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PAD构建高效科学课堂

2021-02-11宗杉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磁铁环节交流

宗杉

当前,“互联网+教育”已逐渐深入课堂,转变着教与学的方式。教师们可以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什么樣的教学才算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我认为,只有像空气之于生命的存在,重要又通常不为生命体所察觉,这样的整合才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参与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成立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模式研究”的课题组研究后,我深刻体会到了网络交互式教学带给教师的挑战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辅助,同时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途径多样、内容丰富、层次有别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所教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感知,发挥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和教学特长,创造出导学一体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愉快自信地学习消化知识。基于此,作为使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受益者,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来谈谈如何恰当运用PAD辅助教学,提高科学课教学实效性。

《磁铁的性质》是小学科学首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研究“磁铁两极磁性强”“磁铁具有同名极相斥,异名极相吸的性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并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交流汇报、合作探究等活动,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与培养有机地整合在学习过程中。同时,恰当引入PAD(掌上电脑)辅助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本节课教学与以往教学最大的区别是将PAD作为媒介辅助教与学,因此,我也更加关注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本文我就从以下几个环节的课堂表现分析将PAD引入科学课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环节一:活动导入,激发探究磁铁的兴趣 教师出示 PPT和实验材料。提问:“如何在不碰触水面,不使水溢出的情况下,取出水中的大头针?” 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教师利用PAD进行多方位投影拍摄,实况直播学生的实验操作,帮助其他学生(尤其是坐在后面的学生)通过屏幕更清楚直观地看到前面同学的演示操作,发现磁铁真的可以在不碰触水面,不使水溢出的情况下,“隔空取物”,从而对磁铁产生研究的兴趣。

环节二:实验探究,认识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 教师出示五种不同的物品,让学生猜一猜:磁铁“喜欢”谁?此时,教师运用PAD做了两件事:首先,利用PAD截屏推送,将学生的猜想结果进行展示,引导他们进行分享交流,这样就节省了进行个别交流的时间。其次,“磁铁能够吸引哪些材料”是猜想后的验证实验,操作没有难度,也不是本课的重点实验。因此,教师事先将此实验录制成视频,在本环节作为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一方面,学生在观看实验视频时,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进度,选择快进跳过或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记录,以此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比以往亲自动手验证实验能够节约一些时间,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后面的实验探究与汇报交流环节,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全然不知,自己在做的便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当我使用信息技术录制教学视频时,已经全身心地投入课程讲授或实验、示范的操作了。这正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生动写照。

环节三:探究磁铁上不同部位吸铁能力不同 教师提出问题:磁铁上A、B、C、D、E五个不同的部位吸铁能力一样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小铁钉的数量。此时,我将以往的纸质实验记录单变为电子实验记录单,利用PAD发送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边实验边将数据记录在PAD上,我也可以通过PAD实时掌握各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在实验汇报环节,通过PAD的对比讲解功能,还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其他同伴的思考,便于对比、总结和归纳出实验结论。

本节科学课将PAD引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及时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录制的“微课”或者提供的其他学习资源,就是提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当学生完成教师的“任务单”后,可以人人参与作品发布、评价与交流,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共享知识以及建构新知识的目的。同时,通过网络交流能够增进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与分析,不再像以往的实验汇报环节,还需要学生逐个拿着记录单放到投影下,全班一起看,既占用课堂时间,又不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问题反思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是教师完善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实现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探索。本节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例如,在汇报交流环节,利用PAD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对比、交流记录结果,但是仍然没有能够更充分地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不够激烈充分,没有很好地形成讨论式的课堂学习。又如,利用PAD对记录结果进行拍照上传的环节还是会耽误一些时间,因为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活动环节较多,使用的材料也较多,在此基础上还要利用PAD进行拍照、记录等活动,学生动手的事情就变多了,会有些忙乱,若遇到操作的问题还需花费时间进行指导,无形中延长了实验探究活动的时间。

成果收获? 在教学完“磁铁的性质”这一课之后,我再次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了“果实的结构”一课。实战是经验的累积,这次的教学实践,让我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熟练,对于PAD与科学教学的融合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第一,科学课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前测,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之后的教学。在“果实的结构”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创设了投票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和发表观点的过程。在PAD上作答完毕后,学生的投票结果会自动进行统计,方便教师和学生直观看到投票结果。这种方式高效地完成了调查工作,为之后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第二,科学课上经常会有一些实验需要学生完成,但面对操作复杂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有时在课上进行现场示范也会因其他因素干扰影响成功率或耽误时间,在“果实的结构”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利用录制“微课”的教學方法,提前将实验操作过程录制好,然后利用PAD的屏幕广播同步到每一位学生的平板电脑中,实现“一对一教学”。这样学生既能够看得清楚,又能够提高时效,同时还解决了操作难点的问题,这种形式新颖而便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涨。

第三,实验汇报环节是分析和构建科学概念的必要环节。应用PAD的拍照上传功能可以实现所有学生作品的共享和交流。与“磁铁的性质”一课相似,在“果实的结构”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可以看到同伴的作品、记录单,并对其进行评价与提供建议,弥补了用投影逐个观看学生记录单的弊端。学生们更加专注倾听和思考,在相互评价的讨论交流中,教师能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构建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更强,就像科学家一样参与实验、观察现象、总结结论。教师的身份也发生着改变,努力成为善于“问题引导”的苏格拉底式的学生智慧的点化者;学生则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达到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获得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导,学生学”的课堂形式。

第四,任何知识的掌握都需要通过应用来检验和巩固。在理解并构建了正确的科学概念之后,教师利用PAD发送任务,检验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PAD及时反馈于课堂。不再苦恼于传统课堂需要利用更多的时间逐个检阅,甚至需要拖延至下节课才能反馈的弊端,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时效,使学生巩固知识能够“打铁趁热”。

因此,在利用PAD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紧扣优化实现学科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恰当选用、规范操作,使现代技术应用有效服务于学科教学。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要求,克服和纠正一些意识偏差和操作缺陷;认真推敲每一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形成讨论式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利用PAD教学让学生不再是被教师命令控制的被动者,而是变成了被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驱使的、不断变动更新的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师的新使命,随着教学的深入,让PAD教学更优化则是我今后的努力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

猜你喜欢

磁铁环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玩磁铁
“交流”等5幅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