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材 关注变化
2015-10-22吴春明
吴春明
[摘 要]教材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智慧,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弄清每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
[关键词]数学教材 课例 分析 反思 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27
前段时间,我听了两位教师教学“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两位教师对其中“试一试”部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听后颇有想法,现呈现如下。
课例一: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分数呢?
生(异口同声):想。
师(出示图3):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折。
……
课例二:
……
分析:
为什么要把长方形纸改为正方形纸呢?我想,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二是避免教师过度地关注不同的分法。上述两个课例,无论是第一位教师的第三种分法,还是第二位教师把正方形又改回长方形的做法,都是认识上走入误区的体现。
反思:
1.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智慧,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弄清每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教师只有准确理解教材,才能正确确立教学的目标及重、难点,才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追求理想的教学效果。
2.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既包括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能力,也包括操作、表达、交流的能力,还包括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信心、毅力、习惯、品质等。而且,学生的数学实际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主动建构,又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等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如教材从长方形改为正方形,正体现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
3.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