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特应性皮炎血清特异性IgE和斑贴试验结果的临床分析①

2021-01-26杨素莲朱国兴卢荣标陈家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斑贴食入变应原

杨素莲 谢 阳 朱国兴 卢荣标 陈家敏 赖 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性病科,广州 510630)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特应性湿疹,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顽固瘙痒和多形性皮损为临床特征,多为终身患病、难以根治。全世界范围内约15%~30%儿童受AD影响[1]。我国近20年A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AD通常自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发病,患儿常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倾向,称为“过敏进程”,AD是过敏进程的第一步,而这一时期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2]。AD引起的瘙痒、睡眠障碍以及疾病的慢性迁延和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由于目前尚无根治AD的理想方法,因此有效预防和降低其复发非常重要。AD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能阐明,但国内外研究均认为其与家族遗传、复杂的免疫学机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3-4]。诱发AD复发加重的免疫学因素主要可分为吸入性变应原、食入性变应原、接触性变应原和感染4个方面[5]。健康教育、寻找和回避变应原因素是预防和治疗AD的基本策略,因此了解儿童AD患者变应原分布特征对防治AD及宣教具有重要意义[6]。临床筛查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常用检测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sIgE)的方法,而检测接触类变应原常用斑贴试验[5]。本文通过对血清sIgE抗体的检测和斑贴试验回顾性分析我院138例2~14岁AD患儿吸入性、食入性和接触性变应原检测结果,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的2~14岁AD患儿,诊断标准符合Williams临床诊断标准[7]。排除标准为:①受试部位有色素、瘢痕、鲜红斑痣或其他瑕疵者;② 2周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3 d内系统服用过抗组胺药者[8];③不能配合完成操作者。共收集138例AD患儿进行血清sIgE测定,其中男性83例,女性55例,年龄2.5~12.8岁,平均年龄8.3岁,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同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38例AD患儿中,43例进行日常生活系列斑贴试验,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9.3~12.8岁,平均年龄11.2岁,依从性100%,试验过程无脱落。患儿均来自广州及周边地区。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患儿的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仪器与试剂 SM-3自动化酶免分析仪(北京天石医疗用品制作所);变应原包括吸入性9种:杂草(车前草/艾蒿/蒲公英)、蟑螂(美洲大蠊 /德国大蠊)、羽毛(鸡毛/鸭毛)、兽毛(猫毛/狗毛)、花粉(春季/夏季)、粉尘螨、真菌(链格孢/烟曲霉/多主枝孢)、桑蚕丝、鲜花(康乃馨/勿忘我/红玫瑰),食入性变应原10种:牛奶、鸡蛋(蛋白/蛋黄)、海鲜(蟹/虾)、淡水鱼(草鱼/鲫鱼/鳙鱼)、肉类(猪肉/牛肉/羊肉)、花生/大豆、芝麻、调味品(大蒜/葱)、谷物(小麦/玉米)、水果(芒果/荔枝/菠萝),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深圳博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日常生活系列接触变应原(45种)斑贴试验试剂盒(福建和众生物技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批号:20161001,20170901)。

1.2方法

1.2.1血清sIgE抗体检测 采集患儿和健康体检者静脉血3 ml,于室温下静置20~30 min后,高温冷冻离心机以3 000 g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2~8℃下备用(<7 d)。ELISA法检测,全部操作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所有试剂和微孔板平衡至室温,取所需用量的微孔板标记,血清样本使用样本稀释液以2倍稀释。阳性质控孔加入100 μl阳性质控血清,阴性质控孔加入100 μl阴性质控血清,其他检测孔均加入100 μl稀释后的血清样本,轻摇混匀微孔板置于37℃水浴箱孵育1 h。甩去微孔板中的液体,洗涤缓冲液清洗3次,将剩余水分吸干。向各孔中先后加入100 μl生物素标记抗人IgE抗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链亲和素结合物,混匀后分别于37℃孵育1 h和30 min,并至少洗涤3次,干燥后将显色剂加入反应孔,37℃下孵育10 min,加入终止液50 μl 终止反应,20 min内用酶标仪读取各反应孔的吸光度(OD)值。以OD<0.15为阴性,OD≥0.15为阳性。

1.2.2斑贴试验 参照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除去保护纸,将受试变应原贴敷在患儿背部脊柱两侧正常皮肤,固定后以手掌轻轻压,使其充分接触皮肤。患儿试验期间局部避免激烈运动、湿水、搔抓。48 h后将斑试物揭去并做好标记,30 min后观察结果,同时于72 h、96 h分别进行第2次、第3次结果观察及判读。结果判定按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ntern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research group,ICDRG)推荐的标准进行:①“-”为阴性反应,皮肤无任何改变;②“±”为可疑反应,仅有轻度红斑;③“+”为弱阳性反应,红斑、浸润、可有少量丘疹;④“++”为强阳性反应,红斑、浸润明显、丘疹、水疱、反应可超出受试区;⑤“+++”为极强阳性反应,红斑、浸润明显、丘疹、出现水疱、大疱,反应超出受试区;⑥“IR”为刺激性反应。阳性率=(弱阳性例数+强阳性例数+极强阳性例数)/受试例数×100%。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清sIgE抗体检测结果 138例患儿变应原sIgE吸入组(总IgE抗体2) 和IgE食入组(总IgE抗体1)检测结果阳性率为57.97%(80/138,OD=0.407±0.208)和47.10%(65/138,OD=0.368±0.07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00%(3/30,OD=0.166±0.007)和3.33%(1/30,OD值0.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入组检出率前3位分别为粉尘螨、蟑螂(美洲大蠊 /德国大蠊)和兽毛(猫毛/狗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入组中牛奶、鸡蛋与海鲜(蟹/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AD患儿血清sIgE检测结果[例(%)]

表2 43例AD患儿斑贴试验结果[例(%)]

2.2斑贴试验 43例AD患儿斑贴试验阳性35例,总阳性率81.40%。其中1种变应原阳性13例(37.14%)、2种阳性8例(22.86%)、3种阳性9例(25.71%)、4种以上变应原阳性5例(14.29%),前3位常见变应原依次为氯化镍、氯化钴、硫酸镍与甲醛并列。见表2。

3 讨论

AD的发病和遗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不同人种、不同地域中诱发AD的环境变应原种类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Ⅰ型变态反应可能是AD重要的始发和维持因素[9]。AD患儿暴露于过敏原后,机体产生IgE诱发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介导急性炎症发生[10]。本研究结果显示AD患儿吸入组和食入组血清sIgE阳性率分别为57.97%和47.1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国内外数据相符, 提示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A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0-11]。另外,吸入性变应原中粉尘螨、蟑螂(美洲大蠊/德国大蠊)、兽毛(猫毛/狗毛)sIgE阳性率升高,该结果与相关报道不完全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各地区环境、气候、文化差异有关[12-13]。广州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尘螨、蟑螂容易生长繁殖;而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本地区养狗、猫等宠物的居民越来越多,儿童又喜欢与宠物玩耍,从而增加了AD的发病风险。因此在疾病宣教上应注意教育家长改善环境卫生,建议采用湿式打扫、加强室内通风、晾晒被褥及避免接触宠物等措施以减少以上变应原的吸入。

国内外研究显示牛奶和鸡蛋是AD患者最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本研究结果与文献相符[10-11]。本研究数据提示虾蟹类海鲜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广州地区处于沿海、本地居民喜食海鲜的习惯有关。该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病史适当指引家长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以减少AD的诱发风险。

接触性变应原在AD中的作用在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议。国外文献报道健康儿童人群中斑贴试验阳性率可达13.3%[14]。但越来越多研究证明接触性变应原参与AD的发生[14-18]。在欧洲超过15个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儿童AD患者斑贴试验的阳性率大于50%,并且和AD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北美的AD患儿斑贴试验阳性率更高,约为75.4%[15-16,18]。斑贴试验阳性的AD患儿中,约57%~77%有阳性结果相关的临床表现[14,16]。美国接触性皮炎学会的指南建议:对于病情稳定的AD患者不需要进行常规斑贴试验,但对于难治性、不明原因加重的、特殊部位的AD,推荐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变应原[19]。说明斑贴试验在AD诊治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迄今为止,国内尚未有针对AD患儿的斑贴试验结果报道。本研究仅对138例AD患儿中的43例患儿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率81.40%,较接近北美的文献数据。其中有 62.86%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提示多元性致敏也可能是部分AD患儿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斑贴试验结果显示前3位常见变应原依次为氯化镍(12/43,27.91%)、氯化钴(10/43,23.26%)、硫酸镍和甲醛(9/43,20.93%)。国外多个AD患儿斑贴试验结果均显示镍金属为最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钴金属阳性率也在前5位[14,17,20]。日常生活中镍金属暴露因素众多,如手机、钥匙、拉链等。此外,坚果、巧克力和豆类植物等食品中也含有镍元素[21];钴金属存在于日用品中,如玻璃、颜料催干剂、彩色瓷器、合金和牙科材料中,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挥发性的变应原,欧美AD人群常见对各种香料显示阳性[14,17,20]。但本研究斑贴试验阳性结果第3位的还有甲醛。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我国人民较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种香水类化妆品,另一方面,甲醛多存在于建筑材料中,我国近二十年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城市化,人们接触建筑材料的机会较从前明显增加,生活中难以完全避免,应引起医患双方的关注。

综上所述,血清sIgE抗体检测和斑贴试验有助于临床发现AD患儿的吸入性、食入性和接触性变应原,尘螨、蟑螂、动物毛、牛奶、鸡蛋、虾蟹类海鲜、镍和钴金属制品、甲醛可能是诱发本地区儿童AD发病的重要过敏原,在日常诊疗中应该细心加以甄别。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期待未来的研究能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斑贴食入变应原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斑贴试验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瘤胃积食的诊断与治疗
武汉地区54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谱检测结果分析*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吃高盐食物易致癌吗?
药物斑贴试验对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诊断的探讨
复方甘草酸苷对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