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干预疗法对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分析

2021-01-29贺朱志伟管圆吴婷婷唐长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心脑血管组间

贺朱志伟 管圆 吴婷婷 唐长华

高血压病作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具有中老年常见、发病率高的特点,老年人血管阻力大、心血输出量低、血压昼高夜低节律消失加重了对血管的损害,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1-5],常见如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出血等急性并发症。伴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引发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组织器官的损害难以逆转,单纯降压及溶栓治疗易造成急性事件复发、再发,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协同高血压加速血管壁硬化进程、加重心脑血管损伤,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6-9],因而对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及时干预对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旨在于运用中医干预疗法结合中医体质学说,重点针对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中老年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中医干预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估,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以便为此类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更好的方案与建议。现将整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查体人员中选取已登记的193例符合条件的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中老年高血压高危人群居民为研究对象,年龄65~75岁,血压正常高值未经药物治疗者,其中男122例,女71例;分为对照组95例,观察组98例。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吸烟史 高血压知识知晓数 BMI/(kg·m-2)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血Hcy/(μmol·L-1)男 女 有吸烟史 无吸烟史对照组 95 59 36 70.24±2.88 12 83 60 27.44±1.31 132.92±4.45 86.88±2.04 12.43±1.34观察组 98 63 35 70.68±3.06 17 81 66 27.29±1.25 131.77±4.91 86.60±3.03 12.61±1.20统计量 χ2=0.099 t=1.031 χ2=0.840 χ2=0.374 t=0.822 t=1.703 t=0.761 t=0.984 P 0.753 0.304 0.359 0.541 0.412 0.090 0.448 0.326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高危人群判定标准:具有以下1项及以上的危险因素,两次血压平均值收缩压120~139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80~89 mmHg;肥胖或超重(BMI≥24 kg/m2);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 mL,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长期膳食高盐,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除外[1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 μmol/L。

1.3 排除标准 未经过患者允许和同意;患者精神状态异常,行为能力不足等配合度不足者;患者不能理解并回答调查问卷,信息无法采集者;患者有并发症,不良反应及病情严重不能配合者;不符合此次实验诊断标准者。

1.4 中止标准 实验中出现患者病情恶化需要药物治疗者;发生其他疾病或不良反应需要治疗者;不能坚持自愿退出者。

1.5 实验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中医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观察。干预内容包括,①精神调摄:嘱放松精神、心态,保持规律作息。②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低盐低脂饮食,补充钾离子,适当补镁、充足的钙质,忌“三高”食物;尽量按照每人每日食谱“1234567”原则合理膳食,即1袋牛奶,每餐2两谷米,3份蛋白质,饮食4原则(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500 g新鲜蔬菜水果,6~9 g盐,7杯水。③根据体质进行健康调理:阳虚体质老年人多见,嘱少食寒凉、多食枸杞、羊肉等,平时可艾灸按摩足三里、关元、涌泉等穴位;阴虚体质类人群多形体较瘦,老年人居多,嘱平时少食温燥食物,多食甘凉滋润食物;气虚体质女性多见,嘱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大枣、桂圆等,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痰湿体质胖人多见,嘱多食萝卜、金橘等食物,少食肥甘厚味;湿热体质饮酒男性多见,嘱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苋菜、芹菜、冬瓜、黄瓜、藕等,少食辛温油腻食物,戒除烟酒;气郁体质女性多见,嘱畅达情志,多户外运动,食用陈皮、萝卜、金橘等具有行气解郁的食物;血瘀体质嘱多运动,多食山楂、萝卜、醋、绿茶等具有行气活血散结功效食物等。④穴位敷贴、自我按摩:常用降压穴位有太阳、攒竹、风池、涌泉、三阴交、太冲、百会、印堂、合谷、内关、大椎、足三里、丰隆、太溪等。⑤知识讲座:每3个月进行1次面向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饮食调摄、运动调摄等。并制作中医健康处方发放给观察组高危人群。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组织开展穴位按摩,传授降压八段锦、太极拳、保健体操等传统健身练功法。

1.6 观察指标

1.6.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人数 通过高血压知识问卷,共调查高血压知识10道题,每道题目按照1分计算,满分10分,记录得分≥6分的人数[11]。

1.6.2 血压 患者静坐5~10 min后检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连续测量2次,取平均值。

1.6.3 体重指数(BMI) 测量患者身高及体质量,计算BMI。计算公式:BMI=体质量(kg)/身高(m)2。

1.6.4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循环法经TBA-200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公司)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6.5 发病率随访 干预结束,记录患者高血压发病人数。

1.6.6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数比较(见表2) 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对照组1年后高血压知识知晓数较前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数明显升高(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干预后观察组高血压知识知晓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中医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数比较(n)

2.2 中医干预前后体重指数、高血压控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 组内干预前后比较: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BMI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观察组BMI、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中医干预前后体重指数、高血压控制改善情况比较(±s)

表3 中医干预前后体重指数、高血压控制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BMI/(kg·m-2) t P 收缩压/mmHg t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95 27.44±1.31 27.38±1.39 0.290 0.772 132.92±4.45 131.87±4.22 1.655 0.100观察组 98 27.29±1.25 26.77±1.91 2.259 0.025 131.77±4.91 130.17±5.55 2.127 0.035 t 0.822 2.552 1.703 2.401 P 0.412 0.012 0.090 0.017组别 例数 舒张压/mmHg t P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95 86.88±2.04 86.96±2.01 0.251 0.802观察组 98 86.60±3.03 85.65±2.91 2.238 0.026 t 0.761 3.616 P 0.448 0.002

2.3 中医干预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见表4) 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均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中医干预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s)单位:μmol/L

表4 中医干预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s)单位:μmol/L

?

2.4 中医干预后高血压患病数比较(见表5) 干预后组间比较,对照组高血压患病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表5 中医干预后高血压患病数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受到患者遗传因素、体质、生活习惯、高盐饮食、肥胖、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75%的患者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即H型高血压,且目前人数仍在上涨,年轻人比重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12]。Graham等[13]大样本流行病学证明,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单纯高血压患者高5倍,比正常人高2 530倍。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二者协同作用加重血管事件发生,女性发病风险(约增加28倍) 明显高于男性(约增加12倍)[14-1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也能加快高血压发病,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的代谢产物,在甲减、肝病及亚健康状态下造成细胞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水平升高,促进血管硬化、栓塞,在高血压基础上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16-18]。有研究表明,定期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检测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当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同时长期作用于人体,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比例高达11.3),而当同型半胱氨酸>13 μmol/L时,发病风险呈线性上升,且没有阈值[19-23]。故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 μmol/L)作为一项新的危险因素纳入高血压高危人群的防治检测中[24]。2011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中风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发表脑卒中指南,指出将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一级预防危险因素[25]。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尤其是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者进行干预、加强监控是预防高血压及急性并发症的重要方法[26],其中中老年人发生此类事件的风险更高,中医综合干预对此类疾病具有良好效果,因而对中老年高血压高危人群定期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并进行中医干预有重要意义[27]。

加大对高血压预防的关注,尤其是加强对中老年高血压高危人群的干预,开展中医干预疗法指导生活作息、改善饮食养生习惯对于高血压一级预防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显示,通过对高血压高危人群体质分型、干预的个体化、综合性中医预防随访管理,可以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及危险因素的认知,更好地指导生活作息,从而有效控制我国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28]。目前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预防工作逐渐重视,基层社区通过中医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机制,已经形成了一套高血压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操作流程与规范[29-30]。有研究显示,中医药在预防并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及脑卒中等并发症方面具有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症状、辨证施治并能有效干预血压的独特效果,既可以减少降压药的副作用,又发挥了中药的多组分、多通路、多靶点、多环节优势,更容易被广大中老年人接受[4]。

综上所述,中医预防保健管理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效果好,使高危人群知、信、行有所改善,扩大了中医“治未病”慢病防治领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心脑血管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