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的调查分析

2021-02-11仲文丹

职教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就业观高职院校

摘 要:全面深入地把握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观,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举措。运用群体动力理论,采用频率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同辈群体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中的作用,发现就业观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三个维度均与同辈群体影响性具有显著性。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学长、班级、宿舍三种同伴群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要重视创业教育,培育创业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群体动力理论;高职院校;就业观;同辈群体

作者简介:仲文丹,男,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现代服务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12-0102-08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果高职院校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不仅会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积极引导和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概念厘清

(一)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取决于内部需要和环境外力的相互作用。“群体动力理论认为群体动力系统包含三大要素: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其中,凝聚力是保证群体稳定的因素,驱动力是促使群体发展和演化的因素,耗散力则是破坏群体稳定和演化、降低群体绩效的因素。这三种动力构成要素同生并存舍于群体中,他们相互作用、抗衡,彼此消化、转化,推动着群体的演化和发展。”[1]

(二)就业观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开始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学者们开始从多种视角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凌文铨通过借鉴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职业兴趣量表,将筛选出的二十二条职业价值观条目分为与社会地位有关的声望地位因素,与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及生活水准等物质利益保障有关的保健因素,以及與个人才干有关的发展因素[2]。陈晓强通过对苏锡常地区五所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影响该地区大学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有五个,即“地区差异因素、职业认知因素、所有制因素、工资因素和职业发展因素”[3]。王沛、康廷虎把福利待遇、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社会需要、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地位等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4]。冯华对北京市三十四所高校六千名大学生就业行为、意向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行为的五种因素: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就业取向;家庭经济状况形成就业的风险偏好;期望收益越高,搜寻成本越大,就业概率越低;社会资本影响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5]。罗映梅从就业认知、就业情感、就业意志品质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积极变化和存在问题[6]。

基于以上学者对就业观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对就业观和就业观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对策方面展开,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立足当前学者关于就业观的研究成果,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理论探讨,本文将就业观界定为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三个维度,并以此三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现状

围绕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三个维度,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出发,笔者编制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调查问卷》,对江苏省内6所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通过核心定义的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职校学生就业观进行分析研究。

(一)调查样本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从“个人基本信息”“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群体影响”等方面进行展开,一共调查了6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调查问卷发放1 300份,收回1 285份,回收率为98.8%。在1 285份问卷中,从性别上看,男生占64.4%,女生占35.6%。从出生地来看,来自农村的学生占62.4%,来自城镇的学生占37.6%。从年级分布来看,低年级学生占61.4%,高年级学生占38.6%。从专业上来看,理工专业学生占多数,百分比为66.4%,文科生和艺术生相对较少,分别为28.6%、5.0%(见表1)。

(二)核心定义的描述性分析

1.就业观因素分析。本文的就业观主要包括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三个维度。将就业观的问卷得分相加,除以就业观问卷题目数量总和,求得均值为2.24。将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三个维度的问卷得分分别进行相加,除以对应的问卷数目总和求其均值,每一层面每题均分为:职业观层面2.06,择业观层面为2.53,创业观层面1.92。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高职学生的就业观中,择业观、职业观对学生就业选择有影响,尤其是择业观对学生就业选择影响最大(见表2)。

2.择业观因素分析。择业观因素主要包括择业行为倾向、就业准备、就业理想等方面,为了更好地测量学生的择业观,本调查设置了多项选择题进行研究,分别对这些题目进行描述性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在就业目的上,男生和女生的主要目的均是“有自己收入,独立生活” “为帮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其中,选择“有自己收入,独立生活”这一选项的学生最多(见表3)。在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方面,选择“经济收入”“爱好兴趣”“个人发展前景”这三项的学生较多,其中,有43.3%的女生会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该工作(见表4)。在工作环境条件忍受度方面,男女生差异性较为明显,其中,48.7%的男生选择了“脏累三班倒”这一选项,而女生仅为24.5%(见表5)。

3.创业观因素分析。创业观因素主要包括创业行为倾向、创业准备、创业原因、创业与专业的认识等方面。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不强,52.6%学生不愿意创业。在选择创业的学生中,吸引他们创业的原因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高职院校男生较女生更具有冒险精神,而女生对创业的认知较男生更为理想化,有39.6%的男生主要是受“冒险尝试心理的鼓舞”,而女生仅占24.4%。41.6%的女生选择创业主要是因为她们认为创业可带来丰厚的收入(见表6)。在创业准备方面,男女生都认为应该先去企业进行实习,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业。对于阅读创业类书籍,男女生认可度较低,这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理论知识储备欠缺这一问题(见表7)。

(三)同辈群体影响性相关方面的描述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测量同辈群体的影响性,笔者设计了李克特量表,主要通过8个具体维度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同辈之间提出的就业建议、讨论就业问题、同学介绍工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见表8)。

为了研究就业观三个维度与同辈群体影响性之间的相关性,笔者对其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与同辈群体影响性之间显著度概率p=0.000,小于0.05,说明上述三个维度与同辈群体影响性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也验证了笔者之前提出的假设。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的问题和原因

本文运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研究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观进行了研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同辈依赖性强

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对同辈群体的心理依赖性较大。经历了中考或高考的失利,在同辈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职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依赖性强、缺乏自信,易受暗示、缺乏主观性和独立性,抵抗力弱、缺乏自制力和意志力等特点,为此,笔者认为,学生同辈之间依赖性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同辈群体之间年龄相仿,他们之间以感情为纽带将群体成员联结在一起,成员之间往往还具有相同的利益追求,彼此之间更加信任而相互依赖。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物质水平的提高,人类思想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学生同辈群体之间不断展现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思想,相比上代而言,他们态度更容易统一,思想上更容易产生共鸣而相互依赖。最后,由于知识层次、年龄层次、思想观念、心理需求、生活兴趣等方面的相似性,同辈群体间更容易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念,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吸引、相互认同而相互依赖。

(二)缺乏创业意识

笔者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大多数的职校学生在创业观方面得分较低,职业院校在学生创业方面的教育还有待加强,尤其是目前国家所倡导的双创教育在职业院校中任重道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家庭教育理念的制约。家庭成员的就业观会影响学生的就业观,高职院校學生创业意识薄弱,一定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家长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家庭层面引导着学生选择较为稳定的工作岗位,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走创业道路产生诸多顾虑,缺乏冒险精神,宁愿让学生“坐享其成”,也不愿让学生“创业成才”。第二,创业需要大量资金,是一种风险投资,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的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创业。第三,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为00后,大多在呵护和宠溺的环境中成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冒险精神,他们受挫抗压能力弱,创业意识薄弱。

(三)学校教育缺位

随着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职业院校也逐步开设了“双创教育”。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双创教育氛围依然淡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学校的师资问题。笔者走访多所高职院校,以全国创业教育最为突出的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创业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中成绩名列前茅,而他们专职负责创业的教师就一名,创业教育师资非常紧缺。第二,教学计划不足。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由于师资短缺,学校的教学计划一般只会对少数一些专业加入为期一周的“创办你的企业”(Start Your Business,SYB)等创业课程,对学生来说,创业教育也仅仅流于形式。第三,缺乏场地和政策支持。对大部分学校而言,学校教室和实训场所本身就非常紧张,并没有多余的空间用作学生的校内创业基地,这也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

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的培育

(一)以同辈群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论,学生对同辈之间提出的就业建议、就业问题、工作介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认同率,这说明同辈群体,特别是已毕业的学长、同班同学、舍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职业院校应以同辈群体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具体对策有以下三点。

1.通过优秀毕业生群体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引导。笔者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喜欢和年龄相仿的同学交流,在正确培养就业观方面,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容易直抵内心并使其引起共鸣。因此,学校要做好优秀毕业生的信息库,从招生入校、在校培养、离校跟踪形成闭环管理,建立优秀毕业生信息库,有选择、有计划地通过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影响力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一是可以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优秀实习生定期回校作讲座,分享就业工作经验,通过学长自身经历来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观。二是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对口企业进行现场交流,通过实地参观,观摩学长工作场所,在感官上引起强烈冲击,促进就业观的形成。三是在学校各教学区域和生活区域张贴优秀毕业生或杰出校友的照片和介绍,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对在校学生进行引导,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2.通过班级群体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引导。在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不仅有共同的需求和心理感受,而且也有相近的兴趣、爱好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彼此之间容易相互认同,也最能相互转化与感染。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良好的班风则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班级群体对学生的就业观进行引导。一是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这些课程的教育教学,安排有经验、有资历的老师来担任,通过学习就业方面的课程,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二是在班级内开展“就业观”“就业与择业”等方面的主题班会和辩论赛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讨论交流,以活动育人的形式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三是对班团干部进行专项培训,比如可以借助心理团体辅导课或创业社团课等形式,先帮助班团干部树立良好的就业观,然后在班级群体中营造正确就业观舆论,为班级成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奠定基石。

3.通過宿舍群体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引导。学生宿舍就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舍友之间关系也最为紧密。因此,重视对宿舍群体的就业观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做好宿舍分配和新生宿舍长的选拔工作,在宿舍分配前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分配宿舍按照“舍间同质,舍内异质”的原则,优秀的舍长可以成为宿舍其他成员的榜样和标杆,这有利于接下来培养良好的宿舍集。二是加强对宿舍长就业观的培训指导,通过树立标杆,模范引领,在宿舍中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培养正确的就业观。三是开展企业文化进宿舍的评比活动。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融入到平时的宿舍氛围中,不仅可以彰显宿舍文化,丰富宿舍内涵,也能凸显职校特色,彰显职校理念,将就业指导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

(二)重视创业教育,培育学生创业意识

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全力支持创业教育的当下,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创业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树立学生科学的就业观。

1.完善创业教育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育人环境。培育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职业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创业育人环境。第一,为更好开展创业教育,学校要建立相关的职能机构,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作为该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第二,配备专职教师,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第三,很多学校将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一个学期,在学生中难以营造创业的氛围,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完善教学计划,在新生入学第一年就要全面开设创业课程,通过创业理论课,激活学生创业的基因,种下学生创业的种子。

2.以创业社团为载体,提升职校学生创业能力。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社团是载体,尤其是专业类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创业教育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创业课程主要以理论教育和思维训练为主,而创业社团是创业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和创业实践搭建重要的平台。因此,学校在组织开展社团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第一,要结合专业实际。创业社团要以专业为基础,确保社团的覆盖面,如电子商务社团主要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主,药物制剂社团以吸纳制药专业学生为主等。第二,要依托校企合作。专业社团要全面依托校企合作,才能焕发出生命和持久力,如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的电子商务社团就与阿里巴巴合作,计算机维修社团与联想集团合作等,依托企业雄厚资源在校开设创业实体平台。

3.以创业大赛为抓手,推进学校创业教育水平。通过学校机制保障,以创业社团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业理论水平,通过各类创业大赛,将理论学习与大赛实践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全面推进学校创业教育水平。第一,有计划、有目的地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增加实践经验。第二,带领学生参观双创中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代表到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创业大赛现场观摩学习,提升学生创业意识。第三,鼓励带有创业项目的团队进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平台,以促进学生创业。

综上所述,以同辈群体为切入点进行就业观教育,加强学校创业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择业,做到运筹帷幄、高瞻远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让·梅松纳夫.群体动力学?我知道什么[M].殷世才,孙兆通,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12-16

[2]王兆珍.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76-177.

[3]骆剑琴.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理论与当代,2005(3):17-18.

[4]王沛,康廷虎.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2):143-148.

[5]冯华.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5):41-42.

[6]罗映梅.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13

[责任编辑   王文静]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Dynamics Theory

ZHONG Wendan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grasp of the employment concep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sing group dynamics theory, frequency analysis,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peer group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iew, and finds that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mployment view, including career view, career selection view and entrepreneurship view,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eer groups.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three peer groups of students' elders, classes and dormitor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employ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ltivate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group dynamics theo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mployment concept; peer group

猜你喜欢

就业观高职院校
以就业为导向在中职化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究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及启示
从一分钱到一元钱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