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危为“机”,线上砺志

2021-02-11王鲁新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敬畏议论文生命

王鲁新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2020年初以来,我们的课堂时常因为疫情的变化,要在“线上”“线下”间不断转换,教学的空间更多维,教学的方式更多样,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化危为机,在线上继续立德树人并卓有成效,体现着教学的智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基于此阶段学生正从记叙文写作转向议论文学习的特点,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笔者首先以问卷形式统计出学生在疫情背景下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经过学生投票和教师梳理,整合出热度最高的热点并提炼相应主题,然后教师按照学生认知先后、深浅特点设计出“生命”“英雄”“使命”“敬畏”四大主题,据此展开高一语文议论文写作思维拓展的训练,力图有梯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自身,进而明确肩上的责任和担当。

每个主题都由导入、提示、写作、指导、分享、修改六个环节组成。“导入”部分先通过文字或视频展示鲜活的热点情境。接着教师以“提示性”文字为学生思考搭台阶,启发学生不断发散思维、深入反思。然后学生或当堂或课后在云端提交“写作”内容,教师进行线上“指导”并通过“师评”“生评”“互评”的多元途径分享学生思考的内容。最后学生再进行“修改”,以落实思维的着力点,进而提升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表达交流活动是培养和表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实践活动。这意味着写作教学应由知识价值转向育人价值,“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内在的学习品质”。疫情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最终要落实在言语表达活动中。线上平台能第一时间呈现出学生们对某个主题异彩纷呈的看法并共享,极有益于学生在互看互评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以“生命”主题的思维训练为例。学生借助提示从三个维度展开思考:“生命”意味着什么、“生命”有怎样的存在形式、我们要怎么对待“生命”。形成初步思考后,学生们在线上用文字相互评价。有的学生在互评中意识到生命本质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平凡的生命也一样伟大;有的同学看到别人独特的体悟后,也结合现实抗疫,分析每种可能,写下“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的选择;还有的学生在大家的建议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拷问,产生哲理性的思考“人类从来不需要被时间被宇宙赋予意义,生命的意义仅存在于生命本身,热爱生活,做好当下的事”;更有学生从生命想到死亡,想到一生,最后跳脱出生与死,深刻地谈及置生死于度外的从容……

看到学生活跃的思维、深入的思考、“惊人”的言论,我一边被震撼,一边欣喜于线上训练的成效。这群十六七岁的孩子身处多元而开放的社会,对社会、人生拥有独到的见解,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引导和空间,他们一定会点亮智慧,还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个体思考沉淀后,最初的只言片语,经过不断修改而提升、完善,不但提升了思维品质,更磨砺的人生。

抗疫期间,有太多感动深入灵魂,也有太多勇于担当的精神激励学生。以“敬畏”主题的思维训练为例。“敬畏”主题提示语:何为敬畏?词典说,敬畏就是对人、对事心里存着敬仰、畏惧的情怀。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曾國藩说:“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我们要敬畏什么?为什么要心存敬畏?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后果是什么?请围绕所给材料和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以“敬畏”为话题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学生在线上课堂论坛将自己的思考、认识分享,据统计全班38位同学有22位同学发表观点,表达率远超线下课堂。学生运用自己的元认知参与理解、分析、反思、调整,达成了自我评价,既打开了思维的广度,也强化了思维的深度,每个人都借助这样的思考,聚焦未来发展的目标,做感恩生命、尊重英雄、不忘使命、心怀敬畏的最好的自己。

基于社会热点和学情设计出的情境任务,以其必要性、切合性、明确性更多指向学生现在和未来将要面对的社会生活,能够把学生带入曾有过、正经历、向往着的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共鸣感,在不断互评中反思、沉淀、调整自己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让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立德树人的功效。

猜你喜欢

敬畏议论文生命
议论文阅读专练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敬畏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