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2020-01-02张发勤
张发勤,郭 华
(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可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的思想觉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促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职业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从而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但在融入过程中,部分高校领导和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教育的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就业观教育中的实效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部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结合不紧密、结合方式不科学,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树立。所以,高校领导与教师应提升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了解与重视程度,同时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就业观教育有效结合,促进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及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必要性
就业观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及正确就业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高校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丰富及能力的提升,自我意识开展觉醒,提出了个性化发展需求[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迈入“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入学率逐年攀升,入学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人数也逐步增加,就业压力越发凸显,就业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在经济调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在入学专业报考时经常参考当年的就业情况,选择相对热门的专业,但由于市场调控的滞后性,当年的热门专业人才数量激增,致使市场上某一专业人数饱和,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所以,在我国高校就业观教育开展过程中,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促使大学生在专业选择及就业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战略眼光和思想觉悟,确保其正确就业观的树立。其次,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但由于网络文化鱼龙混杂且呈现方式五花八门,其经常通过新奇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消极网络文化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树立,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最后,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正确就业观的树立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对此,高校领导与教师需提升重视程度,促进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培养及全面发展。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建国初期的“听从国家安排,服从政府分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也渐趋成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当今大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首先,大学生大都刚刚成年,其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期,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导致其就业观的形成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趋利性及盲目性[2]。落实到具体的就业过程中,大部分大学生因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够深入,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看重薪酬福利、地域环境等条件,而鲜少有人选择去基层及欠发达地区。其次,随着我国互联网及时的发展,大学生极易接触到网络文化,某些西方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通过网络载体传播给高校大学生,同时由于高校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使得大学生对于高校就业观教育单一的呈现方式与教学内容接受程度不高,在就业过程中没有真正践行就业观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及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是高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职业观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关键部分,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过程中也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但我国高校职业观教育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符合培养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需要,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且系统的就业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面对就业过程中的苦难时保持坚忍的意志、百折不挠的决心及积极克服挫折的信念,使其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用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自身行为,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及我国企业招聘工作的有序推进。我国现有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不够全面,大部分高校仅仅将就业观教育侧重于就业知识教学、就业能力提升及就业行为指导,忽略了对于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及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不利于大学生高尚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及职业素养提升也具有消极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过程中的梗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既是符合高校就业观教育开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当代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及其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领导与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校就业观教育推进困难。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就业观教育结合不紧密、教育方式不科学,且部分高校工作人员对于学生就业心理了解有限,使得高校就业观教育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高校各主体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就业观教育作为指导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及高校就业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主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首先,部分高校领导对于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授与解读过分死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就业观的结合解读不够全面准确,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同时,由于高校思政课程中已经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致部分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就业观结合的重视程度不足,经常出现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时安排随意及缺乏全面教材等情况,导致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效率下降,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其次,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就业观教育教师,就业观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从其他公共课教师中进行抽调,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部分高校虽然配备了专业的就业观课程教师,但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结合了解较少、教学工作不熟练,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部分高校虽在大一、大二就已安排了就业观教育相关课程,以便学生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及学习目标,但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工作配合程度不高,影响了高校学生就业观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就业观教育结合不紧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过程中,首要条件即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贴合。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的就业观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合不紧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中的切入点错误,部分高校仅仅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就业观教育内容整合到一起,并没有深入挖掘二者在学生就业观塑造上的相通之处,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仍然更加倾向于工资待遇较高的外企,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也更倾向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对于国家振兴中西部计划参与程度不高,就业观教育效果不理想[3]。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理论性较强、趣味性不足,同时由于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无法吸引高校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教育的顺利开展。其次,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教学计划不明晰、教学方案混乱、混淆教学重点的情况,将教学重心放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上,导致大学生就业观培养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大学生择业与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方式不正确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的教学方式不科学,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开展。首先,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坚持说教与灌输的传统方式,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的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上理论性较强,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导致高校学生对于就业观教育接受程度下降,使得大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部分高校没有对网络资源与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就业观教育大都以理论为主,互联网及多媒体教学形式可有效丰富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呈现形式,促进高校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教育过程中,高校对于网络运用有限,部分高校教师仅仅是将自身在网络上搜集的教学资料展示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导致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教育理解不够深入,同时由于部分高校教师由于自身对互联网教学不熟练,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互联网运用有限,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最后,高校在就业观教育的呈现方式上仅限于口授、板书与PPT等形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太过死板,导致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培养。
(四)高校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了解不透彻
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可使高校大学生对于自身情况及就业形势进行深刻全面了解,也有助于高校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式,推动高校就业观教育的有序开展。首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由于对自身定位偏差,导致过分自负,在实际求职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继而导致其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容易面临失败,产生自卑情绪,影响了高校就业观教育的开展及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其次,部分大学生还存在一定的虚荣与攀比心理,对于部分基层岗位及偏远地区建设工作兴趣不高,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践行到择业就业的实际活动中,影响了高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部分高校在就业观课程开展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对于就业形势的分析过分严峻,导致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压力增大,不利于高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找到满意的工作,与此同时,在高校就业观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就业形势的分析太过乐观,导致学生在实际求职过程中过分高估自己,同样也不利于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过程中的推进措施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既是提升我国高校就业观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高校就业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方式。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高校首先应提升各主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结合方式,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紧密结合,推动高校就业观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提升高校各主体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重视程度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既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于高校就业观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首先,高校要提升校领导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可组织校领导进行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教育工作开展对于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高校领导对于就业观教育工作开展的支持程度[4]。其次,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就业观教育教师的培训,强化高校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提升高校教师在就业观教学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及正确就业观的树立。最后,高校还需加强本校学生对于就业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其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教育工作,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紧密结合
在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开展过程中,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是推进高校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关键。要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结合,高校首先要明确二者的异同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部分高校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就业压力偏大,挫败感强烈,导致其出现了一定的就业观念偏差,甚至存在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职位的现象。所以,高校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就业观教育的指导作用,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正确就业观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还要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鼓励大学生将自身在求职与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享与交流,同时还要进一步考虑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学重点,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培养。
(三)优化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的教育方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过程中,丰富且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校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高校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除了常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之外,高校还可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分享就业经历及职业发展事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优秀校友分享结束之后鼓励学生对其职业经理与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教师也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些经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就业观相结合,促进高校学生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加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及正确就业观的树立[5],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大学生接触网络频繁的特点,在本校校园网首页及学生登录界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宣传,通过大学生对于网页的浏览对其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促进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及全面发展。高校教师也要加强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教育搭建良好的平台,不仅促进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网络平台的运用,还可通过多样化的网页设计吸引学生对于就业观教育的兴趣,提升高校就业观教育质量。最后,高校还要鼓励教师创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保持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鼓励高校教师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与呈现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教育进行全面解读,从而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及其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四)明确就业观教育价值导向,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在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确保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心态的正常与平稳,进而实现其职业理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过程中,首先高校要及时发布相关就业信息,举办毕业招聘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对就业形势进行明确了解与感受。高校教师要积极搜集学生的意见与反馈,在就业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顺利开展[6]。其次,高校还可积极聘请相关就业观教育专家开展讲座,对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科学分析,鼓励高校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形成更加广阔的胸襟和见识,在面对就业挫折时能够以正确的就业观改善自身的心态,指导自身的行为。最后,高校教师还要加强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防止学生因就业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问题,对于学生在就业观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虚荣攀比心理要及时制止,促进高校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光荣理想,提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基层工作的接受程度,引导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