记、观看教学视频等,都需要教师将他人的个体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个体知识,使这部分知识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可以说,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类、课堂实录类、教育随笔类等著作,只有注重将他人的个体知识转变成自己的个体知识,才有可能提高阅读转化,这种转化在教育教学中产生较高的实践效益。

研究避免不了方向和路线的偏颇和操作上细节的问题,但是只要想做就必须尝试,只有尝试了才知道是不是可行。

观察5: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知识生成点后帮助建立新知识

例如:在《风的成因》一课中,教师从热气球让学生发现外力的推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火苗熄灭了,靠什么推动?于是学生用演示箱进行实验,并写出报告单。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是一节课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推进性教学。教师提问:1.大自然的风是怎样形成的?2.风对生活会不会有影响?这两个问题在讨论中,学生会出现许多不解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契机,建立一个个新的交流平台,将阅读储备输入课堂。我们看到教师给予学生关于风的形成的知识来自教师阅读的知识,丰富和补充了学生在书本上没有找到的知识,启发了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并产生了深入的思考。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制造风的方法,在试验中了解了风的形成,最后得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这样一个科学结论。

通过以上观察我们提炼出一些教师课堂教学阅读储备转化方式。

一是“文本内容+内涵储备”增加能量补充,为学生的学习生成迅速输入信息。二是“提升技能+信息储备”产生提速动力,为推动学生学习提供动力和能量。三是“知识拓展+经验储备”搭设交流平台,为学生增加拓展学习空间和范围。在这三个教学方式的研究中,研发学习工具+测量工具,形成了研究的过程。为了完成整个研究,并能够在这个研究中为教师搭设展示、交流、互动的成长平台,我们设计了以下四个具体活动流程,即:教师课题申报活动、教师阅读互动交流活动、课堂教学观察实践活动、教师教学研究交流评价活动。

本部分内容是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测试评价,教师阅读转化率的效果。需要比较严谨科学的观察、统计和分析。这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推动教师阅读,增强教师阅读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如何评价教师将阅读储备转化运用到课堂上?

课后讲评不是不重要,是很重要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都是需要体力、脑力的共同劳动,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听课,对每一位教师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教师的准备要十分丰富,也不一定能够完成得很好。即使完成得很好,教师仍然会感觉到不足,所以课堂对教师来说永远没有满足。

讲评的领导一般都是专业人士,曾经是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家和教研员,但是大多数已经退居二线,甚至已经很久没有站在课堂上讲课了,從这点来看讲评的内容大多是目标性的、结构性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这对一线教师要是有很大指导作用的。但是,是不是能够真正起到推动和提升作用呢?我想,这还是要根据教师的需求而定。因此,我梳理出了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一是对教师展示出来的知识储备转化成为补充、丰富和拓展内容并更好地运用给予关注。二是对教师在教学中生成出来的知识平台产生新的知识点的争议给予关注。三是对教师能够有效捕捉学生生成的评价的推动力给予关注。四是对教师本身丰富的知识的有效迁移产生的效果给予关注。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储备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