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规范教育中的价值实现探析

2021-02-03邓丽莉田蜜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学术期刊

邓丽莉 田蜜

摘要:高等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既是我國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技能技术人才支撑,也是中文学术期刊重要的读者、作者群体。但长期以来,对这一群体的学术诚信教育缺位情况严重。文章基于对586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度调查,从期刊、媒体、编辑三个层面提出学术期刊读者、作者树立学术诚信意识,规范学术诚信行为的实践路径,为学术期刊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诚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219-03

一、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学术诚信越来越成为全球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强学术诚信规范教育工作,维护学术诚信[1]。传播正确的学术诚信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是学术期刊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学术期刊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路径[2-4]。学术期刊要实现这一社会价值,不能局限于做一个呼吁者和倡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参与者和实践者,从社会需求实际出发,在如何服务社会学术诚信体系建设这一问题上进行更多探索和尝试。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双减”政策的落地和中考“五五分流”政策逐步在全国各地推行[5-7],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逐渐成为国民接受高等教育、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数量众多,据国家开放大学不完全统计,有在籍学生1400多万,这些学生大多已进入社会,走上专业技能技术岗位,为了自身发展和晋升等需要继续深造学习,他们高度依赖中文期刊,在信息获取方面高度依赖网络媒体,他们是学术期刊,特别是中文学术期刊的重要读者群体和潜在作者群体。因而,中文学术期刊了解这一群体的学术诚信认知水平和需求特征,积极参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学术诚信规范教育,对中文学术期刊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情况

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站对重庆开放大学的58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本科学历42.83%,大专学历57.17%,全部为在职人员,涵盖了教师、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工程师、医护人员等多种职业。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概况

调查发现,大部分(76.62%)学生不支持学术不端行为,并且认为应该严肃处理,但他们对学术诚信的知晓率和学术诚信规范的了解程度均偏低,这说明学术诚信概念在这一群体的普及仍然不足。“听说”和“经常听说”学术诚信者仅占67.58%,还有32.42%的学生“没听过”或者“不确定”。586名学生对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程度评价如上表所示。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自我学术诚信水平认知

这586名学生中,有48.12%认为自己的学术诚信水平“非常好”,30.55%认为自己学术诚信水平“好”,17.75%认为“一般”,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自认学术诚信水平“不好”和“非常不好”。由于毕业论文撰写是高等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关键且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往往决定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答辩获得学历、学位。笔者调查学生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34号)的知晓程度,发现仅有不到一半的学生(31.74%)表示“已认真阅读”该文件,一半的学生(50.51%)表示“听过,但没阅读”,还有17.75%的学生“从未听说过”这个文件。说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后果认知不足、重视不够,学生个人的学术诚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接受学术诚信教育情况

本次受访学生中,有93.52%表示愿意接受学术诚信教育,但只有14.68%的学生经常接受学术诚信教育,27.65%的学生偶尔接受学术诚信教育,34.99%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学术诚信教育,还有9.22%的学生不确定。这表明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和教育需求较强,但学术诚信教育力度不足,存在学术诚信教育缺位的情况。这些学生平时主要通过网络媒体报道(85.94%)和纸质媒体报道(41.39%)两个途径了解学术诚信规范,还有部分学生通过同学交流(32.67%)或者导师指导(31.88%)了解学术诚信规范,专题讲座(26.93%)和学生手册(17.62%)也是受访学生了解学术诚信规范的重要途径。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学术诚信规范教育短板

通过调查发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学术诚信意识,对学术诚信规范教育的认可程度很高、需求也很明显。现行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培养体系中,虽然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有相应的惩戒办法,但在规范化教育方面仍然缺位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较全日制高等教育更为开放和松散,对于学术诚信教育缺乏相对固定、统一的教学任务责任主体,学生大多通过网络或纸质媒体接触学术诚信规范的一些新闻、信息,进行碎片化学习。二是当前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的科研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导师布置的科研、写作任务有可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为了完成任务,可能会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四、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规范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审稿质量,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核把关”,强调了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建设中的重要社会责任。孙娟等[8]梳理了已有的关于学术诚信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表现类型、存在原因、编辑应对等层面,且以初步探讨为主,而对学术期刊真正发挥作用以加强学术诚信建设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体系建设中,往往以守门人、监督者的角色出现,而在学术诚信规范教育方面的研究探索较少。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受访的586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几乎100%(583/586)只阅读中文文献,而不阅读英文文献。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高度依赖中文期刊,在信息获取方面高度依赖网络媒体,是中文学术期刊重要的读者群体和潜在的作者群体。然而,大众往往认为高等继续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科研学术水平很低,导致学术期刊忽略了这一受众群体。加强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其学术诚信意识,对于提高整体学术诚信水平意义重大。学术期刊尤其是中文学术期刊,应利用其权威性强和母语语言的优势,借助媒体融合等多种手段,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术诚信规范教育中发挥更积极、深层次的作用,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社会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使学术期刊的社会价值实现最大化。对此,笔者分别从期刊层面、媒体层面和编辑层面提出以下三条实施路径。

(一)发挥学术期刊权威性优势,研发相关学习内容

学术期刊是汇聚和传播创新科技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具有学术导向和学术评价作用[9]。换言之,学术期刊对其所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学术期刊因其学术媒介的属性而天然具有学术权威性。同时,学术期刊为了维护自身学术权威性,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遴选优质稿源、防范学术不端的制度,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三审三校”制度和“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总体而言,学术期刊能够紧跟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在办刊实践中运用最新的学术诚信制度规范和学术诚信管理理念,引领社会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方向,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规范研究方面同样具有权威性。因此,学术期刊完全有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学术和学术诚信规范方面的权威性优势,研发学术诚信规范学习网络课程,在教育引导读者、作者树立学术诚信意识、规范学术诚信行为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发挥媒体融合优势,扩大传播范围

随着互联网与出版行业的深度融合,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以及作者、编辑、读者的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期刊主动拥抱互联网,探索刊媒融合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最大限度地扩大学术传播范围、缩短传播时长,利用多媒体工具将文字、图片、视频融合,生产出形式更加多元的知识产品[10-12]。远程教学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特征,互联网是实现远程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因此,在媒体技术层面两者具有共通性,學术期刊可以发挥新旧媒体融合的优势,以在线课程的方式向学生传播学术诚信规范知识,扩大学术诚信宣传范围,帮助学生尽早树立学术诚信意识。

(三)发挥编辑专业优势,融入教育实践环节

编辑是推动期刊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与学术期刊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本好的学术期刊也是一个编辑成长的平台。对于学术期刊编辑而言,学者化发展既符合编辑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需要,又能满足编辑回归学术共同体,获得学者身份认同的需要[13]。学术期刊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鼓励编辑参与学术诚信规范教育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的个人专业优势。在前期探索中,笔者作为答辩委员会专家,受邀参加了重庆开放大学2021年上半年本科毕业生答辩,对20余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地设计毕业课题,合理引用参考文献,有效避免了学术不端事件的发生。笔者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对编辑职业的认同感,获得了职业成就感。

五、结语

在学术诚信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学术期刊作为承载和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传播正确的学术诚信道德理念和学术诚信规范,既是学术期刊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学术期刊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路径。高等教育人群是学术期刊主要的读者、作者,而其中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却是被学术期刊忽略的群体。实证研究发现,这一群体的学术诚信教育需求和教育可及性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文章根据调研结果分析问题,从期刊、媒体、编辑三个不同层面分析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规范教育中的社会价值和实现路径,为学术期刊在新时代服务社会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更高社会效益提出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华杰.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2] 侯兴宇.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21,33(1):15-18.

[3] 缪弈洲,张月红.学术期刊对科研诚信要承担的责任[J].编辑学报,2021,33(4):468-472.

[4] 钟志艳,杨明炜,黄光英.浅谈科技期刊编辑在科研监督与诚信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20,12(3):1-2.

[5] 高小军,黄健.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政策变迁脉络、动因与重构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4):89-96.

[6] 刘鹏,喻志军.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2):51-65.

[7] 程红艳,孙永敏.中考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策[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3):63-74.

[8] 孙娟,何丽,宋勇刚,等.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与实施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2):153-157.

[9] 朱大明.学术期刊的论文撤销与其权威性悖论解析[J].科技导报,2015,33(19):1.

[10] 索煜祺.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新趋势[J].传播与版权,2021(10):30-32.

[11] 乔兴媚,徐春梅,范文丽.“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研究与实践[J].今传媒,2021,29(7):7-10.

[12] 邓丽莉,王冬,刘志刚.科技期刊应用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出版营销之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12):66-68.

[13] 杜生权.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困境与出路[J].出版与印刷,2019(4):66-71.

作者简介 邓丽莉,硕士,编辑,总编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期刊创新运营管理。田蜜,硕士,讲师,教学科长,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远程开放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学术期刊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学术期刊出版供需均衡发展的路径分析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