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血浆白介素6与临床症状
2021-01-21郑朝恩陈建佳
郑朝恩,罗 娇,陈建佳
(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恶性浆细胞肿瘤病症,在我国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中高居第二位,又因其起源于人体骨髓中的浆细胞(浆细胞为人体B淋巴细胞发育至终末功能阶段的细胞),故又可将其归类于B淋巴细胞淋巴瘤范畴[1]。白介素6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重要生长因子之一,是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程序性死亡的重要介质,故此白介素6水平高低可直接影响到患者临床病症、治疗及预后,对白介素6水平进行检测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必不可少的步骤[2]。本文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血液风湿兔疫科接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病例,向大众展示白介素6水平高低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响,具体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血液风湿兔疫科接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病例,患者均先行进行白介素6水平检测,结果得出白介素6水平高患者40例、水平低患者40例,以白介素6水平高为对照组、以白介素6水平低为观察组,本次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评估后批准进行。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病症,符合多发性骨髓瘤医学诊断标准[3];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研究文件。
排除标准:①将存在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排除[4];②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排除。
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最小为50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62.5±4.5)岁;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年龄最小为51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62.6±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可比性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PA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阿霉素)方案化疗,2l天为一周期,共化疗4次。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状况,并于治疗六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回访。
1.3 评判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本研究中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由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得出,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共计发生以下四种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衰竭、败血症。患者治疗效果由NCCN多发性骨髓瘤指南2016V2疗效标准判定[5],共计纳入:显著、有效、一般三种状况,显著:患者病症完全缓解或部分良好缓解,有效:患者病症部分缓解,一般:患者病症缓解并不明显、但病症稳定或者患者死亡,总治疗有效率=显著+有效。预后状况则由本院护理人员治疗六个月后随访患者存活率得出。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26.0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为:肺部感染7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肾功能衰竭6例、败血症3例,共计25例,占对照组患者总例数的62.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为: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肾功能衰竭1,共计10例,占观察组患者总例数的25.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卡方=11.4286、P=0.0007,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预后状况对比
治疗六个月后随访结果为:对照组患者存活36例,占对照组患者总例数90.0%;观察组患者存活40例,占观察组患者总例数的100.0%;两组患者治疗六个月后存活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卡方=4.2105、P=0.0402,P<0.05)。
3 讨 论
在国外研究中,多发性骨髓瘤病症约占人体总恶性肿瘤发生的1.0%,占人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症发生的10.0%,成为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人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榜单第二位。但在我国,目前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病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仍旧少见,对其发病机制并无深入的研究,也无太多具有前瞻性的病例资料,严重影响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故此对多发性骨髓瘤深入研究极有必要。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六个月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血浆白介素6水平可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产生显著影响,白介素6水平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症状更重、治疗效果更差、预后不佳。
综上所述,白介素6水平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病症较重,常规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佳,需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治疗,以此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