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llikan术式在成人腹股沟疝中治疗体会

2021-01-20杨保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6期
关键词:疝囊筋膜修补术

杨保华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丁集中心卫生院,江苏 淮安 223304)

腹股沟疝为外科常见病;腹壁肌肉松弛、腹压过高是该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目前,成人腹股沟斜疝治疗方法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二三级医院对腹股沟疝开展大多以腹腔镜手术为主,而基层医院限于乡镇条件及病人经济情况,大多还以开放式手术为主,如疝囊高位结扎、修补[2-3];且多以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等治疗效果理想的术式为主。但临床对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力性疼痛,且该术式复发率较高等问题存在诸多的争议,而相较传统疝修补术,Millikan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张力低、效果好、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故本文就Millikan疝修补术在临床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

1 资料

1.1 基本资料

选择笔者单位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为研究资料,其中:男56例,女4例,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56.4±2.4)岁,单侧57例,双侧3例;腹股沟斜疝51例,直疝7例;股疝2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18岁;无其他严重合并症者;无凝血功能异常者。

(2)排除标准:滑动疝、嵌顿疝及复合疝等。

2 方 法

2.1 手术方法

60例患者均予以Millikan疝修补术;

(1)腹股沟疝:取腹股沟切口入路,弧形切开内环内侧精索根部、腹横筋膜形成的“颈肩部”;纵向切开内侧精索内筋膜,寻找疝囊并分离输精管与疝囊;拉起疝囊行腹横筋膜环形切开,手指钝性分离、扩大腹膜前间隙,在疝环中放置网塞外瓣展开并保持上部为扇形,在腹横筋膜下形成有效支撑,内瓣与腹横筋膜缺损处环形缝合固定;疝囊较大者将疝囊高位横断结扎,远端旷置,近端回纳于腹腔,在去除提睾肌的同时放置补片平片。

(2)腹股沟直疝:找到直疝疝囊后,分离疝囊与精索粘连部位;提起疝囊,将疝囊游离至基底部后,在疝囊颈肩部切开腹横筋膜,游离腹横筋膜下腹膜前间隙,其余处理同腹股沟斜疝[4]。

(3)股疝:取患侧腹股沟韧带稍上方斜切口,打开腹外斜肌腱膜至外环口。分离腹股沟韧带内外两侧,在腹股沟韧带外侧游离疝囊颈部,从腹股沟韧带下方将疝囊自卵圆窝经股管提至腹股沟韧带内测(疝囊较大者需切断腹股沟韧带),确认无疝内容物,近疝囊颈部结扎,分离疝囊周围腹横筋膜,扩大腹膜前间隙,放置网塞外瓣展开并保持上部为扇形,内瓣与腹横筋膜缺损处环形缝合固定,周围与腹横筋膜、陷窝韧带和耻骨梳韧带缝合固定。在股环上栅侧将腹股沟韧带、陷窝韧带和耻骨梳韧带缝合数针,缩小股环,然后于精素(或子宫圆韧带)后方置入平片,周围与腹股沟韧带、陷窝韧带、弓状下缘及耻骨结节缝合固定补片。

2.2 观察指标

分析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复发率、术后疼痛以及临床总有效率。

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痊愈、无疼痛感、无并发症及复发。有效:患者术后基本康复,但有轻微的疼痛感,伴有轻微并发症。无效: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合并明显或严重的并发症,且伴复发状况。

2.3 统计学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校验;P<0.05时,则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58/60);患者术后疼痛评分(2.0±0.9)分;平均手术用时(53.0±18.5)min;详见表1、表2。

表1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n(%)]

表2 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分析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分析

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共出现2例并发症(3.3%),1例阴囊积液、1例切口感染;经6个月随访后,60例患者无复发;详见表3。

表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分析

4 讨 论

腹股沟疝属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女性患者较少);因中老年人的肌肉组织较松弛,且多伴有前列腺丧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而造成其腹腔内压力过大,当其腹壁组织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时而失去原有弹性,进而导致缺损。临床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主要以外科修补手术治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时须对患者肌肉与腱膜组织予以大范围的分离,且须采用高拉疝囊进行结扎;另外,术后还要将分离过的肌肉、腱膜组织予以重新缝合,这也会导致患者手术位置张力过大,进而造成患者会出现强烈痛感,一旦伤口发生撕裂时,还会造成复发。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由美国学者Millikan提出,其将游离的腹膜前间隙内放置网塞外花瓣,将网塞内花瓣与疝环周围腹横筋膜缝合,使得腹膜前间隙、内环和腹股沟管后壁得到三重修补,减少了网塞的移位与突出,减少术后再发机率;术中缝合张力小、组织损伤轻,术后疼痛程度低、无牵明显牵扯感与异物感,舒适性更好、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成为基层医院常规腹股沟疝修补术式。

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人体生理学特性的组合材料(如聚丙烯等)实施疝修补,既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部位张力过大问题而引发的强烈痛感,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患者术后疼痛评分(2.0±0.9)分;平均手术用时(53.0±18.5)min;术后共出现2例并发症(3.3%),1例阴囊积液、1例切口感染;经6个月随访后,60例患者未出现复发。该结果提示:Millikan疝修补术避免了传统繁杂手术对患者原有生理解剖的破坏,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5]。本文研究也提示,Millikan疝修补术可保持相对较低的复发率。另外,本文出现的1例阴囊积液是因在精索游离过程中伤及回流静脉所致,因此,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对精索过度牵扯。

5 体 会

通过对本院开展的60例Millikan疝修补术分析体会:传统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易对患者原有生理解剖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会加剧患者术后疼痛感,且会对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对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产生负性影响。在实施Millikan疝修补术时,主要注意事项:首先,临床手术医师需全面掌握腹股沟解剖结构以及Millikan疝修补术操作方法;拉起疝囊行腹横筋膜环形切开,手指钝性分离、扩大腹膜前间隙,在疝环中放置网塞外瓣展开并保持上部为扇形,在腹横筋膜下形成有效支撑,内瓣与腹横筋膜缺损处环形缝合固定;其次,患者疝囊过大时,无需进行完全剥离,可以在近疝囊颈部横断,远端彻底止血,放回原处;以降低创面渗血以及感染概率;第三,疝囊游离至精索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精准操作,一旦在游离过程中出现偏差时,网塞置入往往会出现强迫性置入现象,进而会对患者腹膜造成不必须的损害;第四,掌握好网塞置入深度,置入太浅则易出现脱落现象,进而会增加术后复发率,置入太深时则会造成固定困难;第五,网塞、网片置入后,应合理予以固定。第六,注意保护好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避免损伤。

总结:采用Millikan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还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术后复发率,且对患者的身体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较传统疝修补术,Millikan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张力低、效果好、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治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疝囊筋膜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