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质量对一孩心理健康的影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2021-01-18包再于葛懋成王海豹顾乃景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7期
关键词:中介作用安全感生活质量

包再于 葛懋成 王海豹 顾乃景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并分析了350名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及安全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这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生活质量、安全感显著影响一孩的心理健康,安全感还在生活质量对一孩心理健康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生活质量;安全感;心理健康;一孩;中介作用

一、引言

独生子女政策向二孩、三孩政策的转变,长远来看,能够减少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保护,减少儿童自我中心,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但在新政策实施的初始阶段,新的生育政策也会给家庭及子女带来很多新的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已经实行了近四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了中国基本国情,父母和儿童已经习惯了独生子女所享有的一切。在新的生育政策下,一孩不免感到弟弟或妹妹的到来侵占了父母对自己的爱,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可能酿成家庭惨祸。一孩因为家庭中有更多子女出生之后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他们本身独享的资源被稀释,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1]。生活质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活质量较高有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水平,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其他子女的出生,一孩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与独生子女时期有所不同,他们的稳定感和安全感也会有所影响,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其他变量,最终影响心理健康[2]。在以往有关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很少将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本文欲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安全感的中介效应。了解影响一孩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让父母关注一孩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家庭氛围,从而为推进新的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一孩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二、文献回顾

已有的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关注较多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谢涛,郑梅钦[3]研究发现,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度、家庭管理方式综合得分是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主要影响因素。刘建榕,刘金花[4]的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气质、家庭教养方式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气质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影响,气质是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并且气质特点与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家庭关系、睡眠时间、运动时间、学习成绩、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教育方式等与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多是研究成人,如外企员工,老年人等,周晓琴,方兰琴等[5]研究表明外资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与一般市民相当,但年轻人和技术人员的心理问题较多、生活满意度较低。陈静仪,方耀华等[6]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发现,在“精力与睡眠”、“活动能力”、“同伴关系”等方面,男生认为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在生活质量水平分布构成方面存在差异。胡明月,李嫱等[7]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生活质量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得分差异有显著性,低年级学生得分高于高年级学生。

安全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安全感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刘永刚[8]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安全感与亲子依恋安全性上均有显著差异;一年中亲子相处的时间,替代养育方式,分离时间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及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影响;亲子依恋安全性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姜圣秋,谭千保和黎芳[9]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密切。廖传景,吴继霞等[10]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安全感的关系的研究中,也指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堪忧,不同安全感水平下心理健康差异显著;生活事件、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杨淑香,李志华等在研究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时,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因素对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有影响[11]。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将安全感作为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研究结果均表明安全感在它们之间起中介作用。而生活事件是测量生存质量的一种指标,它与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生活质量低的个体,其心理健康较低,因此,可以推测安全感在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也有类似的作用路径,即安全感是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地级市小学的350名被试,全部为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收回有效问卷316份,其中男生162人,女生154人;四年级109人,五年级101人,六年级106人。

(二)测验工具[12]

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量表采用4级评分,低分表示生活质量水平差,高分表示生活质量水平好。量表包括13个维度: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躯体感受、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运动能力、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负性情绪、作业态度、活动机会性、生活便利性及其他。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2。整个量表校正信度系数为0.90,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5543-0.7684,内容效度比为0.43-1.00。

兒少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5个分量表分别为:认知、思维与语言、情绪、意志行为、个性特征,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好。量表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713,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446-0.611之间。全量表的α系数为0.847,分半信度为0.800。各分量表相关系数为0.38-0.58,各领域分与总分的相关值为0.502-0.745。

安全感量表。分为两个因子。人际安全感因子和确定控制感因子,与总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为0.1857和0.1870,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57和0.870,证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

四、研究结果

(一)一孩心理健康现状

不同性别一孩心理健康现状及差异检验,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男生。除情绪维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一孩在认知,思维,个性,意志行为和心理健康总分都存在顯著的性别差异(ps<0.05)。

不同年级一孩心理健康现状及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

表2显示:一孩的心理健康在总分和意志行为层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s<0.05),而在认知、思维、个性和情绪维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经过事后检验,心理健康总分和意志方面:四年级与六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四年级。

(二)一孩安全感现状

不同性别一孩安全感现状及差异检验,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一孩安全感男生略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s>0.05)。

不同年级头胎儿童安全感现状及差异检验,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一孩安全感得分六年级略高,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s>0.05)。

(三)一孩生活质量现状

不同性别头胎儿童生活质量现状及差异检验,结果如表5。

从表10可以看出,一孩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男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在社会心理功能,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满意度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不同年级一孩生活质量现状及差异检验,结果如表6。

表6表明一孩生活质量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s>0.05)。

(四)一孩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通过对一孩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两两相关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7可知:生活质量与安全感、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五)一孩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生活质量为自变量X,心理健康为因变量Y,安全感为中介变量 M,进行中介作用效应检验。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13],对生活质量影响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影响安全感,生活质量和安全感影响心理健康作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①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生活质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回归系数c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显示,决定系数R2=0.074,β=0.278,t =5.12,P<0.01。②以安全感为因变量,生活质量为自变量时,检验回归系数 a 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显示,决定系数 R2==0.234,β=0.486,t=9.87,P<0.01。③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生活质量和安全感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生活质量的回归系数 c’和安全感的回归分析 b 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显示,△R2生活质量=0.074,△R2安全感=0.112,即生活质量和安全感分别可以独立解释心理健康7.4%和11.2%的变异量;回归系数 c’,β=0.166,t=2.73,P<0.01;回归系数 b,β=0.230,t=3.78,P<0.01。

引入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时,生活质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系数β下降为0.166。而且下降后的回归系数仍显著,因此安全感是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 ,即中介效应占了总效应的二分之一左右。安全感是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一个中介变量,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即生活质量一方面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通过安全感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对于安全感对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可以用图1表示:

五、讨论

(一)性别、年级对一孩心理健康、安全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一孩的认知、思维、个性、意志行为和心理健康总分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男孩。这主要是因为,当二孩或三孩出生后,一孩是男孩的家庭,男孩的自我中心感和价值感降低,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四年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水平越高,特别是社会化程度越高,对社会规则和规范的理解就越高。以往的研究也表明,一孩年龄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14]。生活质量中,男生的生理心理健康也显著低于女生,这与一孩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具有一致性,充分表明了,家庭中其他孩子的出生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的影响。

(二)生活质量、安全感与一孩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孩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感、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生活质量越高,安全感就越高,心理健康也越高。本研究的结果与黄成毅,廖传景等人的研究一致[12]。生活事件的影响越小,生活质量越高,会使他们的积极情绪增加,增加对生活的满意度,使其心理健康增强。较高的生活质量也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这与陈萌阳,刘晓芹,李功迎的研究一致,在研究中他们也指出心理健康状况与安全感有密切联系[15]。

在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安全感是生活质量作用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即生活质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生活质量以安全感为中介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生活质量对心理健康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说明生活质量高的个体,心理健康高。

六、结论

1.一孩中女孩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男孩;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四年级。生活质量(除生理心理健康维度)和安全感的性别差异与年级差异均不显著。

2.一孩的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两两相关显著,生活质量与安全感、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3.生活质量、安全感均显著影响一孩的心理健康水平,且安全感在生活质量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伏干.资源稀释理论视阈下二孩家庭中一孩心理问题形成机理分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104-108.

[2]吴丹,张素华,姚雪等.基于结构方程探讨初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特征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路径研究.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03):362-367.

[3]谢涛,郑梅钦.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15(1):82-85.

[4]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23(6):659-663.

[5]周晓琴,方兰琴,蒋武,程灶火.外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34-35.

[6]陈静仪,方耀华,姜轶.广州市儿童少年生活质量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7):647-648.

[7]胡明月,李嫱,王文蔚.温州市儿童少年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10,39(6):776-778.

[8]刘永刚.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1):70-75.

[9]姜圣秋,谭千保,黎芳.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385-386.

[10]廖传景,吴继霞,张进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安全感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88-97.

[11]杨淑香,李志华,景睿,陈会波,李向云.肥胖儿童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多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11):1302-1304.

[12]汪向東,王希林,马弘.常用心理评估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3]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4]房广梅,江金荣,徐菊芬.扬州市二胎家庭“大宝”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及影响因素统计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54-155.

[15]陈萌阳,刘晓芹,李功迎.集中居住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安全感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3):368-371.

本文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重点项目:独生子女对父母‘二孩’生育意愿影响”(项目编号:201510324017)资助。

猜你喜欢

中介作用安全感生活质量
动机调控对成人英语学习成绩的作用研究
不同媒体下感知价值对品牌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