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12-13王升可
王升可
摘 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读史明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元联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也可以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更要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在观察中学会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历史与社会;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C-0018-02
一、纵横捭阖,多元联系
辩证唯物史观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彼此有联系的统一体,任何事物和它周围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孤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尝试将各种历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分析,通过多元联系的方法找到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
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时,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关心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内容,而应该让学生将眼界放得更开阔,了解当时世界各个国家的状况,分析欧洲各国的发展趋势,并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状况,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并合理分析它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将一些和课文《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视频资料整理起来,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当时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并进行多元联系,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怎样的作用,同时还要了解一下当时远离欧洲的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它们的崛起对于欧洲的优势地位是否有冲击,这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进行多元联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表格的形式分析自己查询到的各种资料,整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情况,并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启示,找到战争爆发的原因。在这样多元联系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可以更为开阔,他们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再狭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各种事物的彼此关系,并分析其联系。
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将各种历史问题联系起来分析,还要让学生学会将历史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理性分析找到彼此关系,以史为鉴。
二、与时俱进,变化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中,这个世界不仅是彼此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同时也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在分析历史事物的同时联系社会现实,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事物,这样才能在分析事物时更加全面。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这一课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事物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学习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资料:“英国科学家培根在提到我国四大发明的时候说,它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的人物,对人类事业做出过比这更大的影响。”“19世纪初,西方发明火车,鸦片战争后,火车传入了中国。”“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等事物相继从西方传入中国。”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近代后却又变成从西方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尝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历史问题,学生在分析中可以发现,封建制度虽然曾经给中国带来一定的文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出现了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问题,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此造成了中国的科技渐渐落后于世界。只有学会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才能从这些材料中探索得到答案,提高历史感悟。
这个世界上“不变”是相对的,而“变”是绝对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从而学会更加客观地分析事物的本质。
三、一分为二,全面评价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是相互对立统一的,所以唯物辩证法还要求人们能够学会如何全面地看待事物,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各种历史事件,判定各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只有一分为二才能更加全面地分析事物,不会有失偏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时要注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评价更加全面。
在学习《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和美国经济发展有关的内容,在经历了战后萧条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起飞的现象,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时在电气、钢铁、建筑等行业上出现了相对高涨的场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下,这是否说明美国的经济就真的到了春天?在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学生很快发现要从两个方面看待当时经济高涨的现象,从一方面来说,工业产量的确猛增,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变。再经过仔细分析学生可以发现,美国二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表象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危机,那就是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结果造成了生产过剩的现象,这预示着经济危机即将到来。通过全面评价美国二十年代的经济问题,学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学习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出台的各种法令,学生就能理解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出台这些法令。罗斯福正是看到了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才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整顿银行、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减少粮食产量、提高收购价格,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法令。
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太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一分为二客观地评论。
四、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有的学生往往只是浮光掠影地一带而过,忽略了通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现象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而要观察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必须观察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就要注重训练学生透过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
通过对《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20世纪的基本局势有初步了解,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要尝试透过现象观察到本质原因。辛亥革命的出现和孙中山以及兴中会、同盟会的创立是分不开的,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教师要让学生尝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情况进行分析,中国作为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获取的利益转送给了日本,中国非但无法享受战胜国的待遇,还遭受掠夺,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当时列强对中国进行掠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除了有一些爱国志士、清政府的支持和列强忙于一战无法顾及等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了解到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样的分析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找到本质,促进他们学习。
历史的本质往往会被现象遮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透过历史的现象挖掘出其本质特征,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要学好历史,掌握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还不太成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加强引导,在潜移默化地指导中促使学生一步步掌握如何使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从而以史明智,全面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之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上旬,2015,(8).
[2]孔令健.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