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助管管理工作为例
2021-02-03刘宇婧刘春红
杨 玲 刘宇婧 刘春红
(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2.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84)
1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决定着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与深度。在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中,三助研究生(以下简称三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为研究型大学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80年代初产生三助制度,此后,国家教委、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家机关多次发文推广三助工作。随着时代发展,这项政策已从最初的积极建立、推进试点、不断扩大发展到完善制度、积极推广的阶段。三助工作也从以资助为直接目的转向资助为辅、育人为主,全面培养研究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学科研支撑部门,在学校三助工作中,每学期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供研究生选择,特别是大量的助管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为图书馆育人职能的发挥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平台。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为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相关实践和研究成果,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进行了检索。
2.1 中文文献研究综述
据调查,在中文相关文献中,学者多以高校为研究对象,将“三助一辅”作为一项整体工作进行研究。而探讨高校图书馆三助工作的文献为数不多,且专门研究图书馆助管工作的则更少。在高校三助工作研究方面,如高华[1]、陈淳[2]、张婕英[3]等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探讨了三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霍莉等通过政策演变、中美制度对比等方面对三助岗位制度创新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4]。徐来祥等从导师的视角分析了高校理工科研究生三助工作现状,了解导师对研究生从事三助工作的看法[5]。马超等探索了更完善的助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及德育功能的实现[6]。在图书馆三助工作实践研究方面,如才德昊等以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当前研究生三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7]。赵珊珊通过介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现刊阅览室的助管管理试点工作,提出建立助管独立管理团队的创新模式[8]。陈飒飒根据在同济大学图书馆助管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介绍了助管的选拔和管理方面的方法和经验[9]。
2.2 外文文献研究综述
通过调研外文文献发现,国外对于图书馆助管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主要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图情专业研究生承担图书馆助管工作和非图情专业研究生承担助管工作情况。
以图情专业研究生助管为对象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助管职业发展的培养。如Denda等介绍了构建基于团队的学生工作模式,通过这种有效实践让图情专业的助管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以及获得与多样化团队成员工作的经历[10]。Wu认为要将图情专业的助管视作“同事”,培养他们的职业经验、技能以及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11]。Maxeyharris等通过对曾经担任过助管工作的图书馆员的调查,认为学生工作者是图书馆行业未开发的资源,在图书馆担任助管的工作经历与他们将来是否决定从事图书馆行业工作有关联[12]。对于非图情专业助管学生的研究,则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如Matteson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角度即心理契约和社会理论框架分析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关系[13]。Chen[14]、Buchanan[15]、Connell[16]、Power[17]等都从助管技能培训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培训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建议。Brenza等从助管的体验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咨询助管对图书馆的看法非常重要。大学图书馆应该努力改善学生工作者的培训、职位结构以及他们对图书馆的看法[18]。Fede等探讨了助管工作对学生学业成功、可迁移技能发展以及公民行为和态度的正面影响[19]。Borin[20]和Aho[21]分别介绍了助管工作评价的方法与工具。Buller从数据管理角度,通过从每小时楼层读者分布数、读者入馆数量、事务统计等数据,详细分析了图书馆使用情况以及读者行为特点,并以此为依据规划学生助管的工作任务和安排,以满足不同时段读者变化的需求[22]。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不论是提出三助研究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还是探讨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方式与方法,都为三助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经验。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管工作的实践,对助管招募、培训、评估等工作进行回顾、梳理与总结,进而探讨图书馆在助管岗位管理工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助管管理工作如何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做出贡献,实现图书馆资助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价值与使命。
3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助管管理工作实践
3.1 清华大学图书馆三助工作概况
清华大学历来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自1990年起全面试行“助教博士生”制度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在2007级研究生新生中开始试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三助岗位为主要内容的奖助体系,使学生通过承担三助岗位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能获得一定的津贴补助[23]。近些年,学校又先后出台《清华大学研究生奖助工作实施办法》和《清华大学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管理细则》等制度,细化了三助工作的资助、管理与培养办法。
清华大学图书馆自2007年开始采用“清华大学研究生资助奖励系统”招录三助研究生,代替之前采用的现场填报信息报名的招聘模式。2010年,根据图书馆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学校相关文件,制定了《图书馆三助管理办法》,细化了图书馆三助管理相关工作。图书馆还专门成立了三助工作管理小组,主管全馆三助研究生工作的设岗、聘用、考评等相关工作;同时,在各部门设定指导老师,形成和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培养关系。13年来,累计共有500名左右(共计千余人次)三助研究生在全馆多个部门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岗位上的研究生同学,为图书馆的工作添加了“新鲜血液”,让图书馆的工作更加具有活力。这些同学在工作中也成为图书馆的宣传大使,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传递给周围更多的同学,在成就自己的同时点亮他人。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三助岗位,主要设置助管和助教两个类型,其中助管占89%,助教占11%。鉴于三助岗位中助管的重要比例,笔者将以助管工作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社科图书馆总服务台助管工作实践为例,介绍助管工作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3.2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助管管理工作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以下简称文科图书馆)是清华大学图书馆6个专业图书馆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位于校园教学核心区,建筑总面积约为两万平方米。目前文科图书馆馆藏总量60余万,提供阅览座位1000余席,每日开馆14小时,日读者进馆量达2000余人次。馆内设有座位管理系统、个人研读间、团体研讨间、自修室、自助文印等设备,信息共享空间配置近70台电脑设备。在这样一个庞大的馆舍里,一线服务亟待助管同学的加入,与馆员一起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文科图书馆自2011年开馆起聘用三助研究生同学承担馆内部分工作。在总服务台助管岗位上,从2011年秋季学期至2019年聘用助管42人次,共31人。聘任的助管同学来自全校各个院系,总体来看,理工科专业背景助管居多。在硕博士比例上,硕士生占36%,博士生占64%。在工作时间上,最短工作时间1学期,最长3学期。9年来,共有8位助管在期末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评优基本要求是在助管岗位上工作两个学期及以上),助管岗位人数也从开馆初期的1人增至目前的3人。这些助管同学,不仅是图书馆的使用者,也是图书馆的建设者,更是在图书馆这个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3.2.1 清晰的岗位描述
对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任职条件、评价方式等准确清晰的表达,可以使应聘者准确了解岗位状况,以助实现个人期望值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最小差距,从而保证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3.2.2 规范化的聘用流程
作为校图书馆领导下的专业分馆,文科图书馆的助管岗位设置由校图书馆统筹。文科图书馆负责设立岗位职责和岗位人数等信息,报送校图书馆审批并通过“清华大学研究生资助奖励系统”发布,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助管岗位聘用流程如图1所示。
表1 文科图书馆总服务台助管岗位描述
图1 助管岗位聘用流程
3.2.3 全过程的岗位培训
申报助管岗位的研究生一经录用,就要经历岗前培训、岗位上培训等全过程的精准化培训。
上岗前,指导老师首先通过现场引导使助管了解全馆概况,包括文科图书馆馆舍的整体情况、资源、馆藏布局、设施设备的位置以及使用方法等。引导助管进行角色转化,从馆员角度熟悉馆舍,以便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第二,通过网页指导学习,使助管了解文科图书馆主页内容,熟练图书馆馆藏目录的检索方法、数据库的使用,特别是文科类数据库的使用等。第三,通过文字版的工作守则学习,了解本岗位工作制度、业务流程等,确保服务开展后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岗位上,由指导老师辅导助管进行实践学习。在这一培训过程中,指导老师需要坐在一旁辅助,直到助管可以独立上岗为止。除常规学习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图书馆资源的不断丰富,要求馆员和助管都要有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如学习新购数据库的使用、对试用数据库进行有效评估,及时了解馆内最新动态以便传递给读者最新的准确信息等。在这一过程中,文科图书馆根据助管个人专业背景为其分配不同的学习与研究任务,激发助管的工作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文科图书馆助管岗位上,助管同学除了常规工作外,还先后完成了“人人网”公共账号的页面设计、学科馆员Libguides网页的结构搭建、文献管理软件的课件制作,并为读者开展一对一辅导、文献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使用,为院系读者开展小组讨论课、根据馆员指导完成图书馆相关业务工作的文献调研、业务数据统计等。
3.2.4 贯穿全员的管理模式
助管岗位研究生流动性大,上岗同学在岗时间短则1学期,长则2-3个学期。而在读者服务第一线,优质服务的提供背后一定是长时间的学习、锻炼与积累。在这两者的矛盾下,要求指导老师以及馆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及耐心,对助管精心培养。因此,在助管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指导老师、馆员同事以及助管团队的共同协作。
(1)指导老师的管理。指导老师负责监督助管的出勤情况,承担主要培训工作,掌握助管的学习进度、岗位工作的完成数量与质量,注意收集平时身边馆员和读者的反馈,并在学期结束时做出综合评价。
(2)图书馆员的管理。助管在总服务台值班中,会与其他馆员一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馆员的岗位技能辅导和带领作用至关重要。在助管辅导上,文科图书馆要求馆员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对助管的工作进行耐心指导和纠错,促使其不断取得进步。
(3)助管的自我管理。文科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助管能力,激励新队员带领老队员。在这个过程中,老队员将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以更加贴近他们的方式传递下去。在岗位值班中,实行组内自我管理。助管如遇临时会议、出差等任务时,3位助管之间应优先互相协调班次,再由指导老师审核,确保岗位出勤率。
3.2.5全方位的考核评价
对于助管的考核评价,文科图书馆多年来形成了多方位评价体系。不仅将助管作为岗位人力资源的补充以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更注重助管在岗位上的获得感和成长性评价。通过监督考勤和工作完成情况,考察助管的岗位责任感意识,以及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对助管日常表现的了解,考察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读者沟通的能力;对工作完成质量的评估,考察助管信息素养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通过同一岗位助管之间的互相考评,考察团队协作能力等。希望助管通过岗位工作,不仅能获得一份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否在这个岗位上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有所帮助。
4 高校图书馆管理育人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的要求,以及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4]。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5]。围绕这些要求,高校图书馆也要把育人使命融入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对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助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助管管理工作是实现高校图书馆资助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育人工作的有效路径之一。因此,笔者建议在助管管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4.1 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发挥图书馆育人价值与使命
助管在图书馆工作中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学术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及业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力资源补充;并在服务高峰期、节假日、周末、晚班等时段有效弥补馆员不足的问题。助管还可以分担馆员的一部分工作,使馆员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更加深入的工作,如开展与院系教师的深度合作、嵌入式服务等。因此,要重视助管管理与培养过程,提升助管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在助管管理工作中,要把科学和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25]。
在助管聘任工作中,要重视各个环节的工作,在招聘、甄选、培训、考核评价等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和协调工作,满足图书馆工作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
在助管培养工作中,要有耐心和不辞辛苦地付出。由于助管岗位的流动性和助管更换频率较高的特点,助管的培训总是处于波动式上升的过程。培养一名合格的助管,培训时间成本很高。这就需要在馆员间形成育人共识,甘于付出时间和精力,从岗位设置、助管选拔聘任、全过程培训到综合评价,环环相扣,步步把关,形成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工作规范。同时,合理利用助管同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以旧带新、新旧共进,鼓励助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助管培养还要在规范化中寻找人性化与多样化内涵。助管指导老师要明确:在助管培养过程中,馆员不仅仅是工作的指导者和监督者,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在工作管理中,助管不能被完全当做雇佣者对待,还要允许他们有会议外出、面试、考试等不在岗的情况。指导老师要关注助管的学业进度、成长过程中是否遇到挫折、困难等,并给于积极沟通和开导。
在助管管理过程中,要为助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要充分调动助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认识到助管在专业背景、技术掌握等方面的优势和能力,高效开发助管的能力与潜力,从而达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为图书馆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对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助管设立评优奖项,以兹鼓励。
4.2 在助管管理工作中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战略
助管岗位工作是研究生资助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起到为研究生提供经济资助的作用,并为研究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职业能力提供平台。因此,要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25]。
助管的管理与培养工作,是一个从人力资源管理到人才资源发掘与培养的过程。因此,图书馆不仅要与助管达成心理契约,更要超越心理契约。清华大学强调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学生,实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将价值塑造放在首位。在助管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和提升馆员的育人格局和情怀,认识到助管工作的培养有效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助管同学而言,助管工作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这对他们而言,助管岗位的体验也是第一次职场体验。因此对助管的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而进行的上岗技能的培训,而是在专业环境中责任心的培养,时间管理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和领导力技能的培养,以及信息素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要让助管在岗位工作中,逐渐实现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的统一,将岗位技能的学习变得具有可迁移性。在这一人才培养中,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发挥图书馆育人价值与使命,并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5 结语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的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工作始终与高校和高等教育发展同向而行。高校图书馆要把育人使命与担当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形成育人共识、统筹育人资源与育人力量、探索育人模式、构建育人体系,使之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从而使育人工作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