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琴乐文化自信生成的双重维度和实践探究

2021-02-08彭子珊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文化自信

彭子珊

摘  要: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观点,自此“文化自信”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人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重要论述将“文化自信”提到新的高度。“湖湘古琴音乐文化”是基于湖湘文化精神和历代湖湘文化先贤、琴家、琴器等方面而提出的(以下简称“湖湘琴乐”)。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精神构成发展过程是一个多文化层面、多侧面、复杂矛盾、各因素相互共生的复合体,湖湘琴乐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湖湘文化的自信内涵。文章从历史维度阐述湖湘琴乐文化自信怎样生成,从现实维度探索湖湘琴乐文化自信的发展方向。本文力图进一步探索湖湘琴乐的文化价值,充实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湖湘琴乐;文化自信;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085-03

一、历史维度

“自信”,是一种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主观性的,可以指向未来的理论客观自信心理过程,其主观自信心理过程理论依据主要表现是对湖湘琴乐民族文化当前主要文化功能如何得以实现与未来琴乐文化如何发展的正确理论判断和它的客观心理期待。为了充分探索和研究实现湖湘琴乐传统民族文化民族本身传统自信的一种整体性和生成性,其自信整体构成不是基于湖湘琴乐民族传统琴乐文化传统自信文化本身的传统自信生成结构,而是基于湖湘民族文化传统自信生成结构和作为“一种认知状态的品质”的基本自信结构,必须在其中充分体会到琴乐民族文化传统自信结构作为“一种社会过程”所必备的整体性、生成性和未来文化发展性。

(一)自信之源:湖湘琴器、湖湘琴人与琴论

“湖湘琴乐”的渊源可以追溯至2200—2400多年前的古琴出土实物(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古琴)。此外,湖南省博物馆现藏有汉代七弦琴、唐琴、宋琴、明琴、清琴等约五十三床之多,在我国博物馆古琴藏品数量居多。此外,湖南省博物馆2019年专设古琴展馆,常年展出。这些古琴跨越千年诉说着湖湘琴乐文化的历史脉络。

我国历代论述湖湘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大思想家和先贤的长篇七言诗文中,有关古琴的论述较多。这些人物包括屈原、贾谊、蔡邕、柳宗元、周敦颐、胡安国、朱熹、谭嗣同、蔡锷等,其中,被贬谪到湖湘地区的文人身份多为政治人物,身兼高级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在湖南长期停留、生活、写作,对湖南以及中国古代本土化的湖湘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形成及其发展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1-3]。

(二)自信之基:琴著、琴家、琴曲

明清以来,湖南琴家群体辈出,代表性的琴家主要有衡阳王夫之、长沙顾氏家族、宁远杨宗稷、庐陵彭祉卿、永顺査阜西、贵阳李伯仁等。其中,杨宗稷创立“九嶷学派”,著有琴曲教学学术巨著《琴学丛书》,这是我国琴学学术研究的一部重要文献。顾梅羹的《琴学备要》,是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查阜西编纂《存见古琴曲谱缉览》,主编《琴曲集成》等巨著。在古琴曲中,与“潇湘”相关的作品很多,就有《湘妃怨》《离骚》《平沙落雁》《雁过衡阳》《洞庭秋思》《潇湘水云》等。

二、现实维度——湖湘琴乐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下的湖湘琴乐传统文化艺术自信理念是基于当下中国湖湘文化艺术领域实际发展形势提出的理念,它直接贯通了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历史、现实和未来,不仅有力地促进、推动了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对新时代湖湘特色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与促进当代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广泛实践应用价值。

(一)夯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和人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行为态度,具有丰富多样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表现形式,社会主流價值观始终一定程度反映社会利益主体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并始终渗透在我国文化的各种意识形态中。文化价值观始终作为我国文化的最高精神实质内核与最高意识形态的具体展现,对我国文化基本属性及其未来发展战略方向起着决定性指导作用。坚定湖湘优秀传统琴乐文化的坚定思想自信,是对中国特色优秀社会主义观和中国特色核心思想文化价值观的一种高度思想自信[4-6]。

(二)赋予人民群众在推动湖湘琴乐文化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伟大主体,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造者,人民群众在民族文化事业建设中占据首要地位并能够起到重要决定性作用。湖湘琴乐文化的发展在湖湘精神及琴学发展中,始终贯穿一条主线,这条线就是湖湘文人群体,在其文学作品中、传记中及教育理念、思想中,古琴的身影始终伴随左右,湖湘文人与古琴有着深厚的琴缘,他们的身份、职业各异,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等。他们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用以支撑其对古琴的热爱和追寻。古琴渗透了湖湘文人阶层的生活,成为其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近现代,为专业古琴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如前文中所提及的杨宗稷、查阜西、顾梅羹、吴兆基等,早期均非职业琴人。所以,古琴这门乐器是相当特殊的,值得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湖湘地区琴乐民族文化自信深入民心,必须紧紧围绕依靠人民群众来共同实现,实现湖湘地区琴乐民族文化自信必须同中国各族人民对音乐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密切结合在一起。

(三)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重要武器

人们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思想,坚定客观正确态度,坚持落实中国民族特色优秀传统音乐观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道路,用先进的理论和成熟的实践经验传承理论及实践自信,增强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理论实践手段研究解决中国突出困难问题的坚定信心,要开展增强湖湘琴乐民族传统琴乐文化、传承理论实践自信的活动,夯实湖湘琴乐民族文化传统理论自信根基,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理论错误观点。

三、提升湖湘琴乐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一)搭建湖湘古琴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

改革发展是不断解放和增强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文化健康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推动我国继续全方位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部分,也是不断激发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创新动力的重要举措。湖湘古琴要得到发展,需要建立好平台。例如古琴高校联盟平台、古琴社会办学机构平台等,媒体宣传平台、文化团体阵营平台等相互依托。高校应用好新媒体平台,以展示湖湘古琴文化特色为途径,为古琴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传播动力;开通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开设文化宣传专栏,打破古琴传承与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即时交流信息平台。还可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湖湘古琴文化,制作小视频,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引导青少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了解湖湘古琴,实现对湖湘古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应当落实政策,加强对古琴文化的宣传与利用,同时应宣传普及与古琴相关的知识,让大众有更好的平台去认识了解古琴这门传承千年的乐器。对从事古琴教学的教师,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政府还应该树立湖湘大文化整体的观念,提高政府作为非遗保护者的理论水平[7-9]。

(二)推进湖湘琴乐文化创新,繁荣文化生产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体现在突出广大全国人民各族群众对于文化生活中出现更多“软需求”的美好渴望,简单的社会文化艺术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人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必须不断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创新,繁荣社会文化产业,是加快解决新发展时代下我国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湖湘琴人历来有着高度的琴学自觉,对于琴学文化使命的担当、对琴学发展渊源的尊重、对琴学规律的把握,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深入挖掘湖湘优秀琴乐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切实扎根弘扬湖湘文化精神,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琴乐方式很难完全满足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各种现实文化要求,所以不能一味地刻意照抄或者照搬。加快对当代湖湘琴乐文化的学术创造性、琴学知识的基础普及和琴乐和历史结合的文化创新性传承发展,传承推广体系和对外传播文化交流合作体系,是实现湖湘琴乐传统文化朝着本土化和中国化发展,乃至在世界各地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10-11]。

(三)加强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关部门应系统整理各时代的湖湘琴人琴事、著作、琴曲等,依托湖湘人文精神特质,参考古琴传承方式与过程,发挥湖湘古琴文化特点,从头脑、情感等层面把握受众所处传承阶段的状态与特征,从而激发湖湘古琴传承的内在动力,增强其发展力量,加强交流。只有科学认知、全面把握湖湘琴乐文化,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需要依靠两方面的实力,一是物質硬实力,二是文化软实力。湖湘古琴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是湖湘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要展现湖湘琴乐文化自信,就必须要弘扬湖湘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和发展理念,提升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分析湖湘琴乐文化自信构成发现,应对优秀的湖湘古琴文化传承,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探索实践路径,激活和推动创新性发展,力求对湖湘古琴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用湖湘古琴艺术反映现实、观照现实,系统地阐释中国精神、湖南精神,这是当代古琴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章瑜. 宋诗中的湖湘古琴文化[J]. 艺海,2019(11):18-19.

[2] 王珏. 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9.

[3] 闫惠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自信的悖论与消解[J]. 广西社会科学,2015(04):195-200.

[4] 刘阳. 在继承中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01):151.

[5] 赵小平,张想. 近40年来湖湘传统音乐研究论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43-150.

[6] 刘雄仕,郁宏康. 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意义——基于江西高校的调查[J]. 青春岁月,2019(14):140-141.

[7] 彭白水. 嬗变之道:湖湘文化催生工程机械“湘军”——从湖湘文化的深厚积淀与湖南人性格中解读强势崛起的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群(上篇)[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4,17(04):32-37.

[8] 李兴华. 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云南财经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2-4.

[9] 王鹤岩,徐福祥. 民族认同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28-30.

[10] 邓先泉. 文化自信与中职思政课堂的关系探析——以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为例[J]. 广东教育(职教版),2018(07):60-61.

[11] 胡明敏,郭巧红. 探源湖湘文化精神,建构湖湘文化自信——针对英语课堂文化价值问题的湖湘文化精神渊源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02.

(荐稿人:聂卫华,长沙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