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策略
2021-02-11陈俊
陈俊
〔摘要〕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考核方式与教学目标、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学生诉求、考核方法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因此,高校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主体、复合型的考核体系等策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多元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1)06-0125-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塑造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可靠路径。课程考核作为高校思政课的基本环节,是评价大学生思政知识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1〕。这充分说明,构建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在分析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的策略,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改革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改革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而在推动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大学生则是最大的受益者。首先,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实践中,通过改革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收获,认清自身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能够使大学生主动与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通过改革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能够使其学习情况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促进高校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需要
首先,通过改革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有助于及时反馈教学活动的实际成效,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其次,进行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使其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三)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高校在改革思政课考核方式时,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构建多元、综合、复合型的考核体系,能够扎实推动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改革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评估教育质量,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及时总结教育经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二、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考核方式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挥棒”,考核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其作用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也成为制约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考核方式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高校思政课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核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现今高校思政课考核,仍然是以传统的纸质版闭卷考试为基本方式。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不仅难以准确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难以准确反映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真实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换言之,传统的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矛盾
高校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实践性、学术性和专业性,其考核内容应当具备灵活性、即时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教材内容,则不利于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做到与思政知识的有效衔接,而如果教师的讲授内容脱离了当前思政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则极易导致学生所学到的内容偏离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方向。上述这些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导致高校思政课考核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之间出现矛盾,让学生们有时会产生误解,“学过的内容不考,考的内容却没有学”,长此下去极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考核方式与学生诉求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考核目标狭隘、考试手段目的化等不足,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的自身诉求,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有些学生学习思政课程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程考核的作用。此外,课程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考核方式一般是由思政课教师统一出题进行闭卷考试,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往往由教师一个人开展,考核过程有时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思政课所涉及的其他主体缺乏参与性,具体的考核标准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很难确保课程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 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存在功利化倾向,往往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却忽视了思政课的学习,从而造成了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相互分离。
(四)考核方式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是督促大学生从集体角度和政治角度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自己的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主要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而对大学生日常学习和表现的考核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往往只起着辅助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反映出应试者的记忆能力,即只能反映出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记忆程度,而不能准确反映出他们运用思政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见,我国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如单纯的理论考核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及策略
高校在改革思政课考核方式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观〔4〕,既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政课考试成绩,又要注重他们多种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在思政课考核过程中,要突破课堂、作业、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实行动态考核与“全时空化”考核相结合的多元立体的考核方式。如可以把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纳入考核体系中,促使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理想信念并外化为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实践行为〔4〕。
(一)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的调整和优化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既要涵盖思政课教材内容,又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优的考核方式,从而促进考核向着目的性与功能性相统一的方向发展〔5〕。基于此,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改革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結合。高校思政课考核内容既要包括教材内容,还要联系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做到将理论、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实现思政课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高校教师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督促他们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四个自信”。此外,高校教师还应当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政治立场等进行综合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思政课考核的目标。第三,坚持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高校思政课考核不仅要从静态上把握大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表现,而且要全过程全方位地综合评价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高校要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期末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平时考核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总之,高校教师要通过将平时考核同期末考试相结合,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即做到理论考试与过程考核相统一。
(二)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的策略
首先,要设计多元化考核目标。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目标应当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如由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转变为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及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基于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所坚持的基本原则,高校思政课应当设计多元化的考核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政治素养发展水平。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的重任,这也决定了应当将这些要素纳入考核内容中。第二,大学生运用思政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专业课而言,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性很强,大学生学习了思政课之后能否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思考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效果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见,需要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知情况纳入考核范畴中。第三,大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必然会使自身思想意识受到影响,并将这种影响体现在自己的实践行动中。为此,高校思政课考核目标还应当包括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运用能力。
其次,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主体。高校思政课传统的考核方式较为固定,一般是由任课教师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并辅之以平时的考核,然后由该教师一个人进行评定,最终给学生评定出一个综合成绩。这种形式的考核由于只有任课教师一个主体,主观性影响较大,加上其不可能对所教授的所有学生都完全了解,因此,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公平公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要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可以在思政课考核过程中将其他主体融入进来,实现考核主体的多元化,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化。尤其是在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时,更是应当采用多元化主体参加的考核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第一,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这种评价方式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这里的他人既可以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所在学习小组的组长,还可以是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第二,学生辅导员评价与班委会评价相结合。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为将大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作为衡量标准,以此来评价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行为表现情况,并进行量化考核。第三,在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通过开展学生自评以及其他各种评价,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制订改进方案和计划,从而促进他们提高自学能力、加强自我教育,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再次,构建复合型考核体系。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必须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复合型的思政课考核体系,该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闭卷、开卷、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该部分考核占整个考核分数的50%。第二,对实践环节的考核。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具体可以细化为三种类型来实施:一是认知系列。鼓励学生参加读书会、学习小组等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认知活动,并获得一定的分数。二是竞赛系列。鼓励学生参加思政类理论征文、辩论赛等活动,按不同等级认定不同的分数。三是实践系列。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科技下乡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既能强化理论认知,又能获得一定的分数。这部分考核占整个考核分数的30%。第三,对日常行为的考核。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作业、出勤、纪律及日常行为规范等。高校应当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考查,并记录在册,每个学期期末进行量化评分。在思政课考核过程中,主要是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来实施,既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评,又要引导他们调整学习计划、规范日常行为。该部分考核占整个考核分数的20%。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授课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其中考核方式改革显得尤为迫切。高校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从而使思政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而更好地引导其将思政课基础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 (2018-04-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2〕朱志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论维度〔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28-30.
〔3〕李邢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1):67-70.
〔4〕王红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化考核方式建构刍议〔J〕. 高教学刊,2017(21):104-106.
〔5〕陆向荣. 创新考核评价模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质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8):116-119.
责任编辑 芳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