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

2021-01-25张军成吴健敏

关键词:理论习近平科技

张军成 吴健敏

摘 要: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理论根基,围绕自主创新的道路指向、以人为本的价值旨归、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安排和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的蓝图构想,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理论体系,为我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核心要义;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略,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科技创新做过多次理论阐述和实践工作指导,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不仅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智慧和方案,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内在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正如恩格斯所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2],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也有其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不是新时代的空想物,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含有丰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技观基因,同时我们也不否认其内在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科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联系。

(一)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借鉴与发展

作为一名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作用认识进程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过程,是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观的继承中实现自身理论升华的。第一,关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认识。十七、十八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马克思、恩格斯以其逻辑性的理论表述对经济领域的发展做了独到的分析,即使他们没有明确提及“科技创新”的概念并以文字表达呈现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的论断,但在《共产党宣言》中一些论述表明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态度,如“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4],“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業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5]撇开其他内在含义不谈,单单从马克思认为机器、化学元素、电报等的使用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来说,马克思以朴素而又深刻的理论揭示了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的巨大力量。第二,关于科技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内在关联。马克思指出:“社会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求,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前进。”[6]这里马克思认识到新技术的产生在于人民群众的潜在需求,他归根到底是站在群众立场上谈科技创新的。第三,关于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调与平衡。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7]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与资源耗费、环境问题的积累息息相关,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对科技创新的双重作用已经有了辩证的认识,并作了科学的分析,为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奠定了理论根基。

(二)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思想关于科技创新认识的继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科技发展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一五”计划开始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走上了建设现代化之路,着眼于科技创新的经济建设作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指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我们要从只能造桌子、椅子的现状迈向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只能靠科技创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贯穿于毛泽东全部的理论脉络之中,也是其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线索。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做过不同的科技创新理论论述,但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各方面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百废待兴,毛泽东对科技创新的理论内涵都是基于当下经济发展水平的表达,最基本的有关科技创新的理论都是围绕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建立初级科研机构、培养科研人员、突破基本的科技创新技术限制和普及基本科学知识等展开的,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下建立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和留学生归国热潮、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等,都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科技思想指引下实现的,内含的科技创新思想都是当时前瞻性的、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理论凝练,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多个“第一”,如第一颗原子弹、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等,为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和实践做了基础性的铺垫。

(三)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理论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中国和世界,在世界科技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978年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指明四个现代化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重中之重,并着重开始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江泽民在此基础上强调“科教兴国”,以教育手段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深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胡锦涛同样对科技创新做了重要指示,指出我们要在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的基础上,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奋斗。在各届领导人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走上了特色之路,高铁、航母、人造卫星、载人潜水器等高科技成果累累,并以大国风范带领世界人民走科技共荣之路,共享人类福祉。

(三)新型举国体制: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制度安排

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其“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20]过去我国发展依靠要素驱动,进入新时代,我们要靠创新驱动发展,而对现有科技体制的创新是重要驱动力。为此,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协调,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化安排,发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作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构造良好的科技人文环境,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本质上是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21],“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22]。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政府顶层设计和市场决定作用相结合的科技发展策略,形成科创攻关强大合力。

第一,坚持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具体化表现,是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所在。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全面部署、统筹协调能力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检验的,突显在党对科技创新的方向引领、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危机应对和化解等宏观层面,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纵深推进的内在发展优势。

第二,建立健全鼓励、支持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在核心技术的短板比较明显,源头供给不足,部分技术与发达国家的供应链难以切断,但“关键核心技术是等不来、要不来的”,一要靠科研工作者的勠力同心,二者也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带动,如加强原始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给予相关科研人员精神鼓励,激励诸如企业、个人等“民间力量”参与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第三,强调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这是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的提法,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重点项目攻关实行“揭榜挂帅”政策,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尊重的体现。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他反复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23]与此同时,政府摒弃以前大包大揽的工作模式,留给市场一定的自我调节空间,利用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以市场驱动科技利益分配、责任担当及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处置权等,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设计是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最新表达,将助力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动力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四)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蓝图构想

自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这一理念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人类命运与共,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健康等各个领域,科技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科技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描绘的科技创新合作蓝图。全球科技创新的进步,既带来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既提升人类卫生健康水平,又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24]并强调,“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推动大科学计划、工程和中心建设,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25]

传染病预防是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面对的重大考验,其中疾病的防治就涉及人类科学技术发展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各国科技创新合作创造了现实与可能。习近平总书记以世界视野和历史性的眼光前瞻性地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合作的全球性影响,一是科技创新合作对全球污染问题的解决,二是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构建科技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向“創新之路”迈进,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举办了“创新之路”分论坛,达成了包括《“创新之路”合作倡议》在内的多项重要成果和共识。当前全球疫情肆虐,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各国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强调指出,“公共卫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要“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26]。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面向世界、放眼未来,为实现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达到世界性共识做出了前瞻性的理论表述,推动全球科技的世界历史性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与我国科技发展进程并行不悖的,它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得以检验,又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得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理论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性的充分诠释,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时代特色;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南,体现了习近平科技创新理论的科学性;为推动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理论的全球视野与道义追求。

(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27]。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条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实现科技创新的高端化、智能化,才能使我国大跨步的进军科技强国行列,“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8]

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充分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特征。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明确了方向。科技发展道路论、科技发展人才论、科技发展动力论等理论相继在科技实践领域得到论证,我国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迸发,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时代性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二)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以其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新时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含两方面的规定:一是明确了我国未来发展不是依靠劳动力、资源等要素驱动,而是凭借科技创新驱动社会进步;二是说明了我国创新不是以发表高水平文章为目的,而是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以实际科研成果促进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制度、文化、管理等的全面创新,以成型、成熟的科技创新成果充当社会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加速器。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指导思想涉及面广,既指出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目标要求,还规划了未来科技创新的目标蓝图,对道路、制度建设、人才、伦理规范各方面都做了符合我国科技发展进程的要求与规划,这也映射出其它领域的发展规定,体现了“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的发展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正是“以创新促发展”的开放性表达,基于它的指导我国各省市在结合各自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了獨有的发展规划,建立不同模式的“标准创新示范基地”,以不同领域的联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倡导国际间企业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以期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在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我国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对经济的驱动性发展有了全面、科学的理论指南。

(三)为推动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带有中国基因的世界性成果,它的存在与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其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与脉络,推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积极构建。随着“地球村”纵深发展,人类命运与共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需要不断的实现其内在要素的深度探索。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发展态势如此猛烈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全球进步与发展,尤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的情况下,科研成果的全球性交流与共享显得格外重要,“科技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致力科学研究的人,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29],并强调,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多领域的以及深层次的,尤其拓展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为主的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主动提出科技创新新议题,主持或参与国际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等。以科研论文为例,中国同世界上18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著论文的创作,国际合著论文在SCI中国论文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增加,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实力相较而言有明显的增强趋向。

在面对随着科技创新深度发展所出现的伦理问题上,中国一方面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世界性普惠,如杂交水稻技术、疟疾诊疗法等,另一方面也从科技创新成果的向善思虑,认为技术不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科技工作者要不忘初心,以创造美好世界为根本目的。麻省理工学院未来生命研究院创始人马克思·泰格马克谈AI技术时指出:“这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全世界应该向中国学习或从中受益的一种智慧”[30],每一项科技创新研究从一开始就要厘清界限,科技创新成果到底是向善还是向恶。在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我国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既促进了中国自身的科技创新,同时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实力,主动为世界贡献更多的解决科技难题的智慧和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它紧密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论断,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科技理论和实践基础。面向世界,构想了“科技—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以实际行动促进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取得新成果,为推动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J].中国航天,2014,(2):4-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12][13][28]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29.

[4][5]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2.

[6] 刘巍,周琬.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及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1,(1).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74.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6.

[10] 薛澜,柳却林,穆荣平.OECD中国创新政策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7.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9.

[14][15]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30,(2).

[1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

[17] 张志坤.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DB/OL].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2019-12-26.

[18][19] 习近平.习近平一年前提出的“五个追求”引领绿色发展[DB/OL].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2020-04-29.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7.

[21] 王瑞军.构建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DB/OL].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2020-05-27.

[22]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6-06-01(002).

[2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0.

[24] 王静.习近平论科技创新[DB/OL].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2018-09-04.

[25] 习近平.为实现我国探月工程目标乘胜前进 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N].人民日报,2019-02-21,(1).

[26] 习近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北京人大,2020,(4).

[27] 张新平,杨荣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发展与时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6).

[29] 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7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7.

[30] 李钊.科技向善 让AI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科技日报,2020-01-15.

猜你喜欢

理论习近平科技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科技助我来看云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