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互洽共融的有效途径

2021-01-22徐希浩蒋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材

徐希浩 蒋娜

【摘 要】要让劳动教育有效落地转化,除了开设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外,各个学科教学有机融入劳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挖掘小学数学教材“数学习题”“数学文化”“实践活动”中的劳动因子,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数学教材,劳动因子,有机渗透

国家以及全社会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转化?除了设立并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学科课程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以苏教版为例,小学数学课程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因子,使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互洽共融。

一、挖掘“数学习题”中的劳动因子,渗透“劳动立‘观’”教育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并启蒙学生的劳动意识,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材中的“数学习题”蕴藏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因子(见表1),这些习题中呈现的劳动场景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很多为学生所熟悉,让学生备感亲切。劳动者涉及各行各业的人,有学生,还有工人、农民、医生、邮递员、杂技演员……除了劳动个体外,还有劳动团体,如工程队、学校、村庄等。劳动场所范围也很广,校园内、家庭里、田地间、车间中……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习题中的这些劳动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农民的辛勤耕作、工人的辛苦做工、医生的救死扶伤、教师的教书育人、快递小哥的风雨兼程……除了感恩教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习题中的这些劳动元素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教育的契机可以是读题时的“无心插柳”,比如“小猴、小熊收玉米”,教师在引导审题时可插一句:“小猴、小熊真勤劳,我们要向它们学习哦。”教育的契机也可以是问题解决之后的“有心栽花”,比如“小华给树苗浇水”,待问题解决后,教师可进行教育,“小朋友除了给树苗浇水,也可以给家中的花草、爷爷奶奶种的蔬菜浇浇水,都来争做劳动小能手”。

挖掘“数学习题”中的这些劳动因子,让学生尊重和感恩劳动者,热爱和崇尚劳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挖掘“数学文化”中的劳动因子,渗透“劳动生智”教育

苏教版教材中的“數学文化”部分以“你知道吗”的形式出现,其中很多都蕴含了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整理如表2)。

教师应利用好这些资源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劳动能开启人类的智慧,激发劳动者的创造灵感,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产生和飞速发展与劳动人民的艰苦创造紧密相关,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智慧的结晶。除了“你知道吗”中的这些劳动因子,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发数学文化,可以适当介绍数学史料,讲讲数学家的故事。比如五年级下册《圆》单元,学习圆周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数学家刘徽创造“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故事,以及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介绍他们当时研究圆周率的成果。又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明朝数学家程大位的著作《算法统宗》,其著作讲述了很多劳动人民的数学智慧,例如很奇妙的乘法计算方法——“铺地锦”。

挖掘“数学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因子,有机渗透劳动生发智慧、劳动创造文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智力性、创新性。

三、挖掘“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因子,渗透“劳动促能”教育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既能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又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苏教版教学教材中有专门的“综合与实践”板块,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的内容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比如五年级下册,在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后,教材安排了“蒜叶的生长”这一内容。教师可设计一个延续二十天的“长作业”:在父母的帮助下,挑选蒜瓣,学习栽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定时浇水,观察并测量水中蒜瓣的根须及土壤中蒜瓣的叶片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分析数据,向父母或身边有经验的农户请教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

除了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内容设计出数学实践活动。比如四年级下册,教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从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中寻找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案例;或动手制作一件作品,使其能运用“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知识;或运用“三角形稳定性”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学生非常兴奋,寻找出了很多案例,譬如工人安装的空调支架、台球裁判码球用的三角框、农民犁地用的铁犁头等;设计出了树立在地面非常稳定的三脚架、三角形衣架、讲台上可以收拢粉笔的三角框;还有学生运用了这一知识,动手将家中松动变形的桌椅斜钉上木条,给院中倾斜的小树斜撑上小木棍。

以上这些实践活动均具有实践性、劳动性、知识性相结合的特点,让学生手、脑、心并用,在深化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又获得了劳动教育带来的能力品格。

面对当下少年“劳动缺失”的现状,劳动教育变得异常重要且刻不容缓。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需要挖掘出数学学科的劳动因子,将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互洽共融,联手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探究
浅析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构建高效课堂
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活”用数学教材,提高数学教学效能
澳大利亚IB数学教材特点的介绍
浅谈数学教学中“阅读”的思考
解读教材 纵横有度 系统规划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体会
理解教材 关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