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1-02-08李昊轩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李昊轩

摘  要:2021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100周年,也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扬光大的100周年。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苏联复杂的国内政治形势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渗透,苏联迅速解体,东欧产生剧变,马克思主义在国际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详细回答了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章从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二者联系与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074-03

回顾我国近代史,虽然中国人民始终在与强大的反动势力作斗争,但由于阶级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缺少科学的、完整的政治纲领等复杂因素,诸多革命运动均宣告失败。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曙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改革路径进行一次又一次探索,对问题和经验进行一次又一次总结,对中国特殊国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改革,逐步带领国家人民走向了富强民主和谐的新时代,不仅验证了中国共产党“能”,更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行”。在这段光辉历程中,改革开放是毋庸置疑的一次大事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中最重要的一次实践与探索。正是改革开放的完成,孕育了当今的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引起我国先进分子的关注,使得一大批仁人志士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1]。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推动下,第一个以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团体在北京大学成立。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探索的不断深入以及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不断扩大,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条属于中国未来的光明道路就此铺开。但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践的过程是坎坷的。中国共产党在早期过多依赖苏共,走了不少弯路。回顾东欧剧变,这样的结果并不代表着马克思主义过时,反而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背离马克思主义,没有科学地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的更深理解和实践,是对中国复杂国情的准确判断,也是对中国实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结合和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涌现出大量的自主生产方式,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肯定的“勞动者获得自由和解放的个人占有方式”,深刻证明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和对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现实进行结合,才能保持正确性和指导性[2]。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苏东剧变”的二次发生。

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告诉人们,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虽然马克思主义有着较强的价值,但是唯有对其进行中国化,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发展情况做了全面审视,理清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十二大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随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观点,并探索了一条属于中国特有的发展道路。从20世纪末到今天,党中央不断对这一问题做深入研究,中国逐渐成了社会主义强国。回望过去,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要的。

二、改革开放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百年,足以证明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但越是成功,越是要居安思危,要清晰地认识到,矛盾无处不在。在政治方面,我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依旧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依旧活跃[3]。通过对苏东剧变的经验总结认识到,要解决社会主义出现的矛盾,必须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需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还要警惕以及抵制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在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势力不断对社会主义的运行进行干扰,采用意识形态渗入的方式进行。提出所谓和平演变,试图通过这一阴谋来培养社会主义内部的异己力量,从而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越是成功,西方势力便越为仇视。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坚守自身的政治立场,对全体党员以及人民加强思想教育,让大家均可以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4]。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政治体制改革与时俱进。

在经济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纠正两个错误,第一是“左”的错误,第二是“两个凡是”。并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点强调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工作重心方面也进行了转化,破除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所有目光以及力量都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提出改革开放的总任务。

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判断、国情的把握是非常准确的。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所需的时间,正是基于这种正确认识,才有了更多科学的论断,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打碎了思想僵化、观念保守的束缚[5]。邓小平同志认为经济制度改革就要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大胆试验大胆开拓。但是,这里所强调的“大胆试验,大胆开拓”并不是一味求快,而是需要积极探索的同时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始终以其为重要指导。经济改革的进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计划经济的认识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对计划经济做了全面论述,提出不能将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画等号,不能将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画等号。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属于经济手段,而如何去运用,是计划多一些,还是市场多一些,这并不能作为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这一科学论断,让人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促进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改革。直到现在,我国也依旧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着,邓小平理论也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改革开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曾经,许多仁人志士试图救亡图存,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条能够适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改革路径。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为中国的复杂形势提供了解决办法。党在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用实践成功地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并带领人民走向了更科学、更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在具体的落实执行中也需要通过多方面力量的推动来实现,改革开放作为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项长期政策,是需要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发展不断推进和灵活创新的一项任务[6]。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和需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改革开放工作的具体落实也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充实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从而达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目标。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路径,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发展成果。在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都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成果的重要体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显著、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推进深化。

我国飞速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因是党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阶段都具备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作为一种适应我国发展建设的一项新的理论和要求。改革开放理论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结合理论的内涵从多方面开展好实践活动是非常关键的。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这是促使这一重要理论中国化的基础力量。中国也运用该思想解决了改革开放面临的实际问题。这40年来,党在进行体制改革、经济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的过程中,总结出实践经验,用经验推动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四、改革开放与新时代思想的共同课题

改革开放提出后,全体中国人民为此做出了长期的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次胜利,是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新时代得以发展,而新时代的种种变化,又是对改革开放的完美概括。改革开放意义重大,这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促进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推动了国家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的时代会孕育伟大的思想。而具体的思想又能很好地反映时代特点,是时代之声,引领时代发展。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改变,而这是时代变迁最突出的一个标志。如今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这样的矛盾转化,需要积极从理论、战略、实践这三个方面的创新来解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改革开放的条件之下,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定位。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是前所未有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应对这种复杂的形势所帶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从实践和理论层面对国家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清晰解答了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以及方法,深刻洞察了当今时代本质,引领中国社会在正确的历史发展逻辑中前进,并且能很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国家发展。与此同时,这一思想有较强的前瞻性,在推动国际社会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方面也是重要的思想指引。这一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始终。

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的都是党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而在这一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正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重视并深刻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体现。

改革开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国家大局的历史走向,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和指导思想,也是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师伟.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进路及其理论创新的原则反思[J]. 学海,2019(01):19-26.

[2] 谢丹丹.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遵义会议与改革开放[J]. 青年时代,2019(26):23-24.

[3] 顾海良. 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改革开放40年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发展[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02):4-15+157.

[4] 吴桧榛. 试论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南方论刊,2019(01):9-11.

[5] 刘福.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动力机制论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19(05):38-43.

[6] 胡广慧.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与时俱进和实践价值——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缮的历史视角[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9(05):41- 45.

(荐稿人:徐凤琴,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