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高热惊厥开展院前急救指导治疗效果

2021-02-03张院

婚育与健康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

张院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开展院前急救指导治疗效果。方法:汇总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86例患儿信息,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救治,观察组43例在常规急救流程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指导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9.3%的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儿的惊厥持续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治疗中开展院前急救指导,能够降低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院前;急救指导

Effect of pre hospital first aid guidance on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Zhang Yuan

Xian Xiany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Medical Emergency Center,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 hospital first aid in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Methods:The information of 86 children who received treatment for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in pediatric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1 was summariz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first aid process, and 43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pre hospital first aid guidanc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first aid proces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9.3%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duration of convulsion, antipyretic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Pre hospital first aid guidance in the first ai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Key?Words】Febrile convulsion in children; Pre hospital; First aid guidance

小儿高熱惊厥是一种常见但对患儿生长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具有较大威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两种[1]。小儿高热惊厥多数具有发病突然的特点,发病后患儿不仅需要及时送医治疗还需要家长能够在院前开展急救活动,从而尽可能降低疾病风险并为后续的抢救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2]。但是,多数家长不具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技能,为此,医生必须加强对患儿的院前急救指导,从而让患儿家属能够在医生到来之前进行前期的急救干预。近年来,我中心针对小儿高热惊厥开展了院前急救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86例患儿信息,采取抛掷硬币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儿,所有患儿入院后确诊为小儿高热惊厥,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出现高热惊厥疾病。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年~3年,平均年龄(2.58±0.34)岁,BMI19kg/m2~21kg/m2,平均BMI(20.73±1.67)kg/m2,患儿发病到医院接到求救电话时间3min~5min,平均时间(4.15±0.53)min,农村户籍患儿11名,城市户籍患儿32名;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1年~3年,平均年龄(2.51±0.33)岁,BMI19kg/m2~21kg/m2,平均BMI指数(20.45±1.64)kg/m2,患儿发病到医院接到求救电话时间3min~5min,平均时间(4.31±0.55)min,农村户籍患儿10名,城市户籍患儿33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诊断明确,病史完整;②具有相关临床表现;③及时进行救治的患儿;④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者;②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者;③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救治。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流程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指导治疗:(1)医护人员以电话或短视频形式与高热惊厥患儿家属建立沟通渠道,随后,立即告知患儿家属将患儿处于平卧位状态,头部偏向一侧并密切观察患儿口腔与鼻腔是否有异物(分泌物或呕吐物),若有异物及时处理,确保患儿呼吸畅通,松解患儿衣领以放松肌肉;(2)指导患儿加速就地或就近取材,取物品置患儿上下牙之间预防舌咬伤现象;(3)指导患儿家属开展物理降温;(4)指导患儿家属保持镇静;(5)对于出现抽搐现象的患儿,指导患儿家属以适度的力度按住四肢;(6)指导患儿家属确保各急救措施在2min内完成,在实施院前急救指导治疗的过程中同步联系救护车前来急救。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患儿惊厥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惊厥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惊厥持续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兒高热惊厥具有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治疗中开展院前急救指导对于提高整个救治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未见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患儿出现4例不良事件,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9.30%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儿的惊厥持续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中开展院前指导治疗能够直接降低患儿家属不当行为造成的二次伤害或者是对患儿病情的负面影响[4],通过指导患儿家属进行院前救治能够为医护人员后续的急救争取更多的时间,能够尽可能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尤其是脑损伤的发生率。朱丁贤[5]在其研究中指出通过实施院前急救指导可以提升患儿家属的院前急救能力,从而降低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改善治疗预后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治疗中开展院前急救指导,能够降低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来提升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月贤,郭巧静.综合护理在提高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家属心理状态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76-78.

[2] 单云霞.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8,8(33):219-220.

[3] 张凤英,陈素格.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对提升患儿救治效果的价值研究[J].母婴世界,2020,30(1):180.

[4] 可莉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93-4195.

[5] 朱丁贤.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180-181.

猜你喜欢

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与健康指导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急诊处理的临床效果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
针对性急救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肩部垫高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的应对措施与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