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患儿应用腹腔镜个体化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
2021-01-29马玉坤
马玉坤
临沂市人民医院儿外二科 276000
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高,难以自愈。起因是由于患者腹壁先天性的发育异常导致,此病多发于男孩,其主要症状是腹股沟处有可复性的肿块[1]。一旦经过医院的确诊,就需要立即制定相关的手术方案用以治疗。一般6 个月以上的小孩治疗方法就是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2]。但是常规的外科手术创面大,手术时间长,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随着时代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得以发展,通过与传统手术对比,发现腹腔镜个体化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效果更显著[3]。此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简单好操作,容易掌握,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效果,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有较高的依从性,对预后有着明显作用[4]。本院在此治疗过程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6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 例。对照组男 31 例,女 17 例;年龄范围为 1~10 岁,年龄(3.5±1.4)岁。研究组男 30 例,女 18 例;年龄范围为 1~11 岁,年龄(4.1±1.1)岁。纳入标准:(1)经确诊且具有手术特征的腹股沟疝患者;(2)患者的监护人知情,且同意患者参与本研究,并已签署同意书;(3)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排除标准:(1)无法接受手术方法的患者;(2)具有较严重的心肺疾病的患者;(3)患者有下腹部手术史;(4)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腹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其次在患者的腹股沟有自然横纹的地方进行一个2~3 cm的切口,之后找到患者的内环口,把疝囊在最高的位置进行结扎。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腹腔镜个体化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在手术室中,全身麻醉,体位呈平卧状态,需要脚部呈高位,头部呈低位;然后,在患者的肚脐下方大约5 mm 的位置,为患者进行穿刺孔,同时为患者创建人工气腹;在此之前需要先观察患者的腹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再次在患者肚脐旁边3 cm的地方创建一个3 mm 的套管针;在腹腔镜的作用下,对患者的内环口进行1 圈缝合,之后收紧缝合的线,但是先不结扎;之后需要在第1 圈缝合的周围约1 cm 的地方,再缝合1 圈,然后打结结扎,关闭患者的内环口。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2)观察对比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例数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情况。主要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患者的疼痛情况,1~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n 48 48手术时间(min)35.2±5.2 21.5±3.2 15.545<0.001出血量(ml)13.1±4.1 6.4±3.0 9.137<0.001切口长度(cm)2.3±0.7 0.8±0.2 14.275<0.001住院时间(d)7.5±1.4 4.1±0.8 14.609<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3/48),低于对照组20.8%(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5)。
2.3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研究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n 48 48术前6.8±1.4 7.3±1.2 1.878 0.063术后3个月2.9±0.9 1.3±0.4 11.255<0.001术后6个月2.4±0.7 1.0±0.2 13.323<0.001术后12个月1.7±0.5 0.7±0.1 13.587<0.001
3 讨 论
腹股沟疝主要是由于出生后男婴的腹膜鞘状没有全部闭合或者直接没有闭合导致,当患者便秘的时候,咳嗽或者大声哭闹的时候,腹腔的压力就会增加,导致患者的腹膜鞘在体表突出[5]。女婴的发病率相对比较低,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腹壁薄弱导致[6]。当下,相对于常规的开放式手术,应用腹腔镜个体化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效果更佳,此方法不仅创伤小,而且视野清晰,术后美观[7]。单孔法的双重疝囊缝合结扎技术是在腹股沟疝方面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方法一般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但是,传统的开放性疝囊结扎手术不仅在手术中持续的时间长,患者的切口也长,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理组织功能,患者的创面大,恢复时间也会有所延长[8]。其次手术虽然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但仍有复发的患者[9]。造成腹股沟疝复发的原因可能是:(1)在内环口缝合时,2 次针进出位置不同,有部分的疝囊颈壁没有完全被缝住;(2)患侧内环口附近的腹膜比较松弛,活动度比较大,高位结扎并不能束缚住;(3)缝合结扎的线在结扎术过程中发生断裂;(4)内环口的直径比较大,表面的腹横筋和肌肉比较薄弱,结扎线承受了较大的张力[10]。近年来微创手术的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常规的传统开放性手术基本被腹腔镜所取代,手术效果虽然相同,但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切口面小,有利于患者恢复[11]。腔镜个体化手术具有的独特放大作用,可以为医生提供清晰的视野,促使医生能快速的找到患者疝囊源头,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长[12]。而且腹腔镜手术的人工气腹操作,能找到患者体内隐藏的疝囊,有效的避免患者重复进行手术,降低患者的疝复发率[13]。相关研究指出,腹腔镜手术的创口小,且不会伤害患者正常的生理组织,能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14]。创伤减少代表患者的痛苦就会减少,患者手术后也不需要拆线,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1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研究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在针对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