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玩”起来
2021-02-11祝薇
祝薇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特级教师吴正宪主张数学课堂要坚守“有营养的数学”。要让儿童学会终身学习、可持续学习,学会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科学的思想方法。我们要创造“好吃的数学”,创造有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而这些必须有基于对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大爱与责任心。我们必须不断地唤醒儿童的学习热情,点化他们的学习方法,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开启他们的学习智慧,不断地寻找、发现、倾听和体验。
“麦博思考力数学游戏”,让教学“好吃”又有“营养”。借助学具,了解法则,运用策略,让学生玩起来。实现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学生思维,磨炼学生意志。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了解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我校属于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爱玩、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通过麦博思考力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麦博思考力游戏教学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维。简而言之,数学游戏教学能够启迪智慧、激活思维,能够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学习经验,在娱乐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教学从学科教学发展到学科教育,从数学思维发展至全面育人。
创设规则有序的课堂氛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创设规则有序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产生兴趣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他才会好问、好动、好奇,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一方面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另一方面,每一个数学游戏都有相应的游戏规则,也有相应的法则。经常运用的是“红绿灯法则”:
红灯阶段:停!观察并收集信息。
黄灯阶段:思考!分析并计划。
绿灯阶段:行动!小心谨慎地行动。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观察—行动”,学生懂得利用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在游戏中运用规则赢得胜利。持之以恒,学生遵守游戏法则,遵守课堂秩序,建立规则意识。学生在游戏中,越来越爱发言,也越来越善于思考。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建立自信。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感知法则,感受尊重。从数学教学发展到了学科教育,让学生的思维在教育中发展。
学生有了思维的空间,才能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学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得到自己的答案。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答案可能会相同,可能会不同,这说明学生分别进行了独立自主的思考。
在教学二年级《精灵快快跑》这一内容时,学生熟悉卡牌人物、卡牌特征,找到卡牌之间的规律,初步了解游戏规则。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获得发展。例如:认识卡牌环节,让学生观察卡牌有什么不同。卡牌有3个元素,精灵、颜色、背景图案。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作出准确表述。在观察与表达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学生认识卡牌后,了解规则,让学生小组试着玩一玩,有了基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有几种赢得顺序?”由于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得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顺序。精灵一致、颜色一致、背景图案一致,横着、斜着、竖着等等。通过这个游戏的洗礼,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观都将颠覆,他们不再以解决问题为终点,而是习惯于去思考一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发散思维一旦形成,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就越来越强了。
在实践中发现,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每一个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的思考。让普通的学生能够提得出,优秀的学生能够提得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的理念。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的真实水平,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灵活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问题设计不但要具开放性,更要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例如:在讲授“塔米诺”一课,开始学时,孩子觉得很简单,通过创设闯关的游戏,学生开始困惑起来。找不到用了哪个游戏部件,确定不好部件的位置。这时教师提出“定锚策略”,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充分收集信息”“分析并综合收集到的信息,找到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围绕支点解决问题”等方式解决问题,以此发展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独特策略和最佳策略,才能把创新的潜能开发出来。否则,只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学生就不可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学生对麦博思考力游戏,进行分析、推理、策略的使用,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重视表达,培养思维自觉性。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语言表达,语言表达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培养语言思维的自觉性,数学游戏中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述有机结合,例如数学游戏中法则的应用,既能促进学生形成有条理的思维,也能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数学表述是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的关键。数学游戏是基于学生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运用策略,表述思考过程。让学生说明白自己是怎么拼的,怎么赢的,运用了什么策略和法则。在学生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见解,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想,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把思考过程和理由说清楚,并能说出为什么。充分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不仅给学生“讲”的机会,还要给学生“评”的权利,在互讲互评的交流中,让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学会创造、自主发展的过程。
我们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创设思考的氛围,讓学生有思维的空间,有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思考,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会玩,勤反思,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每节课活动后,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教师会进行反思性的问题引导,如: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赢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小组里猫赢了还是老鼠赢了?学生通过反思,回顾整节课的法则、策略,调整自己的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思维碰撞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也设计开放性的拓展提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如:讲授《精灵快快跑》一课,学生需要观察颜色、图形、背景等各种元素,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找准标准,才能找到赢的顺序,小小的9宫格里,不仅可以横着赢、竖着赢,还能斜着赢。游戏最后,教师设计了开放性的游戏教学,减少参照的图片,中心放一张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有几种赢的顺序?学生在经历了游戏的胜利后,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坚信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获胜。
“双减”工作落实以来,课后服务成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体现校内开放性供给质量的重要标尺。数学游戏课程服务于课后,助力我校课后服务—学科类拓展课程。以数学游戏带动学生“玩”起来。在游戏过程中,运用不同策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定锚策略”培养学生确定目标,围绕支点解决问题。“啃玉米策略” “候鸟策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独特策略和最佳策略,把创新的潜能开发出来,最终赢得游戏的胜利。游戏过程中,学生有惊喜、有遗憾、懂分享、勤思考,更懂得利用规则,遵守规则,建立规则意识。“双减”背景下,数学游戏使我校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多彩,相信在数学游戏的影响下,更多学生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
以数学游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游戏中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乐中求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