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素养

2021-01-20王晓春

教育界·A 2021年12期
关键词:提升素养学科融合小学数学

王晓春

【摘要】新课改倡导各学科知识融合,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单一学科知识的同时思考怎样与其他学科进行知识的融合教学。文章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出发,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语文课、科学课、体育课、美术课和音乐课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融合;提升素养

新课改明确提出:“数学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偏向逻辑思维培养的学科,是一门工具型学科,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善于发现切入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数学与语文课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数学与科学课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数学与体育课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数学与美术课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数学与音乐课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总之,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不但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与语文课融合,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只有认识一定数量的生字,才会读数学题目;只有在语文课上学会理解生字、句子的意思,才能在数学课上读懂题目;只有在语文课上学会表达,才能在数学课上从容答题……小学数学和语文学科先天具备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知识特征,在数学课堂中融入识字教学、文本解读、模仿句子等教学方法,将数学教学与语文课知识相融合,在进行数学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

素养。

比如,在教学“锐角与钝角”时,教师就可以引用语文课中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锐”和“钝”两个生字,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先在黑板上书写“锐”和“钝”两个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发现有很大部分学生不认识,而且两个字很容易混淆。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让学生拿出字典查找这两个生字,并读一读它们的意思。学生发现“锐”这个字的意思为尖和利,可以组成词语“尖锐”“锐利”等;“钝”字与之相反,可以组词为“迟钝”“钝器”等。从这两个字的组词,学生理解了为什么数学中把比直角小的角叫作锐角,而把比直角大的角叫作钝角。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锐角和钝角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学习了相应的语文知识。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和区分“锐角”和“钝角”,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而且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语文课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与科学课融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同属于理科,二者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与科学、数学都具有较大关联;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发明的问世等与数学知识的运用更是脉脉相通。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些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将数学教学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积极创造数学与科学融合教学的契机,促进学生在科学中认识数学,在数学中感知科学。而且,教师的引导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仔细观察、科学探究的精神,进而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科学课相融合,将科学方法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呢?这是值得所有小学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由于折线统计图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较为广泛,因而可以把科学内容作为数据来源,以科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统计数据时,更具思考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收获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双重学习成果,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建立心理基础。在学习作图前,学生首先需要学会分析数据。因此,教师引入了科学课中相关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花生、苹果、马铃薯等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数据表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课的方法—分析数据,再让学生将这些具体的数据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清楚。学生一边画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边思考这些数据分别应该怎样表示,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自主思考的过程。在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用科学严谨的眼光总结,说一说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以及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这样,不但让学生经历了“画图→观察→总结→反思”的过程,而且将数学知识与科学课学习方法有效融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以科学课知识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画复式折线统计图,利用科学课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探究和反思总结,将数学知识与科学课相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与体育课融合,培养学生运动素养

新课标强调,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应当以此为教学准则,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时刻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必要需求,可以将数学课与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相融合。体育课看似与数学学科的关联不大,其实具有许多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如数学中“长度单位的认识”就跟体育课息息相关,体育课中也会用到数学中的测量方法。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育课的元素应用进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像体育课一样学数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数学课堂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

比如,在教学“测量”一课时,学生对于各类长度单位并没有具体的概念,从而降低了学习有效性。长度单位在生活中较为常用,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单位的用法,卻无法在学生进行生活体验时作出亲身指导。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将体育元素融入其中,带领学生去操场进行实践,更易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千米”这个单位抽象性太强,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思维难以想象出来,存在理解困难,且教材中对“千米”这个知识点的描述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便可让学生拿上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先测量出“100米有多长”,然后走一走,切身感受一下这一长度;还可要求学生两两相隔100米面对面站着,从视觉的角度感受长度。接下来,教师安排学生通过合作测量出这样的10个“100米”,感受“1000米=1千米”这个等量关系,使学生建立单位换算概念。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100米跑步比赛,接着是200米跑步比赛、400米和1000米接力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充分感知“1千米有多长”。这节课学生是在操场上学习数学的,在亲身体验量一量、跑一跑的情况下,对“1千米有多长”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印象,实现了对相关知识的深入掌握。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将“千米”的概念放到了操场上,让学生量一量,跑一跑,在亲身体验中充分感知了“1千米有多长”。教师将数学课和体育课进行了融合,巧妙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运动素养。

四、与美术课融合,建立学生空间观念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发展水平,但这与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符合。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改变教学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课和美术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应当挖掘两门学科间的契合点,从而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路径。如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学习与美术课中的构图学习一样,需要学生对空间布局、结构、层次等美术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数学课和美术课都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美术课进行融合,将美术课中所学的空间知识运用至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为数学教学增添艺术色彩。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美术课元素、方法进行教学呢?

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七巧板”第二课时时,基于学生对于各类图形已有了基本的辨认能力,于是教师将图形基本的特点用美术学习观念进行教学,将美术学科所提倡的大胆想象、随意组合等创作思想融入这一课的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中感知各种图形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对七巧板的认识,将原教材内容与美术课进行融合,重新设计教学。首先,课前导入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些由七巧板拼成的动物卡通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像什么。这一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打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其次,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卡通动物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自主探寻美丽图片中蕴含的数学元素,找到7块七巧板图形。再次,教师让学生用手中的七巧板试着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拼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七巧板各图形的了解,并相互进行了交流。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再以教师的总评结束。课后,教师为了展示学生作品,可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拍照制作成册,作为班级活动的纪念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极大的肯定,改变了其对数学学科的刻板印象。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培养了欣赏美的能力,而且建立了空间观念。

在上述课堂教学中,教师像上美术课一样上数学,使学生充满了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课下甚至有学生发出感叹:“这节是数学课吗?我怎么感觉像在上美术课一样,真好玩!”数学与美术课融合,不但好玩,而且能有效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的课效果可以想象,一定是学生喜欢的。

五、与音乐课融合,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音乐给人的印象是能使人静心,听着音乐能使人感觉舒心,想到美好,保持好心情;音乐还能丰富人的情感,感化人的心灵。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符合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音乐在向学生传达数学信息时,能使学生置身于更具轻松感的环境中,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把数学与音乐课相融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将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音乐的巧妙融合,不但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趣,更具可探究性,而且能为学生拓宽想象空间,使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数学与音乐所碰撞出来的火花中,定能释放数学学习潜能,大胆想象,大力提高数学素养。

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歌词建立起数字和字母间的联系。比如教师在课前播放《数青蛙》儿歌作为导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学生听到这首儿歌时,情不自禁地跟着欢快地唱了起来,这节课就在学生的歌声中开始。一首歌曲结束,教师问:“我们还能继续这样唱下去吗?”学生兴奋地继续往下唱。教师追问:“这样一直往下唱,唱不完,怎么办?你能用一句字母歌来结束这首歌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探索,通过歌词注意到青蛙的数量与青蛙嘴的数量、眼睛的数量、腿的数量之间各有着不一样的联系,于是开始想象如何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探索行为进行观察,适时为其指点迷津。于是,教师顺利地引入新课,缩短了学生的认知与新课内容之间的距离,既加深了数学知识与音乐课的沟通和联系,又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开始数学课学习,学生的心情很好,上课的学习状态也很好,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了。在探索儿歌的后续怎么唱,怎么用一句字母歌简单地唱出这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探索了数学规律,提高了想象能力。

總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数学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联系各门学科知识,将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邹祖有.数学与科学整合的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7):122.

陶丽琴.小学主题式学科融合教学高效途径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0(08):98.

戴君.学科融合落实数学素养  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成长[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0,30(03):47-48.

曹伟.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的开发[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1):91.

猜你喜欢

提升素养学科融合小学数学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