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2021-01-19赵一庆
赵一庆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情景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共同思考和探究的话题。
新课程改革理念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教学不仅要注重传递知识,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宋秋前2004)。因此,判断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记忆知识的多少和考试分数的高低,而且要看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使其掌握了多少终身受用的知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生成了怎样的思考能力、生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逐步实现教学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注重学生分组的有效性
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会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展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能力平衡原理”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同一个班级内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是有区别的,能力强的学生比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主动、积极得多。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基于“能力平衡”小组合作模式,结合“一优三中一难”的分组理念,即让学优生在与中等生合作的基础上帮助和扶持“学困生”,这样就给各层次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在其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讲授一些拓展性知识,开阔其视野;针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传授应用创新类知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展开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了解知识、发现问题、合作探究的过程。有效的预习能够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预习内容、预习目标,进行不同的语言指导,让其真正了解知识,发现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标准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5 Unit 1 时,教师按照“组内合作—组长记录—组员搜索,整理资料”的流程,要求学生在课前有效地整理出有关上海和香港的地理位置、人口、景点、历史等诸多信息(见下图)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的重点内容,还理清了思路,了解了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为课堂针对性获取知识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下面仍以人教版新标准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5 Unit 1 为例,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实现“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变。新课改提倡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只有明白学生要学什么、没学会什么,才能知道教什么是有效的。在预习活动后,学生提供了学习线索:描述城市、建筑、河流等的表达方式;人口的询问和表述;两者之间比较的表达;比较级的构成和读音。以此“学习目标”定位教学目标即可。
第二,重视联系所学知识和经验,实现从“教师直接传导”到“学生认识输出”的转变。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问:“Which city would you like to visit,Shanghai or HongKong? What’s your plan?”使学生在接受问题信号后,轻松地联系Module 4 所学的计划安排,制订出准备去上海或香港旅行的计划,同时结合预习成果,各小组内部自由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预习的成就感,有效提高了输出能力。
第三,从“教师创设情景”到“学生自设情景”的转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景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学习。但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特意创设的情景大多停留在教师创设情景上,而非学生自设情景,学生难以自然融入,疲于应付,从某种意义上淡化了情景教学的真正效果。让学生自设情景,通过小组漫画自拟情景、自编自导情景、教材人物模拟情景等方式,使情景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
第四,改变“学生自流”的“生本观念”。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理念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师轻学生的状况”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自身的能力”。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主要对象还是教师与学生,因此要重视师生的共同作用,平衡师生关系。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激活学生的活动表现欲望和求知欲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本堂课中,教师让组长成立一个五人组的旅游小团体,组长担任“导游”组织一次去上海或香港的三日游活动,负责回答“游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各组学生配合得很好,高效地完成了任务,且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在生活实践中。
四、注重课后评价的有效性
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产生了影响。首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呈现、对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的评价;其次,重视评价学生是否有效学习,以及是否准确输出知识;再次,重视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总之,教师在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主体多元、形式多元、即时评价和清晰评价。在“三日游”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创设以英国为目的地的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安排、内容流程,其中城市选择由组员共同完成。从每个小组中选择一位评委打分,要求对活动安排、内容流程给予评价。此外,教师还设计了评分标准,包括语言的流畅性、准确性,内容的丰富程度,肢体动作,团队协调度等。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聆听、主动参与说、笔头记录、设计活动安排等,并通过教师即评、学生互评实现多角度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价反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进了他们多元思维品质的发展,也激发了其表达的欲望,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分组,并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