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分析与优化探究

2021-02-08许云清杨紫微陈雁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能力提升乡村振兴

许云清 杨紫微 陈雁

摘  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和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乡村医生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培训实践,结合组织座谈、调查问卷和信息平台大数据统计等多种方式,探索构建以“学院主导、政府支持、基地实施、乡医参与”四位一体的乡村医生培训模式,针对乡村医生特色设计课程、教材和师资体系,采用多元化培养方式,切实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医生;培训模式;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R192;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119-0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國家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1],也是河北省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医生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村民提供基础性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管理的艰巨任务,其能力建设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3]。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结合河北实际,进一步细化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了健康乡村建设的各项措施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河北省乡村医生培训模式的意义

河北省是人口大省,人口总量居全国第六,在全省7300万人口中,农村居民3700万,建设健康乡村的任务非常艰巨。截至2020年12月底,河北省现有注册在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106479人,具有执业(助理)资格的不足20%,服务能力整体偏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培养质量,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乡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助推器

通过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的能力对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是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健康乡村建设具有直接意义。

(二)引领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指南针

目前乡村医生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存在培训形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陈旧滞后、培训内容重复等问题,培训缺少效率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实用性。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出一套旨在提高乡村医生能力的系统的、可推广的培育模式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势在必行。

(三)为公共卫生与医学教育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依托河北省医学类院校的医疗教育资源与多年的乡村医生培训经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可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教育系统发挥健康促进与教育作用提供范本,有益于维护乡村居民健康权益和健康福祉,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二、乡村医生培训模式现状分析

(一)组织方式

目前我国乡村医生培训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医学专科学校授课、医院培训基地实践、基层医疗机构带教三种方式。

由医学专科学校组织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学校具有教学组织管理严格、学习氛围浓厚、授课手段多样化、教学场所较为充裕等优势[4]。但也存在不足,高校基本以大班面授教学为主,但乡村医生群体特殊,年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培训需求差异较大,大班教学效果不佳;部分高校师资以理论教学为主,授课强调技能,相比临床医师实践经验不足;尽管医学专科学校都设有临床实践教学中心,所配置的设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差异,加之培训过程中很难接触患者,使得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影响了培训效果。

在医院设立培训基地,由医院组织师资,以导师带教的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临床实践培训。此方式强调临床及实践教学,有利于强化乡村医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但对医院要求较高,既要考虑师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又要考虑教授内容在基层卫生机构临床操作的实用性,还要在开展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前提下考虑培训学员的承载能力。可推广性和复制性较差。

建立医学人才的对口帮扶机制,由医院定期指派高级职称医生到对口帮扶的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指导教学,现场手把手指导、讲解、示范,采取一带一、一带多的办法培训乡村医生,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此方式能够精准帮助乡医解决实际工作的难点、弱点,具有极强针对性。但由于教师和学员都要承担日常医疗任务,考虑到路程、天气等各种因素,帮扶周期和时间难以保证。且难以避免出现帮扶过程中多次解决重复问题的现象,造成师资和时间上的浪费,降低了培训效果。

(二)培训方式

目前我国卫生人员培训普遍采取课堂面授、网络授课和临床实践三种培训方式。针对乡村医生具有工学矛盾突出、收入来源依赖性强、执业水平急需提高等特点,三种培训方式均有优势和不足。

集中面授有利于教师与学员面对面交流[5],有利于刺激教师授课激情,也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专注度,从而获得最佳的培训效果。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6],缺乏对学员个体差异的关注。另外面授时间、空间相对固定,乡村医生面临繁重的日常工作和收入压力,难以保证出勤率,无法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网络授课的主要优势在于大大降低了培训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具有可随时、可重复、可分散等优点,非常适合工学矛盾突出的乡村医生群体,并且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培训需求。但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要求对疾病进行理论分析,更强调在临床中实际操作。目前网络课程绝大多数只是通过录制或直播的形式展示诊疗流程和技能操作[7],缺乏对学员临床思维的培养,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员的自制力和师资网络授课经验等因素也会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

临床实践在医学类学员的培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相较于集中面授和网络授课以知识的单向输出为主,临床实践与实际工作环境更加相近,更有利于引导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8],增强培训效果。但是乡村医生集中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对医院要求较高,医院在针对性安排实践科室和师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师资承担临床、教学、科研等多项日常工作,也很难针对乡村医生制定培训课程和实践内容。

三、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乡村医生培训模式的探究

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河北省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基层医学教育领域的作用,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地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助推乡村振兴。河北医科大学在多年的人才培养、乡医培训、对口帮扶等工作基础上,统筹全校系统教育教学资源,于2016年成立全国首家乡村医师学院,使乡村医生培训由零碎到规范,由粗放到专业,由小范围到广覆盖,达到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最终目的。

(一)开创“学院型”培训模式

河北医科大学探索构建以学院主导、政府支持、基地实施、乡医参与四位一体的“学院型”培训模式,在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基层群众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9]。鄉村医师学院先后开设网站平台、微信服务号、“河北乡医”App及各类视频账号,线上线下多渠道培训乡村医生。河北医科大学综合考虑乡村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可及性、人口分布和地理规模对全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影响,组织师资团队先后深入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及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为当地乡村医生开展定点培训。2016年至今,河北医科大学通过乡村医师学院平台,举办各类培训班61期,现场培训学员9800余名。

(二)构建乡村医生特色培训体系

1. 创新课程

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乡村医生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大模块:医学课程思政教育、常见病多发病鉴别诊疗、慢性病管理、专业技能和中医适宜技术等。

在实际培训中,按需制定培训包,每次培训因地制宜选择合适课程,让学员不仅懂得疾病的诊疗,还对疾病的预防、鉴别诊断、治疗、转诊和管理都有全面了解。融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为一体,力求课程内容科学实效、操作规范。

2. 编写教材

为更好地满足乡村医生学习需求,以培养合格的全科基层卫生人员为出发点,学院经过前期调研、专家论证、确定编写大纲、初稿试用、反馈调整等环节,编写了一部适应乡村医生培养需要的新型实用培训教材。教材编写遵循实用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特色性等原则,主要围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明确以循证为导向的鉴别诊断路径等。

3. 创建团队

师资方面,河北医科大学面向各直属医院征集志愿参加基层培训的优秀师资,组成服务基层专家师资库。经过前期个人申报、筛选汇总,建立起来自不同科室、涵盖常见病种的授课教师体系。目前纳入师资库师资300余人,其中70%具有高级职称,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探索多元化培养方式

乡村医生培养模式需要从增强教育效果出发。考虑到乡村医生分布广泛、自身受教育差距较大,以及乡村医生再教育工作本身存在的供学矛盾等情况,河北医科大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方式,采取了集中面授配合按需自学的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了教育效果。既组织专家到县区开展“送学上门”,又安排乡村医生到学校进行封闭式脱产学习;在集中面授时,学校多以开展常规培训、专题培训为主,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调研不同县区乡村医生现状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精准培训;在面授基础上,辅以小组讨论、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形式提升教学效果。为方便乡村医生随时随地根据自身需求学习,学院建成网络平台和微信平台,学员可自由进行相关课程学习、资料查询、疑难问题求助等。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和长期战略,新时代赋予了乡村医生更多使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乡村医生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乡村卫生人才和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乡村医生的教育,格外注重实操理论结合基地实践。在长期的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探索中,河北医科大学逐渐建立起“实操理论+基地实践”的培训模式。将“现场面授+远程直播+手机定位考勤+手机在线考试”结合起来,实现了学员过程管理、学习前后成绩对比、学员资料电子化存档等,为日后梳理成果,推广经验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文冲. 强化乡村医生人文素养,助推健康乡村建设[C]. 2019第三届中国国际医疗健康产业高峰论坛,2019:25-27.

[2] 李颖. 县域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乡村科技,2019(14):35-3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1-02-22(01).

[4] 吴旭安,杨元戬. 职业院校开展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的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以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249-250.

[5] 彭建光,哈森格日乐,郎鸿雁. 优化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5):80-83.

[6] 王颖. 浅议网络化背景下的成人教育管理[J]. 技术与市场,2016,23(12):135+137.

[7] 蔡研,闫嘉晴,鄂长勇,等. 远程教学体系构建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12):2082-2084.

[8] 曲艳红,高振明.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设计研究[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9):36-37.

[9] 金雪龙,张永雷,杜一娇,等. 太原市卫生监督协管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7,24(03):256-260.

(荐稿人:王漪,河北医科大学乡村医师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能力提升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