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学习结果评价
2021-01-16赵彦志梁秋莎耿云哲
赵彦志 梁秋莎 耿云哲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效果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从感知和认知层面构建学生学习结果测评体系,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普通学院两种培养环境下学生学习经历进行比较。总体来看,两类学生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及忠诚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机构学生在学习收获方面更具优势。机构学生的国际化体验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学院学生,而学习资源满意度显著低于普通院校学生。学术支持被两类学生公认为最满意指标,课程设置是两类学生忠诚度的共同显著影响因子。机构学生在综合能力发展方面更显优势,普通学院学生在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略胜一筹。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普通学院;学生学习结果;学习经历满意度;忠诚度;学习收获
中图分类号:F062.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21)05-0039-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嵌入视角下高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16BGL034)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进一步凸显了国际化办学在中国教育事业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1]。《意见》提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推动职业教育更加开放畅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基础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教育国际化及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三驾马车”之一。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和备案的各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超2 300个,较十年前增长了两倍,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高校达88. 10%,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已超71万人[2]。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飞速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其教育教学质量、信誉度,以及对传统高等教育是否产生辐射作用等问题备受关注[3]。要探究中外合作辦学创造的社会效益究竟如何?是否办出了学生满意的教育?选择就读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是否获得了更好的学习体验?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从教育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学生的角度出发,评价学生学习结果。本文借鉴阿斯汀的大学生学习结果的感知层面(学习经历满意度与忠诚度)和认知层面(学习收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体验的教育质量评价理念,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如图1所示)。通过引入比较视角,探究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代表的国际化教育环境与以传统学院为代表的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环境,是否会因教育环境差异而展示出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进而揭示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效果,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学生学习结果
学生学习结果(StudentLearning Outcomes)作为学生学习经历的必要环节,是高校办学效果的最终体现,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4],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学界普遍理解的学生学习结果的含义为:经过特定形式的学习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获得的结果。Ewell[5]从概念分析方法论的角度提供了新的启示,他认为,在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结果概念的考察要有所侧重,应注意区分学生学习经历的各种结果(如成绩、满意度)、不同层面(如学校、专业)、不同角度或观察点(如在校生、毕业生)等不同情况的差异。大量研究将学生学习结果与学习性投入、学习过程建立联系,考察大学教育过程及其有效性[6]。其中,以美国高教评估专家Astin[7]提出的I-E-O模型(Input-Environment-Output Model)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研究颇多。该模型认为,学生学习经历(Learning Experience)的测评由投入、环境和结果三个变量构成。Astin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结果分为感知学习结果和认知学习结果两个方面,在以往大学评估中被严重忽视,是当前教育质量评价最需关注的要素。黄海涛[8]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后认为,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是运用特定的测量方法,收集并分析学生能力增值和情感、态度变化情况的信息,进而评价教育教学的成效,最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感知学习结果
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Learning Experience Perceptions)和忠诚度作为感知学习结果的重要测量指标,在学理中逐渐受到重视。龚放[9]强调,大学质量评价必须聚焦大学的教与学,必须将学的“投入度”和教的“满意度”纳入质量评价体系。黄雨恒等[10]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学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经历的满意度以及是否愿意推荐其他人来体验这种经历,能够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需要和学校促进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工作。在众多高校学生学情调查研究中,研究主题可谓种类繁多。比如,“学生/学习/成长收获满意度”“教育/教学/服务质量满意度”等,而仅仅聚焦“学习经历满意度”的研究尚不多见,主要以吕林海和龚放[11]为代表,开展了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满意度研究。因此,在新时代要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感知学习结果——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与忠诚度进行深入研究。
关于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和实际测评经验。国外有关学生满意度调查以美国和英国体系最具代表性。美国学者设计的大学生满意度量表(SSI)[12]推动了美国高校大规模的满意度测评工作。此量表包含70多个题项,综合了教学、学生个体、环境、管理服务等12项指标。英国开展的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NSS)[13]所用量表包括课程与教学、学术支持、组织管理、评估与反馈、学习资源、自我发展6项指标,共23个题项。与美国大学生满意度量表相比,英国采用的教育质量满意度测评指标更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以教学过程为核心测评内容,侧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收获,对研究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具有借鉴价值。
国内关于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停留在借鉴国际主流评价体系的阶段,特别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学生满意度测评缺乏深入研究。钟秉林等[14]借鉴美国服务管理研究小组建立的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方法(SERVQUAL),构建以服务管理、办学条件、情感投入三维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将其运用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领域。该评价体系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高校国际化办学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但未涉及学生满意度中关键的教学质量指标。刘扬等[15]构建了评价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满意度五维量表,在借鉴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所用量表基础上,新增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维度,用于反映中外合作办学的独特性,较以往研究有所进步。高文涛和郝文武[16]针对师范院校学生特点,构建了实习就业、课程教学、管理服务、环境条件4个指标的满意度测评体系,较国内以往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更加全面,但缺乏国际化体验指标。本文将在借鉴侧重教学过程的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部分指标基础上,构建既适用于中国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经历满意度测评,又能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指标体系。
(三)认知学习结果
认知学习结果可以界定为学生参与一系列学习后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能够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自我认识、社会关系等[17]。测量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主要目的是展示学生学习目标和结果,增加社会公众对高校教学质量的了解,为高校改进教学提供数据支撑[18]。学界对认知学习结果测评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丁笑炯[19]总结了当前国际上主流的学生学习结果测试工作的8种方式后发现,认知层面的测试内容主要以通用技能为主,专业技能为辅。其中,通用技能包括批判思维、书面交流、量化素养、人际理解、公民能力等。比如,亚利桑那西部学院将沟通能力、批判思维、技术运用等作为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重要内容[20]。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EPP工具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聚焦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21]。总的来说,以上实践测评经验对本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甚少发现有将感知学习结果与认知学习结果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
(四)比较研究
近年来,从比较视角研究学生学习结果的文献逐渐增多。Mai[22]借鉴SERVQUAL评价方法,构建了包含19项指标的教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美国和英国商学院的研究生进行了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英国,美国大学教学效果相对更佳。吕林海和龚放[11]先后对中韩、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满意度差异状况及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南京大学本科生的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显著低于首尔大学,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明显低于美国同类大学。这是较早从中外比较视角展开的中国高校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研究。文雯等[23]利用国际学生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北京地区和17个世界城市的国际留学生就读经验和满意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在总体满意度、忠诚度、学习满意度、校园支持与服务满意度等维度上,北京地区均显著低于世界城市平均水平。
通过对上述比较研究进一步审思,可发现更深层的合作办学的规律和特征。无论是中国本土学生还是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对中國教育环境下的就读经历满意度均不高,这种体现在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北京地区留学生身上的基本特征,是否具有更加普遍的代表性,是否可以进一步折射出国际化办学环境的影响作用,值得深入剖析。然而,鲜有学者将国内中外合作办学与普通高等教育两种环境的培养质量进行比较研究,考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际办学效果。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学生学习结果视角,对两类学生的学习经历满意度、忠诚度及学习收获进行差异性分析,窥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质量。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普通高校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及其所属学科对应的普通学院两种培养环境下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机构作为代表,原因之一是机构所在地区覆盖全国22个省份,规模已超120家,包括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等多家中外强强联合机构,是中外合作办学多种形式中的主力军;原因之二是机构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程度较高,九成机构已实现在中国境内即可颁发中外双方学位,该环境下培养的学生对国际化办学质量具有直接的感受,能够对国际化教育环境下的学习体验做出真实的评价。对同一高校选择相同学科领域下的机构和普通学院进行对比,是为了降低学科差异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造成的影响。
(二)变量设计
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经过与两类学生进行多次访谈和测试形成初稿,并请三位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专家进行论证后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高校学生学习结果测评问卷。问卷包含三部分,共34个题项,第一部分测量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及忠诚度,第二部分测量学习收获调查,第三部分为人口特征。
学习经历满意度借鉴了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中4项与学生学习过程直接相关的指标,分别为学术支持、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组织与管理,增设国际化办学和普通高等教育均适用且备受关注的国际化体验指标,从师资、课程、环境、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质量。其中,学术支持与国际化体验分别包含4个题项,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组织与管理各包含2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分制计分法,1分=非常不满意,2分=比较不满意,3分=一般,4分=比较满意,5分=非常满意。同时,提出“你是否愿意把就读学院推荐给亲朋好友?”判断性问题,采用推荐意愿指标测量学生的忠诚度,间接考查学生对所在学院学习经历的满意状况。
学习收获互评部分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从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及能力发展三方面提炼出8个指标,分别为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及人文素养。学生需对各项指标评价出哪类学生更具优势。人口特征测量学生所在地区、学历层次、专业类别,以及对就读学院的预先了解程度。
(三)数据收集
调查形式采用在线问卷,借助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平台,向全国普通高校的机构及其所属学科对应的普通学院发放调查邀请和问卷网络链接,机构学生和同类学科的普通学院学生自愿通过网络问卷填答的方式参与调查。两类调查对象收到的问卷题目完全一致,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095份。其中,1 031份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机构学生,1 064份来自全国10个省份的普通学院学生,具体的调查样本数分别为:本科生1 934人,研究生161人;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551人,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1 544人;东部沿海地区高校学生1 900人,中西部地区高校学生195人。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R语言、SPSS作为数据分析工具。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学习经历满意度各题项设计的合理性做验证;其次,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类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的显著性差异,运用列联卡方检验忠诚度的显著性差异;再次,运用逻辑回归进行忠诚度与学习经历满意度因子之间的模型建立;最后,采用雷達图比较两类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
(五)量表信效度检验
根据信度分析,两个样本学习经历满意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均为0. 96,代表此问卷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极佳。同时,对题项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在0. 50以上。根据机构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问卷量表,提取特征值大于或接近1的5个因子,通过因子旋转使每个原始变量在尽可能少的因子之间有密切关系,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1所示,学习经历满意度量表共形成5个主成分,能够解释88. 92%的方差变异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特征值和实际意义,5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学术支持、国际化体验、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组织与管理。同理,检验普通学院问卷。两类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量表中各维度与对应题项吻合度良好,验证了问卷整体构成具有较好的效度。
四、比较分析
(一)学习经历满意度的比较
普通学院学生和机构学生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分别是3. 85和3. 90,机构学生相对略高。进一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二者均值差异不显著,表明两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均达到基本满意的状态(如表2所示)。从具体指标来看,机构在国际化体验和课程教学两个指标方面的满意度高于普通学院,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机构学生比率分别为72. 70%和67. 12%,相比之下,普通学院相应比率分别为52. 30%和64. 47%。其中,国际化体验指标差异显著,表明机构学生对国际水平师资队伍、国际水平课程内容、外语能力、国际性学生活动给予了高度认可,机构在国际化教育资源方面较普通学院优势明显。不过从学术支持、学习资源、组织与管理3个指标来看,普通学院满意度均值要高于机构,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普通学院学生分别为78. 52%、72. 60%和65. 37%,而机构相应的比率分别为75. 75%、64. 69%和62. 27%。其中,学习资源指标差异显著。由于机构发展时间较短,软性学习资源和硬件学习资源均存在明显短板,还需加大外方资源的引进力度,加快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学术支持被两类学生公认为最满意指标。机构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最低的是组织与管理,普通学院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最低的是国际化体验。综上可见,两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差异不是很明显,但二者在教育过程中各存在相对优势和劣势。
(二)忠诚度的比较
在“是否愿意把就读学院推荐给亲朋好友”题项上,选择“愿意”的普通学院与机构的学生比率分别为76. 41%、72. 16%,经列联表卡方检验发现,P值为0. 91(大于0. 05),表明两组样本推荐意愿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可忽略,不同培养环境下的学习经历满意度在得到学生基本支持后,仍存在提升空间。忠诚度的比较结果也验证了两类学生对整体学习经历均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其中,p是事件“学生愿意把所就读学院推荐给亲朋好友”发生的概率;p/(1-p)表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的比值,即发生比;α为常数项;k为最终模型中题项的个数。题项作为有序分类变量无法直接作为连续变量处理,故对k个题项做虚拟变量处理。每个题项的满意度设有5个分值,若将题项中获得最低分的满意度设为初始参照变量,则每个题项可得到4个虚拟变量,每个虚拟变量取值0或1。xij取1的含义为“某学生对第i个题项的满意度得分为j + 1”;如果xij都取0(j=1,2,3,4),则含义为“某学生对第i个题项的满意度得分为1”。回归系数βij代表当第i个题项的满意度得分为j+1时,学生推荐概率是满意度得分小于j+1时的Exp(βij)倍。系数本身解释意义并不直观,通过发生比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即Exp(β)的变化对事件发生比变化的影响。
本文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方法筛选指标,对两类学生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根据模型预测概率使用ROC曲线对拟合效果进行判断,两个样本ROC曲线的下面积分别为0. 85、0. 77,95%置信区间分别为(0. 83,0. 88)、(0. 73,0. 80),表明研究模型和数据的拟合效果良好。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会影响学生对就读学院忠诚度。机构学生忠诚度显著影响因子包括师德师风、课程设置、国际性学生活动、外语能力。普通学院学生忠诚度显著影响因子包括教学水平、课程设置、硬件学习资源、教务人员工作效率。课程设置是两类样本忠诚度共同的显著影响因子。这些项目是影响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需重视学生对此类项目的满意度。
(三)学习收获的比较
认知学习结果的测量采取学生对学习收获的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的方式。学生需对“以下8个指标,你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普通学院学生相比谁更具备优势”题项做出选择。比较式互评法的运用,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自我学习收获的认识,更能反映出学生对不同培养模式的认可度。
机构的人才培养效果获得较高的认可度,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机构学生在整体学习收获方面比普通学院有优势。具体而言,普通学院学生仅在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两方面的认可度较高,而机构学生在外语水平、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及实践能力方面均占有更大的优势,两类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同等优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69. 74%的学生认为普通学院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较机构学生优秀。主要原因在于机构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为短时间内达到一定办学规模,其招生录取标准往往低于校本部,导致生源在入学伊始成绩即低于普通学院,但近年来频繁出现机构录取标准反超校本部的案例。相比而言,在外语水平、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团队精神上,机构均获得了更多学生的肯定,认可的学生比率分别为88. 16%、76. 80%、75. 18%、66. 73%和62. 86%。这得益于机构具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学生掌握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多元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国际化人才所需的韧性、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沟通技巧。
五、结论与启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两类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类学生对学习经历的评價均为基本满意,愿意推荐就读学院的学生比率均在七成以上,但从认知学习结果看,机构的人才培养效果得到的认可度更高,超过六成学生认为机构学生在学习收获方面更具优势。在感知层面,虽然机构学生对学习经历未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但学生对国际化培养环境下的学习收获更为认可。究其原因,一是机构的学习任务繁重,普遍的情况是学生的必修学分、课程考核、实践活动等不仅量多而且难度大,求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自然会影响满意度评价,但繁重的学业是获得中外双学位文凭的必要条件。二是受外方大学教育理念的影响,机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非知识本身的积累[26],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提升教育质量,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感知和认知双层评价,科学合理安排学业任务,让学生获得更佳的体验感,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第二,两类学生的感知学习结果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表现为:学术支持是两类学生最满意的共同指标,反映了无论是机构还是普通学院,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教学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准,是高校最大的办学优势。此外,课程设置既是机构学生忠诚度的显著影响因子,又是普通学院学生忠诚度的显著影响因子。学生对办学效果的直接感受主要来源于课堂,无论哪种教育环境,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就读学院的评价,进而影响学生向他人推荐的意愿。因此,高校若要提升社会吸引力,必须首先重视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差异性表现为:在5个学习经历满意度测量指标中,机构仅在国际化体验上明显高于普通学院,而普通学院仅在学习资源上显著高于机构,二者各有独特优势。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合作平台带来的国际化资源,使学生在国内即可享受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但即使在同一校园内,普通学院学生目前也难以感受到机构辐射带来的国际化体验。另一方面,由于机构发展历史不长,学生要完成中外双方授课要求,需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数字资源等软性学习资源,以及舒适的学习环境、信息化平台等在内的硬件学习资源支持,而机构的资源体系主要依托中外双方共同筹建,加之远程获取外方资源也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机构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满意度偏低。因此,加大机构对普通学院的辐射力度,促进中外双方优势资源的融合共建,是提升高校整体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第三,机构学生在综合能力(外语水平、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方面更显优势,而普通学院学生在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略胜一筹。反映了中外合作办学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重视培养国际人才所需的韧性、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沟通技巧等。相比而言,高等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学生掌握深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这主要源于两种环境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在校友会2020年中国大学排名评价体系中,人才培养被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权重占54%,凸显了当下人才培养在高校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生学习结果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反馈,是评价高校是否办出学生满意教育的重要考核点。因此,高校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使命,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凝练办学特色,结合行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划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增强学生学习收获感。
第二,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满足了国内学生对“不出国的留学”的教育需求,学生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和忠诚度与普通学院的水平相当,人才培养成效获得学生更高的认可度,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并未实现外部资源与原有内部资源充分协调发展,学生对学术支持、学习资源、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评价与普通学院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新一轮教育对外开放机遇期,中外合作办学事业需加大改革力度,坚持提质增效,全力争取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国内高校教学科研全过程,着力为国内学生提供高品质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第三,发挥中外合作办学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高等教育教学全面改革。从两类学生学习经历满意度对比结果看,普通学院学生对国际化体验指标的满意度显著低于机构学生,且在5个指标中满意度最低。然而,其忠诚度的显著影响因子中并不包含国际化体验指标,表明国际化体验还未显著影响到普通学院学生对就读学院的评价。普通院校要提高国际化程度,必须依赖国际化办学发挥辐射作用。张伟和刘宝存[27]提出“在地国际化”理念,强调国际化对学校开展的所有项目中的全部学生的影响,陈宇和郭世飞[28]借鉴物理学辐射概念和经济学辐射效应理论,认为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发展增长极,进而产生极化效应,并将创新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向传统教育扩散和传导,逐步实现教育改革的目的。随着教育国际化正在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内高等教育需要国际化办学这种新生力量来发挥“鲶鱼效应”,促进高等教育理念转变,以及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与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改革[29],全面提升全校师生的国际化体验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全面部署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EB/OL].http://www.moe.gov.cn/ 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6/t20200617_466544.html,2020-06-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EB/OL].http://www.crs.jsj.edu.cn,2020-05-06.
[3]薛卫洋.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7,(6):89-94.
[4]Guo,J., Yang,L., Shi,Q. Effects of Perception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on Chinese Undergraduates’ Learning[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17,55(12):125-134.
[5]Ewell, P. T. Accreditation and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 Proposed Point of Departure[R].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Occasional Paper,2001.
[6]王紓.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4-32.
[7]Astin, W. A. Assessment for Excellence: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1.61-62.
[8]黄海涛.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内涵与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10,(7):97-104.
[9]龚放.聚焦本科教育质量:重视“学生满意度”调查[J].江苏高教,2012,(1):1-4.
[10]黄雨恒,郭菲,史静寰.大学生满意度调查能告诉我们什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4):139-154.
[11]吕林海,龚放.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满意度的比较研究——基于调查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2):24-34.
[12]Pike, R. G. Assessment Measures: The Noel-Levitz Student Satisfaction Inventory[J]. Assessment Update,1995,7(1):9.
[13]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National Student Survey Results 2015[EB/OL]. https://www. timeshighereducation.com/features/national-student-survey-2015-overall-satisfaction-results-full,2015-08-12.
[14]钟秉林,周海涛,夏欢欢.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学生满意度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9):22-26.
[15]刘扬,李晓燕,李名义,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满意度评价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6,(4):43-48.
[16]高文涛,郝文武.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满意度实证研究——基于西北五所师范院校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19,(10):94-100.
[17]Shavelson,J. R. A Brief History of Student Learning Assessment[M]. Washington: Assn of Amer Colleges, 2007.27.
[18]马星,国兆亮.基于学习结果的美国通识教育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 (6):35-42.
[19]丁笑炯.高校学生学习结果测试的国际经验[J].高校教育管理,2019, (6):45-54.
[20]熊耕.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学习结果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12, (1):33-38.
[21]夏欢欢,钟秉林.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21-24.
[22]Mai,L. W.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UK and US: The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5,21(7-8):859-878.
[23]文雯,陈丽,白羽,等.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和满意度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3,(2):63-70.
[24]Mai,L. W., Ness,M. R.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Future Purchase of Mail-Order Speciality Food[J]. British Food Journal, 1999,10(11):810-857.
[25]张蓓,杨炳成.高校双语教学满意度与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15,(3):53-59.
[26]刘晓光,曹敏妍.全球胜任力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价——基于189个项目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J].江苏高教,2020,(4):55-59.
[27]张伟,刘宝存.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7,(3):10-17.
[28]陈宇,郭世飞.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辐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56-58.
[29]伍宸,宋永华,赵倩.“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7,(2):29-31.
[30]菲利普·阿特巴赫,莉斯·瑞丝伯格,劳拉·朗布利.全球高等教育趋势——追踪学术革命轨迹[M].姜有国,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6.
[31]Gullickson,A. R. The Stud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Improve Evaluations of Students[J]. Evaluating Students’ Achievements,2005,2(6):213-227.
[32]龙琪,倪娟.美国大学生学习影响力模型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5,(5):47-54.
[33]杨院,李艳娜,丁楠.大学生学习投入类型及其与学习收获关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3):74-77.
[34]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模型修订与动向监测[J].教育研究,2018,(5):50-58.
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al Institutes and General Colleges
ZHAO Yan-zhi1,LIANG Qiu-sha1,GENG Yun-zhe2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25,China;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25,China)
Abstract: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Evaluating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By constructing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this paper compares 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al institutes(SFJEIs)and general colleges(GCs)on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Our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Firstly,the two sample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overall learning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but SFJEIs have more advantages in learning harvest. Secondly,SFJEIs are superior to GCs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but weaker on learning resources. Thirdly,academic support is the common factor with the highest satisfactory rating,and curriculum provision is the common impact factor on loyalty of the highest significance. Fourthly,students of SFJEIs have mor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while students of GCs are superior in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effective measures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could promote the reform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al institutes;general colleges;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learning experience satisfaction;loyalty;learning gains
(責任编辑:韩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