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2021-01-20游丽金
游丽金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在实践。教师要从选题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凸显地方特色,立足生活,关注学生个体需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提升学生的能力,整合多门学科,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策略
引 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学生通过实践,对课程内容展开探究和体验,教师在此过程中渗透社会知识、生活实践等,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因此,笔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提炼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几点有效策略。
一、因地制宜,合理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选题至关重要。教师在选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挖掘身边的资源,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活动主题。
(一)兴趣出发,选择活动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关注点,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每学期初,我会组织学生填写问卷,让学生自己填写最感兴趣的话题,再集中汇总,确定活动主题。如四年级学生选择“变废为宝”;五年级学生选择“垃圾分类”;六年级学生选择“创意垃圾箱制作”等。这些活动主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操作性强,容易实践,所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活动效果也很好。教师只有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有针对性地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挖掘资源,凸显地方特色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地方特有的文化优势,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入手。这样,学生研究起来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福建省龙岩市松涛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创办于清嘉庆二年,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采茶灯则是闽西人民引以为豪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厚的资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笔者着眼于本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做生活的“观察者”,探究自己身边的学校特色文化。四年级学生选取了解身边的校史文化,开展了“做最好的松涛人”的主题活动;五年级学生围绕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灯,开展“做采茶灯的小传人”主题活动的研究。通过开展这些主题活动,学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校史文化和闽西非遗文化,爱家乡、爱校的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他们探究的兴趣、热情也都特别高涨,从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立足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是各种活动开展的大舞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大量资源的支撑。生活中的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想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要积极对接生活这个大舞台,从生活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用心去思考、发现、分析、探究,开发与生活有关的主题活动,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有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没有学习目标和计划,影响学习进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群体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开发“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我的学习我做主”等主題活动课程,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不仅能提升能力,还能知道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更具实效性。
二、以生为本,关注个体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明确自己仅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必须契合学生的实际,定位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经验能力的基础上,否则就无法实现育人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围绕学生兴趣、特长开展实践活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准备、开展、总结交流等环节,都充分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在活动前期,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活动。
制订活动方案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其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该过程在整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学生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在问题解决期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这一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形成新问题,这时,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解决,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结合多种方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顺利开展。
在成果汇报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讲述实践活动的步骤和目的。在学生交流分享之后,教师要进行系统性的总结解答,再次讲解学生没有得出答案的问题。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出现过的问题,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围绕整体的流程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当时为什么没考虑到,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师对实践活动流程的梳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其之后的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另外,在课程教学前,教师要合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环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型实践活动。同时要注意,教师要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进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体验真实的学习环境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内容,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有趣的稻草人”“我是校园小主人”“认识生活中的标志”“我与蔬菜交朋友”等主题活动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更具实效性。我在二年级开展“我与蔬菜交朋友”主题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蔬菜及其营养价值,认识到挑食、偏食的坏处,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提升了综合实践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做到营养搭配,健康饮食。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创建富有体验感的学习环境,安排学生开展自主体验,这样既能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又能拉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体会到了课程知识的魅力,增强了学习动力。
三、学科整合,拓展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课程,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教师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要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出发,找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契合点,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化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以多学科知识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从而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比如,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和考察探究活动时,学生就要充分利用各学科所学的知识,走出教室,以所学知识为铺垫,通过自主探究和活动体验来求得发展,增长社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活动实施过程,便成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可以实现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又如,我校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走进采茶灯”是多学科的综合型课程,融合了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科学、语文等多门学科。在实施这一校本课程时,教师可将“音舞采茶灯”主题活动与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唱采茶灯、跳采茶舞,感受采茶扑蝶的乐趣;在开展“绘制采茶灯”主题活动时,教师可将之与小学美术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创意设计、制作彩蝶,了解彩蝶的特点,学习色彩搭配,学会如何装扮才能使制作的彩蝶更绚丽;在“茶语时光”主题活动中组织学生探究水仙茶时,可以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了解水仙茶的种植及生长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热爱。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不仅拓展了课程的范围,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多元评价,促进成长
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不强,在开展每一次活动时,教师都要强调重在参与、体验,动手实践,以激发其动手欲望。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多元功能,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开展考察探究类的主题活动时,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还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机制反馈大量的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反作用于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此一来,便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和合作情况等,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在每一次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举行成果展示活動,让学生展示成果和风采,享受成功的喜悦,适时给予学生评价,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开展设计制作类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评、组织小组组评以及教师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反思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评选最佳小组和最佳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中,让小组合作更具实效性。
五、稳定师资,保障品质
稳定的师资力量是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备的条件。只有稳定教师队伍,才能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的品质,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品质。多数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师资匮乏的现象,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做到科学决策和强力执行,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为开展各种主题研究活动,凝聚课程实施的人气,并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政策倾斜,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执教地位,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建设中,逐步壮大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队伍,保证教师在课程实施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培养大量优秀的教师。同时,学校管理者还要注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修工作,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业务水平,关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责任感和能力的培养,帮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师树立课程责任感,让教师充分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准确定位,以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有效实施。
结 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新时期的课程理念。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2017-09-27.
[2]郑东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旬刊),2019(11):132-133.
[3]蒋晓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9(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