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学作品新媒体改编的成与败

2021-01-18胡菱珊薛红云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7期
关键词:改编新媒体

胡菱珊 薛红云

摘要:传统文学作品在当下的改编比较多,特别是《西游记》更是新媒体改编的宠儿,但在改编的过程中有的成功,有的则不被认可,这就要求任何改编都必须要尊重原著,正确处理改编作品与原著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文学作品;新媒体;改编

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深厚文化的文化底蕴,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今天理应担任重要的角色。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学作品的时代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网络大电影等,尤其是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被改编的最多。但新媒体在改编这些名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成功了,有的却质量不高。本文拟以《西游记》的改编为例,来看传统文学作品改编的成功与失败,并试着探讨其原因。

《西游记》自从1986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就受到无数人的喜爱,在当时更是创下了89.4%的收视率,这样的收视率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神话。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是六小龄童版《西游记》仍是寒暑假重播的重点电视剧之一。不仅如此,它在仍然是新媒体改编的宠儿。就电影改编来说,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2014年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2015年的《大圣歸来》、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这几部中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影总票房高近百亿,是其他名著改编所无法企及的。这些电影不仅票房高企,而且口碑也不错,《哪吒之魔童降世》还代表中国参加了2020年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但在《西游记》的改编热潮中,仍然有类似于《三打白骨精》这样票房虽然还算不错,但艺术成就及口碑都比较弱的作品。

《西游降魔篇》的导演是周星驰,跟他之前导演的《大话西游》一样有着无厘头、戏谑、拼贴与零碎化的共同点,最重要的是两个系列的作品都很商业化和娱乐化,这也是符合当下时代的潮流。不过与《大话西游》相比,《西游降魔篇》的故事情节更加的残忍。最重要的是《西游降魔篇》中叙事的主体不是孙悟空,孙悟空的主体地位被唐玄奘所取代了。影片主要围绕主角玄奘展开的,是以他为了人世间的大爱的所作所为而展开的。《西游降魔篇》这部影片中孙悟空的形象完全不是那个活泼还有点善良的美猴王形象了,他则是完完全全的成为丑陋、矮小、残忍的妖怪。影片中猪八戒的高家庄中的场景也使观看者感到阴暗和恐怖。高家庄再也不是那个普通人家的样子,反而变成了让人产生恐惧的地方。在这里玄奘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他虽然还保留着絮叨、善良的形象,但是在这里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他手拿《唐诗三百首》,希望用精神的力量唤醒这些妖魔鬼怪。

通过赏析这两个系列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大话西游》系列电影还是《西游降魔篇》,它们都做到了对原著的情节与人物性格的继承,不同的是在主题内容和叙事手法等各个方面。这两个系列的电影分别从后现代解构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角度对原著的内容与情节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重新的诠释。他们在影片中大胆的修改了人物的性格,故事的主旨。他们甚至将爱情融入到了这部极具佛教色彩的著作中。这也继承了原著《西游记》的精髓。正是有了在改编时的大胆创新才有了之后的票房的奇迹。由这两个系电影的成功之处我们也可以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翻拍作品进行思考:新瓶装旧酒可以吸引许多观众同时还能得到原著粉的认可,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继承没有创新总归有被观众厌倦的一天。

相比于《西游降魔篇》的成功,《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改编可以说是失败的。电影的创作是取材自《西游记》的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作为春节贺岁档电影虽然在票房上的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在艺术和口碑上却和票房不成正比。首先是情节的虚假性。在电影的一开始我们看到的场景就是猛虎追逐唐玄奘,当猛虎逼近玄奘的时候,他竟然开始和猛虎讲道理,,在这样危机的时刻猛虎竟然还可以站在碎石上攻击孙悟空,而孙悟空作为齐天大圣竟然需要金箍棒才能将猛虎制服。虽然这样的场面是可以向观众展现唐玄奘普度众生的意愿,但是描述的过程却是十分的虚假,更是违背了常理。其次是影片中虚假的人物形象也是其改编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原著《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孙悟空西天取经态度的转变描述的很清晰,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师徒二人的情谊。但是在这部影片孙悟空对师父的情感是怎么由刚开始的不屑到最后尊重与敬仰的,改编者并没有将这种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所以说孙悟空这个人物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最后是影片中的文化内容存在虚假成分。《三打白骨精》一看名字我们就知道影片是以《西游记》原著中的故事片段“三打白骨精”为原型改编而成的。但是在影片中的白骨精却不是一个作恶的妖怪,她只是想借助唐玄奘的肉体来维持自己千年妖身,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免去轮回成人的“痛苦”。看到这部分的情节的时候,我们心中难免会对白骨精心生怜悯之情。一些观众甚至会对白骨精的遭遇产生同情,希望她最后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所以在最后当白骨精被唐玄奘度化得以转世为人的时候,观众会为白骨精感到欣慰,但是这样的结局却是违背《西游记》这部原著本意。而且还对小说原著的情节造成了影响,因为小说中正是对待白骨精态度的不同使得玄奘和孙悟空师徒两人关系破裂,孙悟空还被师父逐回了花果山。这是师徒关系发展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原著小说中的白骨精形象与影片中身世可怜、从不作恶的白骨精形成了的对比。虽然这样的改编有利于艺术的传播,但是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在进行改编和创新的时候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忽视作品的文化内涵,对作品的场景和情节甚至是人物进行不合理的改编。这种不合理的改编容易造成观众的误读,导致“伪文化”的传播。

通过以上两部改编之后不同口碑的作品,我们看到,尊重原著和正确处理改编作品与原著的关系是改编时首先要注意的两点。不尊重原著,随意恶搞,随意颠覆原著形象,不仅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这是在改编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的。

项目:本文是2020年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改编新媒体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