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教学优效 升值课堂“三力”
2021-01-22陈瑶
陈瑶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优效阅读教学策略:优效教学的基点——通研教材、反馈信息,把准学生学习起点;优效教学的燃点——引入智慧媒体、美化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效教学的亮点——预设生成相辅相成、教法学法同频共振,升值课堂活力、学习动力、师生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优效阅读 策略探析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实施,追求课堂教学实效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出“优效”的目标,用这样的目标引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深耕每一个教学环节,用最简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升值课堂活力、学习动力、师生能力。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总结:
一、优效教学的基点——把准学生学习起点
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因而教师要避免事倍功半的“倒推式”“原地踏步式”“空中楼阁式”的教学。所以,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此为基点开展教学,是追求教学优效的基点。
(一)通研教材,把握学科客观学情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通研小学六个年级全部的语文教材,对不同年级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才能精准定位,设计教学内容,追求教学优质量。
从2019年9月开始,小学语文全部采用统编版教材,因而笔者把一至六年级的教材都研读了一遍,认真研究比对,发现学生在各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例如,就统编版的小古文编排序列来看,从小学三年级就编排了《司马光》一课,接着是《守株待兔》《少年中国说》等10篇小古文,这对于刚开始使用统编版教材、从来没有接触过小古文这一文体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挑战性。执教《伯牙鼓琴》一文时,笔者以学生古文学习经验“零起点”为基本学情,教授学生学习古文最基本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准字音,理解古文大概的意思,合理停顿,化解学习难度,再进一步感受文中的知音文化。学生蓦然遇见小古文,不但没有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反而对新鲜的文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反馈信息,了解学生主观学情
学生经历了四年的语文学习进入高年级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差异,教师通过专项监测、教学观察、作业观察、谈话交流等途径,把握班级整体的语文学习能力、素养水平,能更好地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开展优效教学。
笔者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学生虽然很认真地朗读,但是还没有做到更好地表情达意,只要教师悉心指导,他们完全可以更上一层楼。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的时候,特别关注朗读的指导,从改正“的”字拖调、合理停顿、强调重点字词到合理利用留白、运用高昂低沉等不同语气表达真挚的情感、語言要有角色感等方面开展基本的朗读技巧指导。
例如:教学《白鹭》最后一个自然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时,不同的学生强调不同的词语“白鹭”“实在”“一首诗”,学生联系上文“不,歌未免太铿锵了”、下文“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反复比较揣摩后发现作者想要强调的是“一首诗”,再次朗读的时候,感觉就好多了;教学《松鼠》这篇文艺性说明文时,请学生以《动物世界》解说员的身份、配着经典的《动物世界》音乐朗读文章,学生沉下声调,平实而有磁性地开始尝试“解说”。
经过三个月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慢慢积淀朗读角色感,培养语感,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几次公开课都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激发学习兴趣——优效教学的燃点
(一)引入智慧媒体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更迭,电子白板、焦点系统等智慧媒体介入日常教学,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用好智慧媒体,将使语文课堂“事半功倍”。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语文学习策略单元的一篇文章,主要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词语、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的能力。笔者采用焦点系统,用抢答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第一轮:提问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学生快速默读、抢答。学生从这个环节总结了三个学习方法——带着问题读、发现规律读、跳读。第二轮:让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继续默读后回答问题——它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按照从快到慢的速度排序。学生非常紧张而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三轮:用这样的方法捕捉说明文《神奇的电子书包》一文中的重要信息。学生总结发现这样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阅读信息量比较大的文章。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收获了新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默读方法,不但会读一篇文章,而且会读一类文章。
(二)美化教学语言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美化”后的教学语言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燃学生的情感,带学生入情入境,对教学效率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伯牙鼓琴》时,为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知音情谊,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伯牙子期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来年中秋,伯牙兴致勃勃地来汉江边赴约。可是,天意弄人!(配乐:伯牙悼子期)山水依旧,不见子期的身影,见到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学生深情解读伯牙绝弦的情谊:“琴是弹给知音听的,知音不在了,弹琴还有什么意义?”“挑断琴弦,是为了纪念知音”“用摔碎瑶琴的方式祭奠知音”……学生身入其境,真正懂得了知音的可贵和痛失知音的悲哀。
三、正确处理关系——优效教学的亮点
(一)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新课标非常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但提倡课堂的生成并不是否定预设的重要性。只有充分预设,课堂才能清晰、理性地达成目标,才能更灵动地生成。同样,有精彩生成的课堂,才是尊重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预设和生成两者相辅相成,成为课堂优效的有力臂膀。
笔者就曾因教学流程的变奏而有过意外的收获。《三借芭蕉扇》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疑惑不解地问道:“老师,为什么孙悟空不一开始就采用假扮牛魔王骗取宝扇的方法,而要大费周折?”这个问题确实让笔者始料未及,因为在笔者的预设中并没有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倒很感兴趣。于是,笔者临时改变计划,决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孙悟空与牛魔王曾经是拜把兄弟,所以一开始孙悟空认为兄弟之间有难必帮,借把扇子应该不会很难。
生2:尽管因为“红孩儿”的事情,孙悟空确实惹恼了牛魔王夫妇,但是那是红孩儿有错在先。
生3:我觉得孙悟空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在孙悟空看来,牛魔王不应为了红孩儿的事再记恨自己。
生4:我觉得孙悟空并不想一开始就说谎,后来也是不得已出此下策。
短短的五分钟,学生与主人公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对话,对人物形象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甚至对作品情节的前因后果进一步展开了梳理,还激发了阅读整部书的兴趣。
(二)教法学法同频共振
衡量阅读教学活动是否优效,关键在于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学生语文能力是否提升,又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笔者曾经参与过《鸟的天堂》一课的磨课,教学描写鸟儿。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而文中有关鸟儿的描写是“动态变化”描写的一个典范。经过几轮磨课,最后这个片段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1.引导学生梳理描写鸟儿的时间顺序;2.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个时间段内根据鸟儿声音的变化和数量的变化描绘的三个场景——周围静寂、一鸟飞鸣、百鸟欢腾;3.引导学生感受鸟儿的特点,揣摩短句的表达效果;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并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篇题为“……热闹起来了”的有关场景变化的作文。在几次试课过程中,学生在教法、学法的共同推动之下,能够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有顺序、有变化、非常娴熟地刻画了一个个精彩的场面,取得了非常优质的教学效果。
在追求课堂“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课堂“优”效性,从而让语文课精彩纷呈、扎实有效、充满活力;让学生一课一新得,一课一成长,拔节生长,充满学习的动力;让师生共同增强能力、共同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