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新提升
2021-01-25李荣荣
李荣荣
摘 要: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获取资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谣言的大肆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地,2020年新冠疫情作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席卷全球,一时间国内外关于疫情防控的谣言和虚假信息频出,导致社会公众真假难辨。而高校学生作为网络活跃用户,因为自身群体特点更易受负面信息的错误引导。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拓展工作范围,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不断与时俱进,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媒介素养,提升网络话语能力。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正处于历史转折点上。对于“培养什么人”这一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考察之时便提出了答案,新时期的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爱国、奋斗、求真、实干”的优秀青年。为了完成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更好地服务大局,高校辅导员必须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交媒介工具也日益兴起,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断拓展、发表个人言论的方式不断多元。高校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其群体基数庞大,且可自主支配时间较为充裕,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这使得每一位参与到网络话语实践当中的学生在影响网络环境的同时也被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互联网的发展,扩展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而在疫情期间,一方面社会各界对疫情信息格外关注,但在海量信息中裹挟着众多虚假、偏激的负面消息,高校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社会阅历尚浅,容易受到这些负面消息的干扰,会对自身的心理和认知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长期的居家学习让高校学生在时空距离上脱离了辅导员的视线,这使得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动态更加难以把控,增加了实际工作的强度与难度,这对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话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席卷全球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原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秩序。全国各级各类的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纷纷将“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居家学习成了学生们的常态化学习生活方式。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正处于常态化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线上学习”可能都会成为高校学生的日常状态,这使得学生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与频次都大幅增加,接受网络上多元信息的时间也在增加,然而在多元信息同步推送的过程中,各类不实报道、片面报道、虚假言论也裹杂其中,对高校学生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群体活动特征,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对各类网络信息的反应与认知,针对偏激、消极等恶劣负面影响进行合理的纠正与正向引导,是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们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难题。
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在后疫情时代对网络信息的获取与认知、以及在网络世界中的言论与思想,对学生自身、网络环境、甚至是整体社会风气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舆论引导能力与网络话语能力亟须提升。
二、当前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探讨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做的是正确认知当前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通过笔者分析,可知当前我国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传播主体多元化。
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参与主体是多元的,并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参与,完整的高校网络生态环境应该涵盖了高校教师、高校学生以及监管者三方主体。其中,学生是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扮演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也是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另一方面,他们同时也是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监督者和管理者。
第二,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传播载体多元化。
由于互联网的更新换代和广泛应用,随着使用场景的增多、使用功能的拓展和使用人群的增加,使得当下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更加多元化。现在高校网络生态环境已经远远不再拘泥于互联网的匿名发帖,诸如微信、微博、QQ、知乎、豆瓣等移动社交平台的流行,人们生成和傳播观点的渠道愈发多元,这使得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监管难度也更大。同时,随着自媒体的普及,许多学生自己拥有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他们不再单纯是观点的接受者,而已经转变为观点的生产者和制造者,这一改变对于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塑造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第三,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传播内容多元化。
由于互联网自身的匿名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使得当下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质量总体上不容客观,各种错误观点甚嚣尘上。针对社会上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除了正面积极的主流言论之外,还往往会充斥着大量消极的不当言论。由于高校学生群体的心智尚不成熟、社会阅历不足、信息甄别能力薄弱,随着这些消极言论的大面积蔓延和传播,使得他们往往会在猎奇心理的驱动下,在不知不觉中便受到这些不良言论的影响,扭曲他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较大阻力。
三、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基本传播特征为进一步地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条件。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把握住互联网的有利条件,不断创新开拓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其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互联网增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度。
当前,互联网的普及诱发了学生对其强烈的依赖心理,以微信、微博、知乎、豆瓣等App为代表的一批移动社交媒介与知识分享平台占据了高校学生日常娱乐生活的半壁江山。与之相比,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式单一、内容乏味,难以吸引高校学生的关注与参与,教育效果收效甚微。而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则会有效缩短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与传播力。
第二,互联网提供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工具。
既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通过专题讲座、线下授课等方式开展,学生主体感不强。而依托互联网技术,则能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当下流行的“微课”与“易班”创新模式为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供动态化的知识内容,联结校园文化、学习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新方法、新工具、新媒介,对高校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熏陶,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
第三,互联网提高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内容刻板,对老师和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老师难以运用更多的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而学生也难以提高参加其中的兴趣,造成两难的情况。但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思政老师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高意识形态的传播力。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基本传播特征同时也对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阻碍。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把握互联网有利条件的基础上,需要了解当前阶段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网络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网络生态环境的开放性容易诱发高校学生错误思潮的产生。
互联网自身有着开放、自由、多元等天然特质,然而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生态环境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使得大众可以自由的生成、传播、浏览海量的网络信息。然而在这些海量的网络信息中,不仅涵盖了优质的信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裹挟着许多错误消极的思想。但是,高校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阅历尚浅、自控能力不足,辨识能力和抵御能力薄弱,极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诱惑和鼓动,进而产生负面的行为偏差,偏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准则。
第二,网络生态环境的隐匿性为不当言论的大肆传播提供了便利。
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势严峻,少数极端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频频透过网络对我国高校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文化输出与文化渗透。而网络生态环境的隐匿性特征为这些居心叵测之人的罪恶行径提供了遮蔽效果,使得网络上不当言论的传播更加猖獗、更加隐匿、更加广泛,严重冲击和挑战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严重威胁了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使命。
第三,网络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渠道众多、传播速度迅捷,部分居心叵测、另有所图的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恶意传播不良言论以及负面思想,并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二次加工、重组、拼接,放大社会问题、渲染恐慌情绪、激化社会矛盾,从而来调动广大网民的负面情绪,由此在网络环境中人为制造不良的网络氛围。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也是互联网信息的主要受众,其思想以及行为必然会受此影响,产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抵制,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四、当前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的主要瓶颈
当前,我国高校网络生态环境在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以及传播内容上都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然而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并未完全适应这一现状,他们对于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等的运用能力仍处于较为低阶的水平。新媒体应用技巧的匮乏,使得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普遍较为薄弱,主要面临以下几个瓶颈:
第一,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理论欠缺。
虽然当前绝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都拥有高学历,但是他们往往并不是新闻传播专业科班出身,对于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受众与特征不了解,对于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更加认识不清。在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只能凭借自己对于电脑、电视和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和认知程度摸着石头过河,原创内容和高阶应用少。高校辅导员在尝试借助新媒体工具时往往仍会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从而导致他们对学生群体们潮流的了解与认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此外,由于高校辅导员日常的工作繁琐且复杂,而新媒体的信息收集与整合又需要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使得他们缺乏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的条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第二,高校辅导员的媒介运用范围较窄。
当前绝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都会使用手机或者是互联网获取资讯信息,但是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话语能力却面临着高参与率与低渗透率的困境。高校辅导员的媒介运用范围往往较窄,方式相对单一:往往高校学生善于运用各式各样的媒介工具,甚至还有还包括了部分海外社交工具(例如:推特、脸书等),但是高校辅导员基本上却只能通过QQ和微信了解、联系学生,即便如此,由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特定关系,使得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动态内容向辅导员分享,加之每个学生对各种媒介工具的使用偏好不同,也使得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把握难上加难。
第三,高校辅导员的媒介批判能力较差。
当前,网络环境复杂,信息爆炸化、碎片化,且各种信息鱼目混珠。虽然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浏览过程中都注重辨别信息的真伪,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信息甄别的有效手段,对海量信息缺乏校验与筛选的有效的措施。新闻媒体的各类报道、网络平台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推送、KOL们的观点输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虽然高校辅导员具有媒介批判的主观意识,但是行动力与自觉性较差,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主动求证以及评价方向的预测与预防。
五、后疫情時代对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的新要求
在疫情期间,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受限于客观环境,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无法实现往常在校期间的面对面谈心,增加了双方沟通的难度。因此,高校辅导员如何依托网络工具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以及身体状况等各方面信息,如何有效避免和减少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侵害,成为了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也对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话语能力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
第一,高校辅导员捕捉网络信息的及时性。
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该提高对于网络信息的敏锐性,不断提高信息捕捉效率、加强信息筛选能力、强化信息整合能力。高校辅导员应该提升自身对于网络信息获取的能力,对于网络上发布的事件动态以及相关言论,特别是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要做到第一时间的获取与了解,并研判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预期影响,从而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尽早应对、及时处理,打好网络舆情教育的攻坚战。
第二,高校辅导员开展线上沟通的有效性。
当前,线上沟通主要有文字、语音、视频3种方式,它们各有特点,高校辅导员应该知晓不同沟通方式的优缺点,在不同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恰当的工具和方式进行师生间的沟通。疫情期间,高校辅导员除了需要发布相关的防疫要求、防疫知识、学业安排等通知外,还要同时肩负起心理疏导的重要责任。特别是疫情暴发前期,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令人痛心的社会新闻,长时间浏览此类信息会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疫情后期,对重点疫情区的学生心理问题也要着重关注,心理疏导不可避免,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沟通方式上需要做出转变,提供行之有效的沟通。
第三,高校辅导员调整自我心态的重要性。
特殊时期,高校辅导员更应注重对自我工作的总结与梳理,积极应对挑战。高校辅导员面对众多情况各异的学生,回答各种问题,同样也接受着抱怨与质疑。自从网上教学开展以后,辅导员在关注学生思想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特殊时期,毕业年级学生的考研、就业、留学等也给辅导员无形之中带来了压力。因此,高校辅导员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不断调整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六、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
针对后疫情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顺应时代要求,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高校辅导员需要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持续提升专业技能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集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工作,因此它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十分丰富且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此次疫情的出现地考验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播学知识的了解与运用。甄别信息真伪、及时遏制谣言、稳定学生情绪,高校辅导员需要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不能一味地依靠既往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要拓宽学习渠道,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库,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第二,高校辅导员需要拓展思政工作载体,切实提高网络话语能力。
在自媒体爆炸式发展的助推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供选择的载体与平台日益丰富。在此机遇下,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拓展工作载体,尝试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开通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号、匿名提问通道、微博、抖音等,通过创新沟通方式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合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参与社会舆论。
第三,高校辅导员需要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导向。
一般而言,焦点事件会快速发酵为网络热点舆情问题。在疫情期间,许多国内高校纷纷登上微博热搜。在应对和处理这类突发事件时,单纯依赖高校辅导员是无法有效达成目的的,有时候甚至会促使事件向更加极端的方向发展,引发次生舆论危机。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重点培养一批学生“意见领袖”,带领他们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措施,形成合力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导向。
第四,高校辅导员需要注重朋辈交流学习,合理疏导自身负面情绪。
作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重要的引领者,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在疫情期间,高校辅导员不仅仅需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也要兼顾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课程和朋辈交流学习,及时缓解自身的工作压力,疏导自身的负面情绪。在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需要提升自己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加强自身的网络意识和把控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七、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高质量开展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提升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后疫情时代,高校需切实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途径,不断探索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实践环节和教学形式。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将促使高校不断发挥育人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有利于全方面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
在我国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好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人人有责。高校大学生是当前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易受诱导、认知不足等群体特征使得他们已然成为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高校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话语能力,认真引导学生成为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者,将成为未来一个阶段我国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应有之义。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推进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念,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网络生态环境。
第三,有利于深层次实现高校教师职业价值。
提升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同样有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价值的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诸多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途径,特别地,在高校辅导员职业专业化发展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仅有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老师。大家既是师生也是网友,学生也不是只能一味听从老师的引导,可以通过探讨互相了解。这将十分有助于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专业技能、强化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推动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八、结语
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积极运用网络工具对学生开展有效的舆情管控与引导,将是高校辅导员今后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高校赢得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推进职业能力建设的核心工作。辅导员要转变思想,做好角色的转换,努力提高自身网络话语能力,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积极探索合适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做好学生的网络规范引导和网络素养教育,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R].2014-03.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R].2017-09.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2017-02.
[4] 陈启胜,隗玉梁.辅导员系统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6,(4):53-56.
[5] 方楠.网络社群视域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13-19.
[6] 戶国栋.高校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重意识——规律意识、资源意识、网络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102-105.
[7] 石丽琴,梁燕.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探索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发展实践指向——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125-128.
[8] 孙文建.疫情舆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2):37-40.
[9] 王显芳,牛小游,安利利. 论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升——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视角[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57-159.
[10] 杨增岽.突发重大疫情防控中的话语权提升与信心培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8-11.
[11] 赵战花.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分析[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