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优化研究*
2021-02-03苏晓燕
周 威 苏晓燕
(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1)
最近十多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工作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图书出版的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化,定价越来越高。2013到2018年全国出版书籍种数平均每年增长3.59%,但定价总金额平均每年增长8.53%。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统计了1025所高校图书馆2018年纸质文献购置费均值为237.8万元,比2017年减少了18.7万元,2006—2018年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均值呈波动中减低趋势[1]。图书馆采购经费不足、采访人员数量有限、学科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以馆员为中心的采访模式已不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为了满足读者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阅读需求,图书馆陆续开展了读者荐购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读者荐购已经成为图书采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近几年读者荐购入藏图书数量、类别、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了读者荐购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1 读者荐购研究现状
1.1 国外读者荐购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对于读者荐购的理论研究较少,但是各图书馆开展读者荐购服务比较普及,大部分图书馆都开通了网上荐购服务,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读者可以用表单方式填写荐购信息。许多图书馆都鼓励读者荐购前查阅图书馆目录,优先使用馆际互借。除了采用填写表单方式进行荐购,国外图书馆近十多年致力于研究和实践一种读者参与图书采购的新模式——需求驱动采购(demand driven acquisitions,DDA),指图书馆根据用户实时使用需求的资源采购。用户驱动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也称读者决策采购,常用作“需求驱动采购”的同义词,也可以泛指基于用户直接或间接反馈的图书馆采购[2]。DDA项目最初应用在电子图书采购项目上,之后许多图书馆将电子书与纸质图书DDA项目同步整合。读者提交荐购请求时系统自动将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发给馆员,如果有电子版图书,鼓励读者优先使用电子图书;如果没有电子版或电子版比纸质版价格高出一定比例,系统将自动加载纸质图书记录,馆员接收或拒绝请求。纸质图书到馆加工后邮件通知读者取书[3]。此外还有馆际互借(Interlibrary Loans,ILL)DDA项目,当读者荐购的图书(通常是新出版的纸质图书)无法通过馆际互借获取,可以通过供应商或网上书店购买,纸质图书以快递方式邮寄给读者,等待周期通常为两周,荐购时选择加急只需4-5天[4]。
1.2 国内读者荐购研究概况
国内学者对于读者荐购的研究始于2004年[5]。高校图书馆是读者荐购研究的主要阵地。研究内容主要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探索,多以单个图书馆的读者荐购服务工作作为个案研究,或以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型多个图书馆荐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内容包括读者荐购的意义、现状、方式、流程、政策以及荐购系统的设计和功能的实现等,并将这些方面与新技术、新方式、新平台相结合,对读者荐购发展进行前瞻性研究[6]。国内学者对于国外图书馆读者荐购的研究较少,研究集中在利用读者决策采购理念改进国内读者荐购服务的理论。近几年图书馆和供应商开始小规模尝试这种采购模式。例如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你选书我买单”服务是书商到图书馆参展图书供现场荐购[7]。“芸台购”书商和图书馆利用服务平台联合开展读者荐购服务。还有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和出版社或网上书店合作进行网上荐购。图书馆和实体书店合作如内蒙古图书馆的“彩云服务”读者在书店直接购书,阅读完到图书馆还书,图书馆再进行编目加工[8]。这些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和国外进行的读者决策采购还是有所区别,要将这一模式真正应用到我国读者荐购服务中,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尝试。
2 数据来源
笔者对所在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近几年开展读者荐购积累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读者荐购方式包括汇文系统自带的读者荐购系统、QQ、电话等,其中绝大部分荐购来自汇文系统。所有统计数据都来自于汇文系统,利用SOL语言提取相关数据,统计时间从2015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所有的读者荐购并非全部有效。荐购无效数据有3种情况:第一种是无法确定准确的书目信息。原因是读者提供的书名、作者、ISBN号等信息不全或错误,图书馆找不到对应的图书,或者找到的图书非常多但不确定读者需要哪一种。第二种是不适合订购的图书。原因有读者荐购的图书在图书馆已经有馆藏,或者荐购的图书不适合图书馆入藏。第三种是荐购的图书已经绝版无法订购到馆。论文中的荐购有效数据是指2015到2018年读者荐购的订购并到馆入藏的图书,共计2132种5039册(其中有1种图书第二次荐购原因是复本不足,追加订购后计算为1种)。在流通借阅数据统计中,借阅时间截至到2019年12月31日。由于每种图书有不同数量的复本,如果某种图书有一个复本被借阅过1次,则流通次数记为1次,且认为该种书被使用过。
3 读者荐购多维度分析与评价
3.1 读者荐购概况
图书馆自2009年推进“大开放、一站式”服务模式,开展多样化服务手段,开通汇文管理系统自带的读者荐购功能。从2011年开始通过馆外宣传栏、图书馆主页、文献检索课、新生入馆教育等渠道向全校师生大力推广读者荐购服务。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在校师生,以本科生和硕士生为主,专科生、博士和教师的荐购次数都比较少。从表1可以看出,荐购图书的订购种数从2015年开始逐年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读者荐购次数逐年下降,二是当年购书经费缩减。但是作为图书采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始终保证荐购图书在当年采购图书中占有一定比例。
3.2 荐购图书类目分析
3.2.1 中图类目分析
所有荐购入藏图书的中图大类分布情况见图1,可以看出:(1)荐购图书的类别与学校学科专业分布情况相关。自然科学大类中T大类工业技术类的入藏图书数量最多,符合学校以工为主的专业设置情况。(2)荐购数量与馆藏政策及学校发展方向有关。自建馆几十年以来,形成以理工类书刊为主的特色馆藏。学校近些年的发展目标为工、理、文、经、管、法、艺术相结合多科性大学,全校师生对社会科学图书如D、F大类等图书的需求增加。(3)学生在专业学习以外阅读需求多样化。I大类图书数量最多,说明学生以文学类图书休闲阅读为主导;K大类图书能满足学生对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的需求;B大类书籍可以解除人际交往的困惑;H大类图书是语言学习的工具。
表1 2015—2018年读者荐购有效订购数据统计
图1 荐购图书中图法类目分布
3.2.2 出版社与类目关系分析
入藏的2132种图书分布在290家出版社中,统计这些出版社出版荐购图书的情况,前20家出版社排名具体信息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20家出版社出版的1000种图书,占荐购入藏图书总数的46.9%。出版图书超过10种的大类包括I、D、T、F、K、B这6个大类。出版I类文学类图书的出版社最多有11家。中国纺织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T类工业技术类和F类经济类图书比较多。出版法律类D大类图书较多的出版社有法律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大学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表2 前20家出版社出版荐购图书情况
3.3 荐购图书借阅影响力分析
3.3.1 被借阅图书年平均流通次数
图书馆采用政府招标采购模式确定图书供应商,这是唯一渠道。采访馆员采用订单和现场采购两种方式进行图书采购,荐购图书订单也是发给供应商进行配书。将荐购图书流通次数与同年订购图书流通次数相比较,可以摒除入藏时间、新旧图书流通差异的影响,较为客观地评估荐购图书的利用情况。荐购图书年平均流通次数是以年为单位,统计某一年订购的读者荐购图书被借阅的总次数/被借阅图书种数。同年订购图书平均流通次数也是以年为单位统计当年全馆订购的中文图书被借阅总次数/被借阅图书种数。图2右侧同年订购图书的年平均借阅次数大部分都低于左侧荐购图书的年平均借阅次数。同年订购图书第二年平均借阅次数最高,之后逐年下降,平均借阅次数在2~3次左右。荐购图书入藏第二年平均借阅次数最高,之后逐年下降。但2015年荐购图书在第四、五年的平均借阅次数都比前三年高。具体到某一年荐购图书的历年平均借阅次数波动幅度也大于同年订购图书。
图2 2015—2018年被借阅图书年平均流通次数
3.3.2 图书借阅排行榜中荐购图书比例
图书借阅排行榜是以年为单位,按图书借阅次数统计22个大类每类借阅排名前100位的图书。2015—2018年每年图书借阅排行榜中荐购图书数量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荐购图书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进入前100位的比自然科学类的图书多。2018年进入排行榜的图书最多。B、I、J、K、O类超过10种图书进入排行榜,连续两年超过10种图书进入排行榜的只有B、I、O类。但是其他大类进入前100位的荐购图书比较少,A、X类没有图书进入前100位。整体来看,除了I类,其他类图书进入排行榜的很少,读者借阅次数多的图书大部分都是按照传统方式采购的图书。I类图书在2017、2018年分别有57、67种进入排行榜,占一半以上,但是2019年只有8种图书进入排行榜。文学类图书文学价值的永恒性和时效性决定其在读者之间受欢迎的时间长短,I类荐购图书多是当代中篇、长篇小说,以休闲阅读为主,时效性不长。
图3 2015—2018年图书借阅排行榜前100位中荐购图书种数
3.3.3 零借阅现象分析
图书的零借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或更长时间)某种图书从来没有被读者借阅过的现象[9]。任何图书馆都会出现零借阅现象,一方面和图书资料的半衰期有关,出版年代久远的图书不能满足读者当下的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采购的图书与读者的需求不匹配。零借阅率是评价馆藏利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理想情况下,荐购图书的零借阅率应该为0。但实际情况如图4所示,从图中左侧主坐标轴可以看出每类荐购图书种数,右侧坐标轴可以看出每类荐购图书零借阅率。每一类图书都有零借阅现象,D、P、R、S、U、V、X、Z类荐购图书有一半以上没有流通使用,零借阅率低于30%的图书是B、E、I、N、O、Q类。虽然P、U、V、X、Z类图书零借阅率高,但是每类图书数量不超过10种。D类图书有298种,零借阅率达到70%。I类图书有538种,其中有80%都被借阅过。荐购图书的零借阅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各大类的零借阅情况差别也很大。
图4 各类荐购图书零借阅情况
4 读者荐购服务工作评价
4.1 读者荐购服务的优势
(1)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
读者荐购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度,增加采访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缩短了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距离,能够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读者荐购中B、D、F、I、K、T类图书比较多,可以反映全校师生尤其是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人文素养培养和休闲娱乐需求。
(2)在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方面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读者荐购的图书以近几年出版的图书为主,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也比较多。读者荐购增强了采访工作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采访馆员由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出现漏选——有价值图书的问题。工科类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形成理工类图书为主的馆藏结构,但是读者荐购社科类图书数量多于科技类图书,尤其是I、K类图书,所以当前的读者荐购模式只能起到辅助优化馆藏资源结构的作用。
(3)在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方面
图书馆中文图书2015—2019年连续五年借阅量分别为174426、186248、154192、125608、85163册次。在借阅量逐年降低的趋势下,读者荐购图书的年平均借阅次数,均普遍高于同年订购图书。荐购图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馆藏资源利用率。
4.2 荐购服务存在的问题
(1)读者参与荐购的积极性逐年降低
由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快速发展,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国民接触媒介的主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2018年度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10]中指出,我国有26%左右的国民有听书习惯,有声阅读成为全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明显上升,这其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读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受电子化阅读的影响,在校学生的纸质阅读需求也在减少,这是导致读者荐购积极性降低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图书馆对荐购及时响应程度、图书到馆时长等因素。
(2)单个用户需求与全体用户需求的平衡问题
传统采购方式是采访馆员根据学校的学科规划和专业设置,凭借职业经验,针对整个图书馆和学校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要选购图书,所以不同年份入藏的图书年平均借阅次数变化大体相当。荐购图书不能只满足于荐购读者的个人需求,也要考虑到全校读者的需求,尤其是在图书购置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平衡两者的需求是开展高质量荐购服务工作的难点。荐购图书的使用情况大体上好于传统方式采购的图书,但也有利用率低的时候。分析原因是每位读者荐购的图书内容差别较大,一些图书与其他读者的阅读需求匹配度非常高所以特别受欢迎,借阅次数比较多;反之商量较少。
(3)零借阅现象
不是所有荐购图书到馆后都会被借阅,有一些类图书零借阅率非常高。深入思考读者荐购图书的零借阅现象原因,实际还是不能即时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最近兴起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受到图书馆界的关注,主要原因是能够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不需要等待很久就可以借阅到图书,不会出现零借阅率的情况。普通的读者荐购模式,从读者开始荐购,到图书馆决策采购、加工、运输图书到馆,最后读者进行借阅,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借阅需求可能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满足,或者长时间等待而忘记曾经荐购过图书,所以不会再关注自己荐购的图书。
5 优化读者荐购服务的措施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1]中指出:“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图书馆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及馆藏基础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以馆员为中心的采购模式着眼于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当前和未来需求,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模式着眼于读者当前的即时需求,两者各有利弊。当前形势下两者缺一不可,要取长补短才能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读者荐购服务的多维度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几项措施。
5.1 探索适合本馆的读者荐购模式
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模式是今后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重点。随着我国新媒体环境如微信、微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应该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读者荐购模式,而不是生搬硬套其他图书馆的经验。每一种采购模式都有优点和缺点,寻找适合当前读者需求的荐购模式才是图书采访工作的重点。同时,为了保证荐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在馆藏发展政策的指导下,设置合理的荐购图书购置经费和类别比例,明确荐购图书的收录范围,如学科类别、主题内容、价格等。读者了解荐购规则可以降低无效荐购的数量,既能优化读者荐购体验,又能保证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5.2 推广便捷易行的征订书目荐购
读者荐购是读者先推荐、馆员后控制模式。读者荐购时因为各种原因被馆员拒绝荐购请求的,会无形中挫伤读者的荐购热情。读者决策采购采用馆员先控制,读者后推荐模式。要提高读者荐购服务质量可以借鉴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实行先控制后推荐的方式。荐购图书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出版的,尤其是最近五年出版的图书。通过对出版社与类目关系分析,可以发现出版社出版哪类图书较多、哪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更受读者欢迎。图书馆以新书征订书目为基础,对学科类别、出版年、出版社等信息进行筛选,制成适合图书馆订购的荐购书目预设文档让读者进行荐购。书商定期发布的书目数据数量很大,而且不同书商的书目有大量重复书目。如果让读者直接根据系统的征订目录进行荐购,不仅操作麻烦,还要耗费大量时间,所以这种荐购方式很少有读者使用。而经过筛选后的书目数量会少很多,少而精的征订书目可以定期投放到图书馆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上供读者推荐。这样既可以提高读者参与荐购的积极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采访馆员学科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
5.3 在阅读推广中融入读者荐购服务
在全民阅读推广中,高校图书馆占据重要地位和优势,各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种线下、线上的阅读推广活动层出不穷,每年高校图书馆举办的“读书节”也大获好评。在阅读推广中融入读者荐购服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从2013年以来,全国开展这类活动的图书馆超过一百家。这些活动都是在“世界读书日”“读书月”开展的,既是阅读推广活动,也是读者荐购服务工作的一部分。阅读推广主要是向读者进行丰富多彩的导读活动。推广新书、好书,促进读者阅读的同时也增加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把一部分读者荐购的图书向其他读者进行推广,既能通过阅读推广扩大读者荐购服务的宣传,又能提高读者荐购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5.4 开展全面深入的评估工作
目前我国读者荐购服务的评估工作比较欠缺,评价内容大多围绕读者荐购资源的类型、数量;荐购读者的人数、类型、专业;读者荐购资源的利用情况等来开展。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读者荐购工作的质量和读者荐购的积极性,要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估工作,比如读者荐购的资源与其他模式进行采购的资源进行比较分析;读者荐购资源对馆藏建设发展的影响;读者对荐购服务的评价;馆员处理荐购订单的频率对到书周期的影响等。只有全面深入地进行评估工作,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荐购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优化荐购服务质量。
6 结语
读者荐购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以读者为中心”这一服务理念的具体表现。优化读者荐购服务模式,不仅能增进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联系,还能促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发展,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