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组合类比推理能力培养路径的探析

2021-01-26徐剑萍

考试周刊 2021年10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培养路径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科知识点联系紧密,组合类比推理法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并推理出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或差异之处,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文章通过明晰推理概念、明确推理形式、明白推理过程三步曲来探析学生组合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的路径,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组合类比推理;培养路径

一、 路径之身——明晰推理概念

(一)组合推理

组合推理是指将已知的若干事物进行合并形成新的事物,通过分析推断出新事物的性质或功能的推理过程。组合的可能性很多,甚至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运用组合推理法可以形成很多,甚至是无数的新事物。由于被组合的事物本身存在差异性,因而推断出新事物的性质和功能也不尽相同。比如:1+1的组合我们通常会推理出=2,但是因为1+1事物本身的差异性,它们的组合就存在多种的可能,也可以推理出>2或<2。组合推理的外延是指所有通过组合形成的新事物。

(二)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过程。类比推理的构成是有客观依据的。客观事物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关联。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类比推理的外延是指一切通过比较推断出其他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所有推理。

二、 路径之形——明确推理形式

(一)组合推理

前述组合推理形成的新事物性质和功能不尽相同,新事物的属性就具有了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三种结果,优于组合前,等于组合前,劣于组合前。从教学角度看,一切的教学方式都是为优化教学成果、提升教学效能服务的,所以在讨论组合推理法时更多考虑的是组合即创新,希望组合后优于组合前。从这点思考,组合推理法的形式与组合型创新技法的形式不谋而合,主要包括以下5种形式。

1. 主体添加法

以某事物为主体,再添加另一附属事物,以实现组合创造。

2. 异类组合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事物组合,产生新事物。

3. 同物自组法

将若干相同的事物进行组合,以图创新。

4. 重组组合法

通过有目的地改变事物内部各个要素的次序,并按照新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以促使事物性质或功能发生变化。

5. 信息交合法

根据信息交合论的原理,在掌握一定信息基础上通过交合与联系以获得新信息,实现创造。

(二)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利用已知的知识理论去推导未知的知识,对相似的两类事物進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利用类比推理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将已学知识和将学知识进行有效联系。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行。”类比推理的形式主要分两种:完全类推和不完全类推。

1. 完全类推

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2. 不完全类推

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三、 路径之魂——明白推理过程

(一)组合推理

组合推理构建过程模式图,如图1所示。

“选择组合推理对象”的设计,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运用组合推理形式”的设计,采用问题设计或小组活动来合理运用推理形式,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知识梯度,进行发散性思维;“评价组合推理效果”的设计,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表格等形式来评价推理效果;“修正组合推理方法”的设计,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时修正推理的方法,达成效果的最优化。

1. 选择组合推理对象

在选择组合推理的对象时,一定要基于课程标准、学情及教材的充分研究。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再因不同学生年龄和学科教材体系的差异,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研究对象,也会有差别,如在小学科学和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对如何解读地图就存在差别。因此,需要教师多角度、跨学科、全面性地寻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研究对象进行有机组合,这是开展组合推理的前提条件。

案例: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水乡城镇》,以下均以此课为案例。

基于课标、学情和教材的研究发现,本课的难点之一是如何从区域人类活动变化中去感受水乡的变化,正确看待区域的发展。单纯从地理角度去分析,难点很难突破。此时有选择性地添加几则符合初一学生认知水平的历史资料(如下),有机地组合历史与地理知识来综合分析水乡区域的变化,能有效助推难点的突破。

资料1: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以鱼米为食,百姓“无积聚而多贫”。

资料2:两宋时期,苏州、湖州一带,常获丰熟,故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资料3:现代,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太湖流域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之一。

2. 运用组合推理形式

如何运用5种组合推理的形式,是选择单一形式还是多种形式组合运用,根据教学环节所需做到合理选择。并采用问题设计或小组活动形式开展,力求做到问题导向明确,小组活动有序。

小组合作活动:阅读如上三则资料,描述水乡的变化。本环节运用单一的主体添加法,在地理教学环节中合理添加历史史料。

3. 评价组合推理效果

如何检验教学环节是否有效突破,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评价。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提问、绘制思维导图、绘制表格、绘制年代尺等。评价的过程即是推理的过程,呈现出组合推理后事物的特征。成功的表现为:一方面知识点有效突破;另一方面通过选择的推理形式,学生将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化表现。

汇报:推断出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区域发展。根据推理的结果,学生容易意识到区域要发展务必要处理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地和谐,最后引导学生绘制出完整的思维导图。

4. 修正组合推理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来判定是否需要修正方法,如果评价结果未达标,需反思教学环节,做到及时修正,修正需要重新思考组合对象的选择,推理形式的运用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达成效果最优化。反之,评价结果达标,则无需再次修正。

通过问答形式,了解到学生该难点已有效突破,知道水乡历史上并不是一直都是“鱼米之乡”,中国历史上“北民南迁”及南方统治者的大力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才逐步发展成为“鱼米之乡”。同时,今天的现代化城镇的发展,水乡孕育出来的古城镇面貌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水乡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通过评价,学生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区域的变化,感受到了人类活动对水乡发展的影响,树立了正确的人地观。评价结果达标,组合推理方法无需再次修正。

(二)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构建过程模式图,如图2所示。

“创设类比情景”的设计,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习兴趣;“分析类比属性”的设计,有效提高学生事物分析能力;“推断类比结果”的设计,利用类比推理图(如图3所示),学会类比推理方法;“呈现类比成果”的设计,利用图表或思维导图将抽象化的知识进行具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创设类比情景

教师创设精彩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情景,利用情景化有效开展教学。情景的设计仍需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通过创设合适的类比情景,让学生能有效开展类比推理,尝试自我学习。

案例: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第三课,以下均以此课为案例。

本课包括三课时,分别学习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同为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原因、革命性质、革命结果和革命意义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共性。因此,本课可充分利用类比推理法进行教学,有效创设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类比推理情景。

2. 分析类比属性

类比对象各属性特征的分析,是教学中知识点落实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特征前需先明晰类比属性,此环节是为推断类比结果作铺垫。属性特征分析需透彻,便于学生理解类比对象之间某些属性具有的相似性。

第一课时《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的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归纳革命性质、总结革命结果,提炼革命意义。这为后面两课时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学习奠定了基础。

3. 推断类比结果

根据已知类比对象某些属性具有相似性的情况下,利用类比推理模式图,有效推断出其他属性也具有相似性。A、B两个事物尽管许多属性相同或相似,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事物,总会有某些方面的差异,因此,有可能d属性正好为A事物所有而为B事物所无。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

在后面两课时《美国的诞生》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学习中,学生分析其革命原因、性质、和结果属性时很容易发现这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三大属性和英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推理出美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英国也具有相似性,这属于完全类推形式。其中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与英法的差异及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双重性,学生也较容易理解。

4. 呈现类比成果

利用图表和思维导图形式将类比结果完整呈现,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以后能有效运用此方法,将已学知识点和将学知识点进行联系,尝试自我学习和整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利用表格形式(如下表),将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进行归纳整理和呈现。

四、 结语

总之,组合类比推理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一种教學思想,也是一种学习认知方法。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知识或同一学科不同模块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组合类比推理的能力,学会构建学科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组合类比推理思想的渗透和培养,利用组合类比四步骤推理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贾虹.创新思维与创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赵瑞国.浅析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J].学周刊,2011(9):160.

作者简介:

徐剑萍,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开元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与社会培养路径
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摭谈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