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留点“空白”
——浅谈在绘本阅读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提问的探究
2021-01-18李梦幻
文 李梦幻
绘本是幼儿的最佳读物。作为儿童早期的启蒙读物,绘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图画配以少数文字,甚至全是图画的方式,给幼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教育效果,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本文对教师在绘本阅读中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提问进行了探究。
一、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能通过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提问,具体分为以下四种。
1.引发讨论探究的提问
有效提问是能引发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的提问,能促使幼儿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得出不同的答案,以满足幼儿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作品中一切能够激发幼儿想象的因素,通过对幼儿进行提问,引导他们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进入想象的殿堂。这也可以让幼儿暂时摆脱作品中原有的故事情节,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适宜的提问能够使幼儿的思维更敏捷、更灵活。
3.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角色的心理及行为变化,这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把握作品。另外,这对幼儿正确理解不同的角色形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利于双向活动的提问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绘本阅读中,不能拘泥于“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模式,还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但是部分教师将绘本阅读中的有效提问模式化了,认为提问模式化或提问得越多越好。长此以往,幼儿丧失了自主能动性以及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分析绘本阅读中提问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有用的对策与建议。
(二)绘本阅读中有效提问的意义
问题是激发幼儿学习的根本动力,有效提问更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生成。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启发与引导帮助幼儿了解绘本中的内容,梳理故事脉络,从而使其进一步感受整个绘本想表达的寓意或体验其中的意境,使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了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在对幼儿园绘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的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归纳与整理,探索了提升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的现状
问题作为幼儿思考的根本动力,在绘本阅读中有其独特的意义。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在问题内容、问题设计、提问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不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过于随意,没有针对性且缺乏有效性
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存在着提问模式化的现象,“故事里面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等千篇一律的问题大多是想引导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描述,对于幼儿来说,这些问题不需要经过进一步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没有太高的探究价值,所以并不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的兴趣。
(二)问题指向性不明确,简单、封闭且层次偏低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提问通常是为了促进幼儿积极思考。若教师的提问指向性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就可能会导致幼儿不理解,进而无法准确表达。例如,在一次小班的音乐活动“小雨点的歌”中,教师在第一遍范唱后,问幼儿:“老师唱得好听吗?”幼儿们回答:“好听!”之后教师进行第二遍范唱,在节奏快慢上做了改动,然后问幼儿:“你们觉得老师这一遍唱得怎么样?”幼儿还是回答:“好听!”但这显然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她又问:“你们觉得这一次和第一次相比哪一次好听?”于是,幼儿们有点不明白了,有的说第一遍好,有的说第二遍好,有的说都好。这就是教师提问不明确所造成的情况。事实上,教师只要用“你们觉得这一遍听起来和第一遍有什么不同”这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引导幼儿说出具体的答案。还有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如“是不是啊”“好不好啊”“对不对啊”等,这些问题的答案是限定且唯一的,幼儿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
(三)教师提问数量过多,没有启发性
在绘本教育活动中,有的教师认为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等同于启发式的教学,有的教师认为问得越多,就越能激发幼儿们进行思考。因此,教师的指导语在整个阅读活动中增多,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或与幼儿对话上。另外,教师问得太多,容易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不再主动思考,最终可能导致幼儿丧失提问题的意识。
(四)提问存在不平等现象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有平等参与阅读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应该保证每一个幼儿都拥有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偏向于向部分幼儿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会使其他幼儿丧失信心,他们慢慢会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中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影响。
三、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一)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情感主线进行提问
图画故事和看图讲述一般都情节生动、人物形象、构图完整且内容具有趣味性。但绘本阅读和这两者不同,篇幅也比看图讲述长。因此,幼儿在阅读绘本时,经常会把画面割裂开,对故事情节缺乏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重视串联起前后画面的内容,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整个故事。对幼儿来说,在绘本阅读中难度较大的是把握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及情感的变化,所以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促进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
(二)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提问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们应该经常这样思考:本班幼儿阅读绘本缺乏哪些经验?在绘本阅读时存在哪方面的差异?在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分阶段的阅读目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当幼儿对绘本产生兴趣后,教师的提问就要侧重于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启发幼儿自主探索,使幼儿逐步掌握绘本阅读的方法和技能。
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考虑每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尽量使幼儿在答题时都能“跳一跳,摘个桃”。
设计问题的范围尽可能大一些,使幼儿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这样,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多讲一些,让能力弱的幼儿少讲一些,确保每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幼儿拓展思路;也可以让幼儿围绕一些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其互相交流,共同答题,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提问要有合适的等候时间
在绘本阅读中,很多教师喜欢使用“狂轰滥炸”式的提问。若提出一个问题幼儿不能马上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者提出另一个问题,甚至会自己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的提问方式没有考虑到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做出反应并给出答案,也可能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失去阅读绘本的意愿与积极性。
有效提问对幼儿绘本阅读活动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提问设计也体现了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要让幼儿掌握绘本故事内容,理解绘本故事情节,正确、恰当的提问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学会有效提问,才能使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