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及创业心理研究
2021-01-16侯念妤
卢 蓉,侯念妤,化 卉,吴 青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及精准扶贫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规划下,新时代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紧跟国家的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为目前各医学院校研究的重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医学院校占较大比重,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其就业质量和创业成败,也关系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精准脱贫的效果。据此,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期,本研究聚焦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意愿,分析其创业心理,对医学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减轻其经济压力、解决就业问题,促使其实现自我成长和反哺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医科大学3 06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4月初发放问卷共3 061份,回收有效问卷3 06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同时,随机选取其中20名学生为访谈对象,依据访谈提纲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调查与访谈。调查问卷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创业意愿和创业心理调查两部分,其中,创业意愿和创业心理调查部分共10个条目,采用 Likert 5级计分法,“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确定”“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计 5、4、3、2、1分,所有条目均为正向计分,满分50分,得分高表示学生创业意愿强烈、创业心理准备充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3 061人,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3 061)
2.2 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意愿强烈
本次调查中,57.04%的学生(1 746人)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65.11%的学生(1 993人)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或相关培训感兴趣,43.35%的学生(1 327人)考虑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由此可见,大多数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萌生创业想法,并期望通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或相关培训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
2.3 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实践不足
本次调查中,13.30%的学生(407人)主动参加过学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9.64%的学生(295人)有过自主创业实践,4.80%的学生(147人)家庭成员中有创业者。通过后期深入访谈了解到,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实践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起步艰难,资金缺乏和经验不足是两大“拦路虎”,学生即使有想法,也难以下决心,畏首畏尾,不敢实践;二是受医学思维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商业头脑,对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缺乏准确预判与定位。
2.4 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原因趋同
选择“增加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作为自主创业原因的学生人数最多,占52.70%(1 613人);20.61%的学生(631人)自主创业的原因是“工作难找,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创业原因见表2。通过后期深入访谈了解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非常不易,他们主要依靠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完成学业,一毕业就面临偿还助学贷款、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重任,因此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避免毕业后失业的愿望非常强烈。
表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n=3 061)
2.5 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路径多样
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创业路径多样,以兼职创业最多,38.03%的学生(1 164人)考虑在兼顾本职工作的同时进行创业;其次为团队创业,25.12%的学生(769人)考虑集合团队成员优势共同创业;第三为网络创业,18.29%的学生(560人)考虑利用互联网优势在网络平台创业,见表3。由此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趋于选择成本低、风险小的创业途径。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更容易接受网络创业这种创业方式。
表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创业路径(n=3 061)
2.6 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心理积极
在对创业意愿和创业心理的调查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得分为(34.10±6.67)分,其中,35~40分的734人(23.98%),>40分的657人(21.43%),说明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且创业心理积极。各单项测试结果见表4,得分最高的3项分别是“已筹集创业经费,能保证创业初期正常运转、困难时期有效周转”“有可靠的创业团队”“具备创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受限,多选择成本低、规模小、回报快的创业项目,主要是因为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复杂团队建设和专业技术支持,这与基本情况调查中的个人信息相符。得分最低的3项分别是“认为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实现创业目标是乐趣”“具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能承受创业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失败”“选择创业能获得家人或亲友的全力支持”。可见,创业的不可预见性与风险性必然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创业成功欲强,得失心重,难以承受创业失败的后果。
表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心理调查结果(±s)
表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心理调查结果(±s)
项目得分 排序有强烈的创业愿望有明确的创业方向有成熟的创业想法有可靠的创业团队具备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已掌握国家鼓励支持大学资助创业的政策,并能有效利用保障资源已筹集创业经费,能保证创业初期正常运转、困难时期有效周转具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能承受创业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认为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实现创业目标是乐趣选择创业能获得家人或亲友的全力支持2.97±0.91 3.33±0.88 3.57±0.91 4.09±0.94 3.77±0.90 3.58±0.93 4.14±0.95 2.90±0.99 2.79±1.03 2.97±0.96 7 6 5 2 3 4 1 9 1 0 8
3 讨论
3.1 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资助育人协同发展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自1987年开展以来,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1],“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日趋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2]。但多数医学院校仅限于物质层面的帮助,未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给予重视。同时,目前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遍化的形式为主要教育途径,并未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的创业参与度、参与的有效性,未得到足够关注。因此,医学院校急需探索切实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有针对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维度,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资助育人协同发展[3]。
3.2 拓展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需求
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意识到创新创业的时代契机,想通过个人的拼搏和努力实现创业改变生活,成就梦想。然而,由于受医学思维的影响,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商业头脑和市场敏感度。“医学生能够创业吗,该如何创业?”“医学生创业市场在哪里,顾客是哪些,需求是什么,要如何满足?”针对这些问题,不仅要面向全体广谱施教,还要融合医学专业分类施教;不仅要加强现有基础创业课程建设,还要不断健全医学创业课程体系,增加基本商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人际沟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提升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同时,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心理品质教育,普及创业心理知识,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3.3 进行创业价值观引导,开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视野
为避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而出现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创业想法,医学院校要注重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自觉地把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从社会现实需求角度选择创业活动,把社会需求内化为个人需要,用创业产生的社会价值回报社会,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已发生颠覆性变化[4],医学院校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的育人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等与学科专业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开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视野,利用专业优势,把握发展时机,抢占行业市场。
3.4 完善多维扶持体系,打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顾虑
一是创新联动政策宣传,主动服务加强指导,严格落实制度保障,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服务工作。二是提供创业心理咨询,推广创业心理测评,提供创业心理服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除心理束缚,建立创业自信。三是优化校园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析和解决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四是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扶持创业活动,重在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想法的转化,提高创业实践成效。五是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典型事迹,总结成功经验,加强对创业典型的日常指导与跟踪服务,营造良好创业氛围。