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学困生兴趣点,实现学习思想转变
2021-01-22廖小米
[摘要]面向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学困生研究,最根本的要素应当是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以及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思想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想方设法进行诱导,这样才能真正收到数学学困生转变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农村学校;学困生;兴趣;思想转变
作者简介:廖小米(1980-),本科学历,中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
面向农村初中学生的教学,一个重要的命题是如何矫正学困生.梳理相关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关于农村初中和学困生两个关键词的文献非常丰富,矫正的思路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客观地讲,这些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一线同行们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又难以发挥普遍性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面向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学困生研究没有把握住其中最根本的要素.在笔者看来,这个最根本的要素应当是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在此基础上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思想转变.抓住这两个要点,学困生的矫正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对学困生成因的探究,是矫正学困生的第一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农村初中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他们的有意注意听课的时间相当短,同时又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只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的过程中显得思维有一些迟钝,不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造成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一无所知……这些是必要的宏观分析.在进行宏观分析的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只有这样的大而概之的分析是不够的,学困生原本就是班级里的一个小群体,真正学困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不到.因此面向学困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是学困生矫正更加坚实的基础.考虑到学困生矫正是从兴趣入手并指向学习思想转变的,因此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往往更有针对性.从兴趣的角度来看,数学学困生的表现是有差异的,有的学困生本质上是喜欢数学学科的,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长期处于学困的状态;有的学困生则是因为没有成功的体验,故而渐渐地不喜欢数学学科的学习了……从学习思想的角度来看,应当认识到学困生的畏学心理并非一日形成的,其背后的原因,更多的是缺乏成功体验、缺乏积极评价引起的.笔者在教学中还曾遇到这样的个案:学困生宋某,进班时数学基础奇差,听课习惯、作业习惯自然也不好,是一个典型的学困生.笔者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发现这个孩子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都比较强,于是就进行了一个跟踪调査.调查结果发现,这个学生骨子里对数学是有兴趣的,但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由于对数学老师有想法,因而数学学习常常表现出一种抗拒感,于是导致了基础十分薄弱,而在应试形态下,老师对其评价又不会很高,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宋某进入了学困状态.很显然,这个个案中,学生身上也存在着典型的兴趣与学习思想的问题.类似的,只要对其他学困生进行研究,也可以发现在这两个方面存在问题.因此从这两个角度入手是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的.
基于兴趣的数学学困生矫正
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愈浓那注意力愈集中,观察力愈细致,反应也愈敏捷、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就最有成效.对于学困生而言,通过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矫正的最基本的动作.为了体现针对性,这里以上面所举的学生宋某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笔者注意到该生的想象能力与推理能力还是不错的,于是在寻找教育契机的时候,选择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内容为突破口,这是隶属于几何的内容,学生通常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是一个比较好的突破材料.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立体图形?有哪些可以看作平面图形?然后让宋某回答,宋某一开始眨了眨眼晴,笔者意识到他可能是对“立体”和“平面”的概念不太有把握,于是就向他解释,解释时采用了通俗的语言: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就是相纸上的画一样的.其后宋某就迅速地举出了一些例子,如讲台、桌子、椅子等,都是立体图形,而黑板上画的画、一张纸上的字等,就可以看作平面图形.这样的解释,意味着宋某大脑内的关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表象是比较清晰的,他自己加工起来应该是比较顺利的.相应的,在对其他学困生关注的过程中,笔者也注意用類似的问题进行了引导.等到学困生都能够比较清晰地构建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表象时,笔者再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指导他们: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大脑内的图景是清晰的,只要会由此及彼地推理,那数学就一定能够学好.
在这样的矫正过程中,笔者没有把兴趣的激发放在表面的努力上,而是从学生寻找数学素材、加工数学素材的角度,让学生在成功的学习过程中生成真正关于数学的兴趣.这种兴趣不再肤浅,因而能够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是真正的兴趣激发.
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笔者还注意引导学困生学习思想的转变.了解到学困生宋某的内在心理之后,笔者跟他进行了一次谈话,让他认识到学好一门学科,不能寄托在对老师的喜欢上,要立足于自己的成长需要.想想自己长大后,如果数学学科一塌糊涂,那是说不过去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包括宋某在内的学困生,都能够认识到学好数学对自己的意义,从而也就慢慢转变了学习思想.于是他们的数学学习也就慢慢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思想转变是学困生矫正关键
谈到学习思想的转变,笔者认为这是学困生矫正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如果说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数学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那么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藏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转变数学学习的思想,才能够为成功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从学困生的转变实际情况来看,学习思想的转変固然难度更大,但一旦学生的思想发生了转变,那他们的转变会非常明显.而且在笔者看来,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思想,是真正的治标治本之策,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想方设法进行诱导,这样才能真正收到数学学困生转变的效果.
总之,兴趣与学习思想转变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契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点,从而引导学困生发生真正转变进而达到矫正学困生的教学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