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物电技术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耻骨联合宽度的影响
2021-01-29金燕刘盈盈王莎
金燕 刘盈盈 王莎
耻骨联合分离症为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围产期,产后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耻骨联合韧带断裂或松弛、疼痛等症状[1]。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主要是由于胎儿过大、难产、产程长、分娩时姿势不正确等导致耻骨联合过度分离,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往,临床常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仿生物电技术属于一种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方法,其在妇产科中应用较为广泛,且具有一定疗效,但其应用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中的相关报道较少[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仿生物电技术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疼痛程度与耻骨联合分离宽度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 例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29.86±3.12)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 例;产后体质量指数19 ~23 kg/m2,平均产后体质量指数(21.01±0.85)kg/m2。对照组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9.76±3.21)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产后身体质量指数18~23 kg/m2,平均产后身体质量指数(21.09±0.79)kg/m2。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无骨盆外伤史者;耻骨联合间隙>10 mm;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配合度理想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先天性骨盆发育异常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左侧位于硬板床上,局部制动,若患者创伤排尿困难,则予以导尿治疗控制患者活动。
1.3.1 对照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骨盆外固定治疗,产后24 h,使用宽度为25 cm左右腹带束缚骨盆达到限制耻骨联合活动的目的,以两侧髂嵴水平为上界,力度以患者可承受的最大张力为准,同时保证对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与下肢活动无影响。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仿生物电技术治疗,治疗前,告知患者排空膀胱,呈平卧位,产后24 h使用PHENIX USB 4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物理医疗研究中心)对耻骨联合部位进行电生物治疗,共使用6个电极片,2片放于股内收肌两侧,2片放于耻骨联合两侧,2片放于两侧会阴处大阴唇外侧,调整频率为6 000 Hz,电流为55 mA,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5 d。
1.4 评价指标 ①疼痛程度:治疗前与治疗5 d后,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②耻骨联合宽度:治疗前与治疗5 d后,使用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耻骨联合宽度,拍摄时告知患者双腿并拢站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s) 单位:分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耻骨联合宽度比较(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耻骨联合宽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者耻骨联合宽度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耻骨联合宽度比对照组患者更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耻骨联合宽度比较(±s) 单位:mm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耻骨联合宽度比较(±s) 单位:mm
?
3 讨论
非孕期健康人群耻骨间距离为4~6 mm,产妇围产期耻骨间距离比非孕期健康人群可增加2~3 mm宽度,当产后耻骨联合宽度大于10 mm或耻骨产生错位现象时,则会导致耻骨联合分离症,多发生于围产期,产后较为多见,且有研究指出,经产妇与初产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产后耻骨联合分离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后24 h产妇耻骨联合部位发生剧烈疼痛,伴有局部压痛感,部分患者很可能会延伸至会阴部、腰部或腹股沟处,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7]。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如妊娠期激素水平异常,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快,胎儿体质量过大,导致第二产程难产,分娩过程中产妇用力不当,未采取正确的体位,大腿过分外展等[8]。以往,临床认为耻骨联合分离在产后1~3个月会自行恢复,最多不会超过半年,因此该疾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逐渐受到临床关注。骨盆外固定采用骨盆绑带进行治疗,通过借助物理作用,对关节施加压力,有助于促进韧带与软骨愈合,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其治疗时间较长、恢复速度较慢,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可能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9-10]。而仿生物电技术属于一种无创、安全且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在妇产科中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观察组患者耻骨联合宽度比对照组患者小,表明仿生物电技术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有助于减轻其疼痛程度,并缩小耻骨联合宽度。王影等[11]研究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减少耻骨联合分离宽度,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仿生物电技术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与放松,可增加耻骨联合周围血流速度,减轻周围组织充血状态,进而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的目的,同时仿生物电技术具有价格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实用性较高[12]。
综上所述,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给予仿生物电技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还可明显缩小耻骨联合宽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