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数学教材,提高数学教学效能

2016-05-28吴桂花

考试周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效能数学教材初中数学

吴桂花

摘 要: 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始终贯穿和穿插着一根纲领性的“红线”——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抓手。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切实做好“活”用数学教材的工程,在科学使用、灵活使用,高效实用数学教材上下工夫,做好工作。本文就“活”用数学教材,提高教学效能做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教材 “活”用 教学效能

教育实用学指出,学科教学活动,看似是教者的讲授和主体的探析二者间的深入互动、互相推进、同步提升的前进过程,而其本质是实践进程中始终紧扣和抓住“教材”这一纲领性的“红线”,时时刻刻都在紧扣如何讲透数学知识点,讲清解析问题关键,达到预设目标等,而所与之对应的行为和实践等方式方法。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抓手,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优良,学生的学习效能是否良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和考量依据,就是教材的重难点是否讲清楚明白,学生是否认知掌握。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并获得其提高,就必须准确应用好,切实“活”用书本这根本,在科学运用、灵活使用,高效应用书本教材上下工夫,做实文章。下面笔者就“活”用数学教材,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能进行论述。

一、紧扣根本,整体掌握数学教材内涵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活动深入推进取得实效提供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活”用数学教材的先提条件,基础条件,就是要掌握和明晰教材的编排意图、重点难点及目标要求。但笔者发现,不少初中数学教师不重视基础工作的开展,不重视数学教材研读分析,在没有领会和掌握数学教材内容的条件下,进入到“活”用教材的较高层次的活动中,导致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不切合教材、不符合学情,大大降低了教材的使用率。这决定了新课改标准下的教师应强化对书本教材的科学使用,抓住数学课本这一红线不放松、不动摇,将做好教材每节中的知识点、学习重难点及目标任务等作为“活”用课本教材的重要渠道,必备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前期基础性工作,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工程,需要教者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教学进行认真刻苦的预设。

二、注重创新,加工调整数学教材内容

教学无方法规定,关键在于得法。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讲解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数学教材使用,同样要多变灵活,创新多变。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考虑教学体系构建的方方面面,需要对原有教材进行创新、加工,设计成更贴近课堂教学实际,更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和“革新”,是一个较高层次的预设活动,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分析、统筹谋划的实践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说教材、讲教材,而应该创新变通地加工教材、综合教材,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实际,结合教者的教学经验,调整树立教材内容,设计更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如“梯形的中位线”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梯形的中位线性质及定理”知识点过程中,通过整体研析、综合考量,认识到该节课“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是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认识到不能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材内容的讲解,此时教者对该节课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加工和创新,从务实、管用、高效的角度出发,将该知识点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延伸丰富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中位线定理的证明”等内容,然后组织初中生进行“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等学习探究活动,引导组织初中生群体进行深入探究、深刻讨论,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分别看成是梯形、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提高初中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深度。

三、上下联系,增添丰富数学教材要义

教材的“活”用,还体现在教者在教材使用的上下联系、政策落实上。所谓上下联系,就是教者在活化、创造课本编排内容进程中,充分抓住讲解对象的群体学习掌握实际情况和历年以来的中考政策考查标准等,在讲授书本内容中,增添和加入进实用性和时代性元素等内容,以此提高数学教材的使用实用、实效功效。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讲解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该节教材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教材预设过程中,意识到需要重点做好全等三角形的几个判定定理内容的讲解,但还要区别所讲的几个判定定理内容的不同之处,防止学生发生错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情况的发生。此时,教师将数学教材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变化,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之间的区别之处讲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实际讲解活动,切实避免和消除了初中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误解混淆的情况,强化了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反比例函数”阶段性复习课讲解中,教师在相关数学问题案例讲解过程中,增加近年来对此知识点的中考政策要求和命题趋势等方面的讲解,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利于初中生对该节数学内容的整体掌握和认知,推动教与学的进程。

总之,“活”用数学教材,只有精当、灵活、丰富,才能对课堂教学产生助推和提升作用。笔者在此仅以“创新加工”教材这一角度,阐述了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需要指出的是,教材虽作为教学活动重要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介质,但初中数学教师更要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相互补充、深入整合、取长补短,切实提升教材的运用艺术和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颜美玲.打“探”深“究”用教材——一节基于课本“探究活动”材料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J].数学通报,2015(08).

[2]张雪清.活用小学数学教材让教学资源更有效[J].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版,2012(7).

[3]徐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

猜你喜欢

教学效能数学教材初中数学
追求效率还需紧扣“要素”
浅析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构建高效课堂
紧扣学教“四性”加强数学习题教学探研
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能
浅谈数学教学中“阅读”的思考
解读教材 纵横有度 系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