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1-01-21陈勇
陈 勇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广谱抗菌药物,抑菌性强,具有良好的耐酸和耐酶能力,能够有效治疗感染等症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缺乏对抗生素药物应用的管理,患者私自用药,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到临床用药安全性。为保证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理用药,需要了解其药理特性,指导临床用药,减少不良反应。为研究其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情况,本文于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9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59例患者为样本,性别:男/女=34/25,年龄(43.68±3.57)岁。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对本研究知情。
1.2 方法
收集患者用药信息,统计用药种类和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期间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统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失眠乏力、皮肤泛红、皮疹荨麻疹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 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率
常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出现11例不良反应。详见表1。
2.2 患者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2例(18.2%);腹痛腹泻2例(18.2%);头晕头痛2例(18.2%);失眠乏力1例(9.1%);皮肤泛红1例(9.1%);皮疹荨麻疹2例(18.2%);其他1例(9.1%)。详见表2。
表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率
表2 患者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3 讨 论
3.1 药理特点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作为临床常见药物,可有效抑制细菌繁殖,用药安全,多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可通过口服方式,达到治疗作用。根据药物分类,可分为:(1)和其他抗生素药物相比,第一代头孢菌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抗菌谱窄,细菌可产生β-内酰胺酶,提高抗生素稳定性,但阴性杆菌是个例外,产生活性较强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好于第二代和第三代[1]。(2)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更加稳定,抗菌谱广,抑制革兰阴性菌效果更好。(3)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样具备良好的药效,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具有较高抗菌强度,抗菌谱更广,对β-内酰胺酶也更稳定[2]。(4)第四代头孢菌素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前三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作用,抗菌谱广,但耐药性强。
3.2 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要根据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和病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抗生素药物。一般情况下,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等耐青霉素菌,可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药物抗菌谱更广,但针对革兰阳性菌抑菌效果不及第一代。第三代药物,如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疗效更高,且毒性更低。第四代药物的杀菌效果更好,但存在耐药性问题。在本研究的59例患者中,头孢他啶6例(10.2%),不良反应率1例(1.7%);头孢唑林5例(8.5%),不良反应率0例(0%);头孢噻肟13例(22.0%),不良反应率3例(5.1%);头孢曲松钠6例(10.2%),不良反应率1例(1.7%);头孢呋辛9例(15.3%),不良反应率2例(3.4%);头孢哌酮12例(20.3%),不良反应率3例(5.1%);其他8例(13.6%),不良反应率1例(1.7%)。可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受到个体差异影响。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主要出现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由于头孢菌素具有强大的抑菌能力,在患者胃肠道发挥药效,可能造成菌群失调,造成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有研究指出头孢菌素对于患者肝脏存在一定毒性,大剂量应用时易发生血胆红素等指标升高。在人体内,头孢菌素通过肾脏排泄,可能造成患者少尿、血肌酐升高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多头孢菌素存在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皮肤泛红等。本研究显示,恶心呕吐2例(18.2%);腹痛腹泻2例(18.2%);头晕头痛2例(18.2%);失眠乏力1例(9.1%);皮肤泛红1例(9.1%);皮疹荨麻疹2例(18.2%);其他1例(9.1%)。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同种类药理特点不同,要根据药理特点合理应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密切监控患者症状,叮嘱患者按医嘱用药,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