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生态学视域下的网民语用规范研究
——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70周年

2021-01-31冯广艺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信息内容网络空间网民

冯广艺

(1.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海南 海口 571188;2.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

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和朱德熙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第二年出版单行本),迄今70周年了。重读这部具有时代感、现实感的著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语言研究只有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关注社会语言生活、服务人民大众,才能体现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看,《语法修辞讲话》是针对当时社会的语言生态而写成的,主要目的是“在初学写作者中间普及语法修辞常识,减少遣词造句方面的毛病”。[1]1“活的语言总是经常在变动。”[1]370年过去了,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我们认为,网络时代里,更应该研究构建良好网络语言生态的网民语用规范问题,强化网民的自我语用规范意识。

一、加强语言规范和治理是构建良好网络语言生态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2]应该看到,当下网络空间并非一片净土,网络虚假信息时有出现,造谣、信谣、传谣的事件偶有发生,“标题党”还较为活跃,“自媒体”人的语言把控不够严谨,不良网站和色情网站屡禁不止,语言污染和语言暴力仍未绝迹,境外媒体和网站上还时有反华信息露头,国家信息安全仍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威胁等等。我们认为,网络信息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及其辅助性交流手段发送和传播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在某种程度上是网络语言生态治理。网民及其网络语言运用是影响网络语言生态的主要因素。因此,响应习近平同志号召,加强网民语用规范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全面提高网民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网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空间里语言信息交流是现实社会语言交际的拓展形式。网络信息内容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并辅之以其他非语言文字的手段传播和接收的,在传播和接收过程中,网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的构建是亿万网民共同努力的目标。语言交流依赖于语言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的互动和合作,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话语里了解语用信息内容,也可以通过分析他们互动和合作的具体情况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考察他们的语用目的、考察他们在话语交流中的作用,从而评价他们在构建良好语言生态环境方面充当什么样的角色。网络空间里语言信息交流拓展了现实社会语言交际形式,具有现实社会中语言信息交流的一般特征,只不过网络语言信息交流中的辅助性的非语言文字的手段更加丰富,更加复杂。

网络空间里的语用抵牾跟现实社会中的语用矛盾紧密相连。网络空间里的语用抵牾,就是网民在语言运用上表达的思想、观点、意见或看法不一致甚至产生矛盾的现象。语用抵牾在网络空间里极为常见。网络语言词汇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单音动词,如:挺、顶、赞、夸、踩、踢、黑、喷等就是语用抵牾的标志。从这些词的词义看,挺、顶、赞、夸等属于表赞许一类,踩、踢、黑、喷等属于表贬斥一类。[3]例如当网民在网络空间里看到某一信息内容的帖子时,往往会跟帖并发表以上两类信息内容,于是形成了网络空间里的语用抵牾。网络帖吧中还特意标明“跟帖”是属于“赞”类,还是“踩”类。2019年3月,网络空间里一种名为“夸夸群”的社交群组在各大高校兴起,“夸夸群的夸赞行为是通过语言的方式给人的心理带来轻松感和快乐感,折射了语言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4]与“夸夸群”相对立的是“网黑”和“喷子”,他们以诋毁、攻击和丑化其他人为“己任”,往往会在网上引发语用抵牾。网络空间里的语用抵牾如果进一步恶化,就会产生语言暴力或语言矛盾,影响语言关系和语言和谐,对构建良好网络语言生态不利,因而必须加强语用规范和治理。

二、弄清网络语言信息及其传播新特征是了解网络语言生态的前提

网络语用规范即网络空间里的语用规范,是指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对网络上语言运用的规范和管理。它一方面延续了一般语用规范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也具有网络空间里语言信息及其传播的新特征。

第一,使用范围的全球性。互联网覆盖了整个世界,网络上的语言信息内容来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同的国家、政党、集团、人群等都可以在网络空间里,通过各种不同的网络服务平台,运用不同的语言信息传送手段,发布、传播、接收、反馈、评述海量的网络语言信息内容。因此,网络语用规范已不是只关注一个国家的内部语用规范问题了,而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所有的网络语言运用者。第二,信息内容的复杂性。网络空间里的信息内容较之以前更加复杂,网民在一定的网络空间里活动,很多都是潜隐的。尤其是自媒体使用者,因为思想、政见、观念、性情、倾向以及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在发送、接收、评价网络信息内容时常常带有不同的语用目的。其中,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分,在所难免。第三,传输技术的高端性。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在远距离信息传输、音频视频及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方面都运用了高端科技手段,可以说,网络空间里时时刻刻都在展示新的科技应用成果。宇航员太空授课、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线上教学、腾讯视频会议软件、企业微信等新的信息传输技术及其交流活动在过去是无法做到的。针对网络语用不端行为,一些新的网络管理技术也应运而生,例如腾讯网址安全检测中心可以根据用户投诉和网络检测技术,发现网络空间里某个网页上的“违法或违规内容”,同时告示网民“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这也是网络语用规范与非网络语用规范的不同。第四,网民素质的参差性。网民数以亿计,国度不同,人种不同,年龄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生活习俗不同,所用语言不同,这些差异必然导致网民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各有特性,他们共同活动在网络空间里,通过互联网发送、传递、接受、反馈和评述各种各样、复杂难辨的网络语言信息,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自媒体人”的不断壮大,这样的网络信息也会与日俱增,无疑增加了网络语用规范任务的艰巨性。第五,语用规范的及时性。网络语用信息是动态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网民在网络空间里的活动时隐时现、时出时没,他们发送、传递、接受、反馈、评述网络语用信息也是在瞬间完成的,可以说瞬息万变,稍纵即逝。这就要求网络语用管控要及时发现、甄别、处理网络违法和违纪语用信息,绝不能允许这些信息“滞留”在网络空间里,以免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国家信息安全。网络语用规范的及时性要求网络管理部门应成为“迅速反应部队”,和网络服务平台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民)一起,齐心合力,杜绝网络空间里违法违纪信息和损害国家利益的信息的产生和滞留。第六,语用规范的持久性。从人类语言交流的生态变迁看,人类语言交流形式从单一口语形式发展到口语和书面语(语言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再发展到网络语言立体综合的交流形式,可以说这是语言交流形式生态变迁的一条基本路径。[5]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交流形式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科技性越来越先进,因而网络语用规范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例如要做好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工作,没有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是无法完成的。这项工作是长期的持久的,网络语用规范也必须随着网络语言信息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水平。

网络时代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上的信息流量迅猛增长,不计其数,这是网络空间里的新景象。当网民置身于网络世界,面临由自媒体带来的大海一样汹涌澎湃的信息流量时,如何有效地“采择”或“淘起”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取决于网民慧眼识珠的能力。“海量信息”是网络信息的特点,“有效筛查”则是网民和网管应有的态度和素质。“海量信息”体现在具有运用自媒体条件的网民数以亿计,比如仅手机的拥有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甚至有的网民一人拥有多部手机。再加上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的方式多种多样、发布和传播网络信息内容的网络平台林林总总,因而网络空间始终是一个忙碌着的空间,各种网络信息犹如大海的波涛,奔流不息。如何“有效筛查”自媒体带来的网络信息的无尽流量?网民除了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积极制作、复制发布好的信息,反对制作、复制、发布违法信息和不良信息之外,还应对源源不断的信息流量进行有效的“截流”和“断流”。即针对海量信息中的违法信息和不良信息,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手段,发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剔除、刷黑、屏蔽、退群、下网等方式,还可以积极向网络监管部门、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反映实情,对违法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采取管制措施,尽量减少这些信息的扩散量和危害性。

三、实现网民“自我规范”是优化网络语言生态的主要途径

自我约束是指网民运用自媒体的“自我规范”,是一种自律行为,网管监督是指网络管理和监督部门应行使的职责,对于网民来说就是“他律”。自律是网络时代对网民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语用要求,没有自律的素质和自律的手段,网民在运用自媒体发布、传播、获取、反馈网络信息内容时就容易做出违反相关法律、法纪和法规的事情来,就容易形成网络语用失范,以致损害良好网络语言生态。自律的素质,是指网民应具备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法律法纪意识、价值观念和语言运用能力等,表现在网民运用自媒体时,要始终响应习近平“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2]336的号召,做良好网络语言生态的建构者和维护者。要自觉遵守相关法纪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在网络空间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要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的正能量,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阳光的人。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上,网民应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和语言水平,要遵循语用原则,特别是要遵守诚信原则、合作原则和和谐原则,讲究网络语言规范,坚决反对网络语言污染,维护网络语言纯洁,抵制网络语言暴力,优化网络语言环境。自我规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正入网动机。网民进入网络,都有自己的网络空间,都有自己的聊天室、QQ群、朋友圈、自己的网络社区和自己的网络虚拟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上网动机。网络空间里,了解时政、查看新闻、访友交友、求职购物、猎艳好奇、发送图文、分享视频、发帖跟帖等等,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网民入网是为了交流网络信息、获取网络信息,求知会友,从事有益的网络活动,推进网络事业发展,而不是漫无目的,追奇猎艳,寻求刺激,甚至扰乱破坏网络生态环境,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应该看到,网民入网,动机纯正者有之,动机不纯者有之,动机随意者亦有之。网民如果动机不纯正,就会使正常的网络信息交流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因此,网民自正入网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如2020年7月5日网传深圳宝安出现“新冠 确诊病例,网易上发布了一条辟谣信息:

【辟谣:宝安未出现“新冠”确诊病例!】近日,网传宝安人民医院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经宝安区卫生健康部门核实,该消息为谣言。请各位市民朋友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

“谣言”之所以能成为“网传”,是因为有个别网民入网动机不纯,造谣者有之,信谣者有之,传谣者亦有之。如果相关部门不“辟谣”,就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二,自觉甄别良莠。前面说过,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空间里,自媒体人(网民)的语用自由度大了,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了,网络信息内容发布、传送的手段多样化了,网络信息内容更加复杂了、真假难辨、良莠不清的现象更为突出了,要求网民应该成为自觉甄别良莠的主力军。例如:2020年3月26日网上有这么一条信息:

在3月25日七国集团(Q7)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迈克尔·蓬佩奥建议将该病毒(新冠肺炎病毒)称作“武汉病毒”时,美欧双方意见不一,会议最终没有发表联合声明。

美国国务卿迈克尔·蓬佩奥称“新冠肺炎病毒”为“武汉病毒”,是别有用心、极其恶毒、蛊惑人心的瞎话,网民看到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分清良莠,辨明是非。

第三,自查语用行为。网络信息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语言以及跟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达方式(视频、音频、动画、图表、符号等形式),网民在运用这些方式进行网络交流时必须加强自身的约束,检查和规范自己的语用行为,谨言慎行。除了遵循适应原则、诚信原则、合作原则、和谐原则[6]之外,还应恪守国家、政府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自觉按照《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参与网络活动,做良好网络生态的建构者和维护者。

第四,自愿美化网络。网民自愿美化网络是网络功能自净化的必要条件,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2]336这个家园干净不干净、美丽不美丽,关系到每一个网民的切身利益。美化网络就是要使网络息内容健康、正确,富有正能量和励志功能,就是要使网络语言优美、规范,就是要使网络交流过程和谐、顺畅,就是要使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2]336每一个网民都应该成为网络空间里的“清洁工”和“美容师”。如果说网民的自我约束是一种网络自律行为的话,那么网管监督就是对网民的“他律”或规范。网络空间是一个地域上无边无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网民人数上不计其数、意识形态复杂,观念各异;语言信息内容上真善美和假丑恶混杂的包罗万象的虚拟空间,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规范手段,势必会混乱不堪。因此对每一个网民进行网络语用规范是必要的。“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这样的言行也要坚决管控,绝不能任其大行其道。”[2]336

不同时代的语言生态具有不同的特征。70年前正是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年代,语用主体(工农大众)的文化知识、语用水平相对较差,对他们而言,普及语法修辞常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今,网络时代的语用主体(网民)无论是文化知识、语用能力,还是语用领域、语用媒介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语言工作者,应该像吕叔湘和朱德熙先生那样,关注现实语言生态,关注大众语言生活和语用实际,真正做出接地气、为民众的研究成果来。

猜你喜欢

信息内容网络空间网民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内容对顾客品牌忠诚的影响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