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看方言普通话

2021-01-17张珣珣江希

作家天地 2021年36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

张珣珣 江希

摘 要:对外汉语是以语言交际、文化传播为目的展开的学习,方言普通话是方言向普通话过渡的中介语,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以温岭方言为例,通过对出现频率较高的方言普通话进行举例分析,阐述其产生的内外因素,再借鉴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相关知识,对方言普通话的学习提出可行建议。这不仅顺应对外汉语发展从普适性走向特殊性的趋势,也符合语言区域研究的要求,丰富了地方语言文化内涵。

关键词:对外汉语 方言普通话 温岭方言

随着各地文化、经济的交流日益频繁,人口跨区域流动整体呈递增趋势,再有网络传媒、大众文化、异地婚恋等外在作用,普通话与方言普遍接触并彼此作用、影响。在汉语圈内,大家交流时多是方言、普通话或带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其中带有明显地方语言特征的普通话俗称为方言普通话,理论上叫中介语、过渡语,混合语。它是方言向普通话过渡的产物,是一种中间状态,用来表述这种普通话和方言较匀质地混合的语言事实

近年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从理论探讨扩展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呈现出从普适性走向特殊性的趋势,众多专家、学者关注到对外汉语的个性发展。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个性研究,方言普通话的产生使用,都体现出来文化发展的独特性。

一、方言普通话的使用分析

温岭作为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城市,是人员流入地区,日常交流中,方言与普通话接触,产生了方言的借用。方言的借用主要是由口头接触造成的,涉及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次,如“讲白搭”(聊天)、“呛心”(闹心)等。本文主要通过列举使用率较高的方言普通话,表现其部分语言特征。

温岭方言中词性活跃,受到的语法束缚较少,名词可作动词或形容词等,这种词性互用也转移到方言普通话的使用中,如:

你在干嘛?我正打算去篮球(你在干嘛?我正打算去打篮球)

很多词汇在使用范围上较为广泛,对于词性的界限要求较为模糊。如在日常表达中,为表达“很”、“非常”,“多”的意思,往往会使用“多少”一,并且可置于疑问语序中。如:

高考语文多少难!(高考语文很难!)

你知道高考语文有多少难嘛?(你知道高考语文有多难嘛?)

早期文字数量有限,在书面及口语表达中经常会出现一字多义、字义借用等情况。温岭方言中保留了较多古代汉语要素,“词汇上保留古语的成份尤多”。方言普通话中也延续了词义的共用、借用。如:

用鼻子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

呼螺蛳(吸螺蛳)

这次午饭好吃吗?味道差少些(味道差很多)

温岭方言中多是单音节词,因此日常语言环境中,会出现形容词单用,如“躁”(烦躁),“听到这个话就躁起来了”。还会将方言中的表达直接转译成普通话词汇,如“吃柴”(挨打)。

此外,在句式上,温岭方言多宾语前置,如:

你普陀山去过嗎?(你去过普陀山吗?)

球拍去年新买的(去年新买的球拍)

方言在与普通话接触过程中,词汇、语法、语音等受到了墨化转移,这是方言内部演变的动力之一。同时,方言普通话的使用补充了普通话中语义缺少的部分,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增加了语言的地方色彩。

二、温岭方言普通话的产生原因

首先,从语言的自然环境来看。温岭话在语音层面,保留了中古汉语的许多发音,如“鸟”的声母为/t/,“打”的韵母为/ā/,与今日普通话的声母、韵母等差异显著;词汇上,温岭话有许多较有特色的词缀,如“相”,“穿穿相”(穿穿看),很多词汇的构成也体现了其沿海城市的地域特征;语法上,如上文所示,宾语前置的使用较为普遍,形式比汉语普通话更加自由。故温岭话与普通话的不同表现得十分明显。

温岭人文历史底蕴十分深厚,民营经济发达,部分城市居民在面对外来的流动人口时,会表现出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因此在使用温岭话进行交际时,并没有某些地区居民可能会有的尴尬心理或不好意思心态,这使得温岭话在当地族群中普及率较高。

其次,从语言的外部环境来看。外来流动人员为满足交际需要,实行话语行为,来解决工作和生活障碍,不得不接受温岭方言。为帮助外来人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本地居民根据不同语域,不同交流对象,选择不同语言。在家庭、邻里等语域,方言居多,学校、机关、市场等,普通话居多。方言、普通话在不同范围、不同对象中的混杂使用,潜移默化中为方言普通话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最后,从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来看。语言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一边汲取其他语言的成分,用以丰富自身语言要素,扩展词汇系统,充实语义范畴,增强语言表现力,另一方面,语言又会根据自身特点,对外来语言因素进行变革,进而合理摄取,使之符合自身系统。

社会生活中的多方面,如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等,都影响语言的使用,综合因素下,温岭话的优势地位逐渐下降。蔡晨通过采集数据,对比总结到:

温岭话各语言要素与汉语普通话在日常使用的竞争中整体上处于劣势,除却语法外,族群成员在语音和词汇层面使用温岭话语言要素的百分比都低于临界值50%。就百分比均值来说,语音使用的比例最低,为39.02%,词汇使用比例为46.31%,语法使用比例最高,但也仅为51.73%

为适应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地方语在和普通话接触的过程中,首先会向书面语靠拢,会出现迁移现象。尤其成年人日常方言说得太多,听得太多,习惯下,一些表达方式受到影响。因此方言词汇在普通话中不自觉地泛化应用,如“烟酒不吃”。这些容易被方言迁移进普通话的或是与普通话语义接近的存在,或是方言中的强势成分,是方言区人掌握普通话时很难摒弃的。就温岭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而言,外在成长和内在演化并存,由此方言普通话得以孕育而生。

三、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方言普通话的联系

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是融合在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输出。方言普通话在满足交际需求的同时,也是当地文化特征的一种体现。二者差异明显,又存在着某种强度的联系,需要以客观全面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学习对象。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人,方言普通话的学习对象包括有当地居民及外来工作人员。二者的学习者大多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成年人,因此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其次,学习内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以中国文化为教学对象,致力于通过文化传播促进语言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方言普通话则是普通话与某个特定区域方言相互作用的产物,学习者希望通过对方言普通话的学习,说出同样腔调的话,以示亲近。

再次,学习方法。在传统的对外汉语课堂上,老师往往扮演讲解员或引导员的角色,以提高技能为导向,发挥语言的载体功能,推动民族文化传播和交流。方言普通话的学习需要依托具体的交际行为,学习的时间、空间限制较少,往往发生于无意识地交流过程中,因此不存在严格的教学环节。

最后,学习难易程度。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涉及到了多个领域,习惯汉语的汉文化群体,不自觉地熟练掌握汉语文化,但对外国留学生来说,需要面对差异明显,甚至迥异的文化范畴,难度较大。方言普通话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虽然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但是对于汉文化成员而言,掌握的难度要远低于外语。另外,学习目标。对于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汉语是一门语言交际工具,汉文化的了解服务于语言的学习,能驾轻就熟地运用汉语是主要目的。对外来人员而言,方言普通话的熟练应用不仅可以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也能更自如地适应当地工作生活。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不可能避开文化背景的讲解,孤立地教学语音、语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必然会结合社会文化的各类元素教授语言的社交准则,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与什么人、说什么话。方言普通话是当地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其流利应用,可以透视该地区的文化内容。二者之间异同共存,关联紧密。

四、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对方言普通话的启示

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是目前热点之一,让学习者了解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等,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因此,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吸收有效成果,对外来人员学习方言普通话提出建议,具有现实可行性。

(一)增强文化感知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温岭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总有不对等,留有语义空白之处。为精确地表达,当地居民自觉就会选择最确切最熟悉的表述方式,而不会优先考虑普通话。方言普通话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交流压力,但还是需要真正获得对某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要通过长时间的体验和感受。

当地方言普通话,缺乏书面体系,内容庞杂丰富,又体现了当地文化、教育、信仰、思想等,与外来人员的文化感受和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外来人员来温岭后,可先从饮食文化、节日文化、风俗与礼仪文化等入手,这是温岭人思维观念、风俗习惯、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将其作为文化学习中的必要知识点,是了解温岭人文化特性不可或缺的途径。再进行高频率词汇的学习,在工作、生活语言环境中自然使用,不断提高语言使用频率,同时扩展词汇习得范围,这也是语言学习的正常步骤。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

就对外汉语而言,在跨文化交际中,话语中包含了众多文化信息,需要接收者先进行转译改造,再接受。但是外国学习者往往会将母语文化信息,不自觉地转移到第二语言文化中,形成正面及负面迁移。方言普通话的学习,也会受到文化迁移的影响。如温岭话中的俗语“狗皮倒灶”(形容人吝啬,使人讨厌),也出现在安徽方言中,意义大体相同。为了更好地满足交流需要,学习者应该培养“跨文化”意识,正确辨识本地语言与温岭方言文化意义的异同,努力推动语言学习之间的正向迁移。

(三)增加文化输出

文化因素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学习方在习得过程中需要增强文化理解能力,以全面地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教学提供着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作为输出方,应该持续完善文化资源,提供多渠道文化输出方式。方言普通话作为地方文化的一张名片,也需要不断充实自身内涵,扩展系统。如上文所示,大多方言普通话发生在日常生活的范围内。因此,为了更详细地展示温岭的地理特征、饮食起居、风俗习惯、时尚潮流等,需要继续完备资源库,增加当地文化输出。

方言普通话出现的合理性体现了语言发展的区域特征。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看方言普通话的学习,结合了语言的习得和文化的掌握,不仅反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化研讨要求,也是掌握语言规律的一种实践。

注释:

①谢俊英.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有关普通话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②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③胡正武.台州方言词语溯源[J].台州学院学报,2010(5).

④蔡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语言生态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参考文献:

[1]浙江温岭方志办,编.太平县古志三种(嘉靖·嘉庆·光绪太平县志·浙江温岭)[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蔡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语言生态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3]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4]胡正武.台州方言词语溯源[J].台州学院学报,2010(5).

[5]彭小凤.汉语语言系统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1).

[6]谢俊英.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有关普通话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7]黄均凤.论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实践性[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5).

[8]徐劍.汉字文化信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汉字文化,2018(4).

[9]周静涵.“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

[10]邹丽琴.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文化透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11]李婧,吴焕宝.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

[12]张淑贤.文化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1994(4).

(作者单位: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简介:张珣珣(1994-),女,安徽六安人,硕士,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江希(1993-),男,浙江温岭人,硕士,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实务。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委婉语教学研究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谈基于HSK5级考试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汉法时态表达方式的异同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对外汉语同形词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